來源:財經 | 0評論 | 4094查看 | 2016-05-18 09:57:00
5月16日,國家電網公司終于迎來人事變局。當晚,國家電網對外發布消息稱,公司剛剛召開了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組部常務副部長陳希宣布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國家電網主要領導變動的決定:舒印彪任國家電網董事長、黨組書記,同時免去其國家電網總經理職務;免去劉振亞同志國家電網董事長、黨組書記職務,到齡退出領導班子。上述職務任免按有關法律和程序辦理。
從程序看,國家電網的“劉振亞時代”正式宣告結束。作為劉振亞昔日的股肱,舒印彪的接班,意味著“后劉振亞”時代的平滑來臨。
和十天前國家電網內部民主推薦會后業內猜想的一樣,華北電力大學畢業、至今全部職業生涯都在國家電網度過的原總經理舒印彪接任了董事長。簡歷顯示,舒印彪從八十年代早期入職國家電網,到2004年擔任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助理之前,其履歷主要在電網調度部門與建設部門,先后做到國家電網調度通信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及國家電網工程建設部主任。
2005年,舒印彪擔任國家電網副總經理。2013年,國家電網設立董事會,劉振亞任董事長,舒印彪任總經理,成為劉振亞的副手。
按照規定,副部級央企主要負責人退休年齡通常為60歲,視情況可放寬至63歲。據此推斷,對即將年滿58歲的舒印彪而言,其任期可能為2至5年,存在較大彈性。
應變新常態
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接班,舒印彪執掌的國家電網,機遇與挑戰并存。
劉振亞時代的國家電網,恰逢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時期,電力需求不斷增長,發電、電網投資水漲船高,電網公司營業收入與利潤也不斷增長。隨著電網等基礎設施的不斷投資,國家電網資產規模不斷增長。數據顯示,劉振亞執掌期間,國家電網總資產從2003年的10524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31149億元。
同時,作為區域內壟斷輸、配、售環節的電網公司,國家電網營業收入及利潤也不斷增長。2003年到2015年,國家電網營業收入從4829億元增至20750億元,利潤則從59.7億元增至865億元。
但從2015年開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當年官方的GDP增速數據為6.9%,全國用電量增速則劇減至0.5%(十二五時期平均增速為5.7%)。國家電網發布的《國家電網公司2015年度電力市場交易信息報告》顯示,2015年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內全社會用電量為43721億度,同比增長僅為0.3%,創1974年以來的歷史最低記錄。
用電量增長緩慢的趨勢,或許還將持續。中電聯四月底最新發布的《2016年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顯示,預計全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到2%。
需求增速疲軟,將會影響電網公司的銷售電量。在電改和經濟下行的壓力下,電價也面臨下調壓力。今年年初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作為五大任務之一的“降成本”相關表述中,明確提出“要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
這說明,降低電價已是政治任務。
電量、電價都面臨挑戰。但是,電網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本身便是拉動經濟的重要投資對象。國家電網的特高壓建設正在按計劃穩步推進,企業本身亦有自身的持續規模建設的投資需求。這意味著,電網的投資規模并不會因為中國用電量增速放緩而減速。
因此,暫別“黃金十年”后,舒印彪接班的國家電網,首先面臨新常態下的經營挑戰。此前,國家電網已經連續11年位列國資委考核A級單位,要維持這一成績,殊為不易。
應變新電改
在2002年啟動的上一輪電改中,體量龐大、角色特殊的國家電網,亦如其他類似角色的央企一樣,不時成為爭議對象。
2015年,以中共中央發布的“9號文”為標志,新一輪電改啟動。在9號文中,此前一輪電改提倡拆分電網的“輸配分開”不再被強調,新的藍圖變為“三放開、一獨立、三加強”,其核心是“放開兩頭,管住中間”。
對于國家電網來說,核心變化在于電網公司的盈利模式將從之前的“吃購銷差價”,變為“準許成本+合理收益”。
不斷增長的利潤,經常引來“暴利”的指責。事實上,在電網“吃差價”的盈利模式中,上網電價與銷售電價都受到國家發改委的嚴格監管,并非電網公司決定。
新的電改形勢下,電網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同時售電側迎來競爭?!胺砰_兩頭”,指放開發電側與售電側。在上一輪電改中,發電放開已經完成,此輪電改中放開售電側,將對國家電網產生影響。
售電側放開,被視作此輪電改的最大紅利,將引入多元化的售電主體,打破電網企業單一購售電的局面。
在“9號文”發布之后、售電細則出臺之前,業內人士表示,不希望電網公司進入新的售電市場。不過,2015年11月底發布的電改配套文件《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中,三類售電主體第一類依然是電網企業的售電公司,電網并未被排除在外。
這一結果表明,電網公司對此輪電改議題依然有巨大影響力,也意味著此輪電改進程并不激進,而相對現實。由于有著大量的專業人才儲備和傳統客戶優勢,電網公司依然被視作未來售電市場最有力的競爭者。
截止目前,全國已有超過400家售電公司注冊成立,其中既有國有發電集團成立的售電公司,也有民營資本進入。原有電網公司員工頻頻跳槽到售電公司的現象,已經不是新聞。
參考國外電力市場經驗,售電市場競爭呈現出地域化的特點,并且要求售電公司能夠提供較好的增值服務。體量巨大的國家電網,能否在未來的競爭中保持優勢,仍有待觀察。
與售電側放開密切相關的,是電力交易中心的成立。今年3月1日,北京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京掛牌,主要負責跨區跨省電力市場的建設和運營。與南方電網公司轄區內的廣州交易中心不同,北京交易中心是國家電網全資子公司組建,而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則是南方電網公司持股66.7%,南網轄區內五省區政府所有的電力能源投資企業參股。
在北京電力交易中心掛牌之后,國網經營范圍內省交易中心也不斷成立。據官方發布消息統計,截止目前,已經成立了15個省級交易中心。
“管住中間”,意味著國家對電網公司的監管,將從之前的間接監管價差,變為以電網有效資產為基礎,對輸配電收入、成本和價格的直接監管。
輸配電價因此迎來改革。截止今年3月底,發改委已經先后批復了云南、貴州、安徽、寧夏、湖北五省區電網首個監管周期輸配電準許收入和輸配電價,五省區輸配電價成本平均核減比例達16.3%,合計降價空間55.6億元,全部用于降低終端用戶電力用戶價格。
這一趨勢還將繼續下去。根據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的表態,今年將會將12個省級電網和華北區域電網納入輸配電價改革新增試點范圍,并力爭2017年覆蓋全部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