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電網報 | 0評論 | 5741查看 | 2016-03-04 10:30:22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加快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他們認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應加快推進,實現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代表、委員們指出,目前,我國已在資源評估、科技攻關、裝備研制等方面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在支撐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關鍵技術方面,具備引領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的有利條件,亟需把握先機,加快推進。
全國人大代表單業才
建設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的能源互聯網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智能電網為基礎,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互聯泛在的堅強智能電網。能源互聯網的建立可以進一步促進“兩個替代”,在能源開發上實施清潔替代,由清潔能源逐步取代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上實施電能替代,有效解決化石能源污染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助理單業才認為,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和排放國,建設中國能源互聯網是落實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的關鍵環節。我國的能源資源和用能需求呈現逆向分布,80%以上的煤炭、水能、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區,70%以上的能源消費集中在東中部地區。以江蘇為例,2014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3.2億噸標煤,省內生產的一次能源不足3000萬噸標煤,預計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費需求將達到4.1億噸標煤,迫切需要建設特高壓電網,引入更大規模區外來電。加快建成中國能源互聯網,繼而全面推進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正是實現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的最佳技術方案,將有效保障能源安全可持續供應。近年來,江蘇積極推動新能源發展,能源結構有一定改善,但化石能源消費總量依然處于較高水平。建設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的能源互聯網,是從源頭上治理大氣污染的有效途徑。
單業才認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具有資源可能性并受到廣泛關注,且具有較好技術基礎,建設中國能源互聯網將有力支撐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將切實改善江蘇生態環境。
據測算,全球水能資源超過50億千瓦,陸地風能、太陽能資源分別超過1萬億千瓦、100萬億千瓦,僅開發萬分之五的清潔能源即可滿足全人類的能源需求。全球能源互聯網能基于各大洲時間差、南北半球季節差,有效利用各大洲電力負荷的互補性進行跨洲峰谷調節,全面優化配置全球范圍內的可再生能源。
特高壓電網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也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關鍵。目前,我國已全面掌握了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核心技術及關鍵設備制造能力,建成“三交四直”7條特高壓線路并保持安全運行。從技術上來說,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已具備較好的基礎條件。
單業才建議,一方面要加快推進中國能源互聯網建設,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建議國家統籌規劃,盡快制定出臺中國能源互聯網分階段的建設實施方案,實現環境和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要建設大受端省級泛在智能電網,融入全國能源互聯網,實施“兩個替代”,對保障江蘇省經濟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建議充分考慮江蘇省能源電力供應緊張及環境空間有限的實際情況,在“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江蘇特高壓交流北環網(南京—徐州—連云港—泰州)工程和±800千伏隴彬—江蘇特高壓直流工程,進一步提升江蘇電網接納區外電力能力及內部電力交換能力,有效推動江蘇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的轉變。
全國政協委員王抒祥
將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納入國家戰略
進入21世紀,大規模開發利用化石能源導致資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諸多全球性難題,對人類生存發展構成嚴重威脅。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以各國泛在智能電網為基礎、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的全球能源配置平臺,是破解化石能源困局,實現能源、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協調發展的治本之策。全球能源互聯網實質是“特高壓電網+智能電網+清潔能源”。特高壓電網具有輸送容量大、距離遠、效率高、損耗低等優勢。智能電網集成了現代智能技術、信息網絡技術、先進輸電技術、新能源接入技術,靈活性和適應性強,能夠滿足間歇性清潔能源、分布式電源的靈活接入,滿足智能互動等多元化、個性化服務需求。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濟師、國網西南分部主任、黨組書記王抒祥認為,目前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已具備重要基礎。在技術條件方面,特高壓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也是中國為數不多、世界領先、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創新成果。清潔能源經濟性顯著提升,預計2020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成本均可降至0.35元/千瓦時,儲能電池有望在未來5年能量密度提升到目前的5倍,成本降低到目前的1/5。清潔能源經濟性和競爭力有望在2020年左右超過化石能源。
全球能源互聯網已經得到了世界各方積極支持,通過全球能源互聯網中美、中歐技術裝備研討會、全球能源互聯網投融資高層研討會、國際能源署部長級會議、第21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工商專題和技術革新論壇、2015國際能源變革論壇等會議的大力宣傳,得到了眾多國際政要及國際組織高度認同,并與多家國際知名研究機構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國家“一帶一路”的大政策方針,全力推進國家電網互聯互通、亞歐聯網、東北亞電網、北非東非北極清潔能源開發等跨國跨洲項目。
王抒祥認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作用重大。對中國而言,可保障能源供應,有力促進西南水電、“三北”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發展;有效減少東中部電煤消耗,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拉動經濟增長,每年可拉動GDP增長約0.6個百分點,提供就業崗位140萬個左右。對世界而言,可根本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目標,增進南南合作、南北合作,推動開發非洲、亞洲、南美洲等地區的清潔能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人類和平,讓世界成為能源充足、天藍地綠、亮亮堂堂、和平和諧的地球村。
王抒祥建議,將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納入國家戰略,在國家層面組織推動,制定行動計劃,將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方案”,形成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的強大合力。同時,推動建立以中國為主導的全球合作機制,加快突破先進、高效、安全的清潔能源發電技術、柔性輸電技術、儲能技術以及大電網控制和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等先進技術。
全國政協委員張寧
我國具備引領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的有利條件
2015年9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宣布,“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對于推動全球能源革命、促進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辦公廳主任張寧認為,當前,資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是各國普遍面臨的三大挑戰,根源在于化石能源的長期大規模開發使用。應對挑戰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清潔發展,以清潔能源發電替代化石能源發電;在能源消費上實施電能替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發電。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通過“特高壓電網+智能電網+清潔能源”方式,能夠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能源需求。通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到2050年全球清潔能源占比可提高到80%左右,成為主導能源。
張寧認為,加快我國能源互聯網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價值。一是拉動經濟增長。若國家統一規劃和部署建設能源互聯網,“十三五”“十四五”期間電網、電源合計每年投資可達2萬億元,每年可拉動GDP增長超過1.5個百分點。二是推動結構調整。能源互聯網建設每年可消化鋼材產能1800萬噸、風電產能3000萬千瓦、光伏產能3500萬千瓦,有力帶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電動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供給側改革、帶動產業升級。三是有效治理霧霾。到2020年,東中部負荷中心接受外來清潔電力可達到3.1億千瓦,每年替代原煤4.8億噸,PM2.5降低20%。到2025年,我國清潔能源比重可提高到23%。四是提升國際影響力。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落實“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舉措,有利于我國在全球能源競爭中占領制高點,在國際事務和氣候變化談判中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