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易新聞 | 0評論 | 5282查看 | 2015-10-27 12:20:00
導讀:根據甘肅省電力公司交易中心廠網聯席會公布的數據,負責甘肅省風力開發的五家主要的新能源公司在本年度1-9月棄風限電的比例都超過了40%。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甘肅省2015年前三季度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975小時,比同期減少了320小時,位居全國倒數第一。
限電比例40%,消納能力減弱,供需矛盾突出
“十二五”規劃中,風能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建設河北、蒙西、蒙東、吉林、甘肅、新疆、黑龍江以及山東沿海、江蘇沿海風電基地,到2015年,大型風電基地規模達到7900萬千瓦。”主要目標是:風力發電要在2015年達到一億千瓦。目前,雖然“十三五”規劃還未出臺,對“十二五”的經濟數據還沒有正式的分析報告,但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并網風電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達到1.0491億千瓦,基本上可以預測這一目標已經實現,風電基地已經基本建成,但是部分風電基地的發展遇到限電的比例逐漸提高、消納能力減弱、風電的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甘肅省是風力發電的大省,首當其沖。
棄風限電40%?
“9月份企業在甘肅的限電比例達到了60%,而企業9月份在全國范圍內的限電比例也只有不到14%。”某大型電力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不只是一家企業正在面臨的問題,根據甘肅省電力公司交易中心廠網聯席會公布的數據,負責甘肅省風力開發的五家主要的新能源公司在本年度1-9月棄風限電的比例都超過了40%。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甘肅省2015年前三季度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975小時,比同期減少了320小時,位居全國倒數第一。
“去年,華中接收甘肅新能源的電力46億千瓦時,而到今年上半年,華中只接收了13億千瓦時。”這位負責人介紹說。以往甘肅省的風電基本分兩部分使用,一部分滿足甘肅省的生產與生活,另一部分會輸送到外省消納,主要包括青海、山東和華中地區。現在,這三地接收外來電的動力正在明顯減弱。“當地消納不了的電力,要有更多的配套設施把它們送出去。”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計劃口的負責人余崗表示。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速逐漸放緩。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15年1-9月份電力工業運行簡況》顯示,我國2015年1-9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413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8%,增速同比回落3.0個百分點。用電量數據是經濟的晴雨表之一,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電力的增速也開始放緩,華中地區也是如此,根據甘肅省電力公司交易中心廠網聯席會公布的數據,2014年,華中接收甘肅新能源電力同比降幅超過25%。這使甘肅原本可以外送消納的電量大打折扣。
西北地區的電力調配主要由西北電網負責協調,在過去的幾年里,青海、寧夏、新疆、陜西、甘肅這五個省級行政區風電的上網量都是西北電網根據各省或自治區風電的實際消納情況平衡調配的。2014年9月后,跨省聯絡線考核取代了原來的調配制。西北電網將電力調配的權力下放到了西北五省,電力由原來西北五省內平衡消納,轉變成基本只能在本省內消納。“考核很嚴,如果聯絡線送的負荷多了,超過它的規定,它甚至就不給你結算電費了。”這位相關負責人說。甘肅省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消納這些電力的能力有限,也導致棄風限電的現象日益嚴重。
與增速放緩的經濟和用電量形成對比的是,甘肅省裝機容量在不斷增長。根據甘肅省電力公司交易中心廠網聯席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底,甘肅省的風電裝機已達1102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二。
2013年5月起,國家能源局網站公布了第一批被取消或下放的能源領域行政審批事項,將新能源項目的部分審批權下放到地方政府,以增強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風電項目也隨之增多。新能源企業對于這些項目的經濟風險,也要自己承擔。“企業承擔這部分的風險是合理的,《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規中規定的相關補貼也是在企業盈利的情況下才給予補貼,要盈利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這是符合市場規則的。”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指出。
“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基本上已經停止了對甘肅大規模風電項目的投入,即便有也只是從長遠戰略角度考慮的小規模項目的投入。因為甘肅是一個大的能源基地,雖然現在在限電的時候可能沒有太大的效益,但是從長期看,當限電問題逐漸被解決后,這里依然是一個新能源戰略要地。”這位負責人表示,但除了戰略原因之外,國家政策的導向也是原因之一,“發展風電裝機可以拉動經濟,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忽略了對投資企業后是否虧損的考慮。”“目前的新能源發展要雙管齊下。”林伯強教授指出,“從需求角度講,政府現在應當放緩風電項目的開發,減緩風電的消納壓力;從供給角度講,國家要制定有力的措施保障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的落實,以促進新能源企業的優先發展和權利保護。”
解決消納問題靠通道?
以前,消納能力不足,建設送出能力更高的電力通道是一個方法。甘肅新能源送出主要依靠750千伏線路,為了提高甘肅新能源電力外送能力,2014年,國家電網公司的750千伏二通道工程投入使用,一度將玉門和瓜州地區的風電送出能力提升至400萬千瓦,各大風電企業的限電情況隨之明顯好轉。
正在建設中的酒湖特高壓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酒湖特高壓是在酒泉和湖南之間建設的±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本年度6月開工,預計會在2017年完成,該電網的輸電能力將超過800萬伏特,有望大大提升風電的傳輸能力。“我國電力傳輸的通道雖然在近幾年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還需要進一步建設,提高電力傳送的能力。酒湖特高壓的建設會促進對甘肅風電的消納。”余崗表示。
也有人對這條輸電線路緩解甘肅風電消納的能力表示質疑。“我并不覺得這條線路建成就能解決棄風限電問題。湖南本身的電網也需要在本地進行消納,尤其大發水電的時候,對甘肅風電的需求是比較小的。它自身的火電也要保證一定的利用小時。”這位負責人表示,“現在的問題是通道有了,電賣不出去了。風電承受著電網的通道建設和消納雙重的壓力。”
風火發電權之爭是否有新解?
早在2006年中國頒布《可再生能源法》時,法律就規定電網企業要全額收購符合資質的電網覆蓋范圍內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但是收效甚微,于是在2009年《可再生能源法》修訂時,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開始實行,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需按照可再生能源的規劃,確定在規劃期內應當達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比重,電網要按照這個比重,優先調度和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發電。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配額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但是這個配額標準卻遲遲呼之不出。
“風電的成本高于火電的成本,最后賣的價格都是差不多的。”中國大唐集團公司計劃口負責人邢德海表示。原本應當被優先發展的風電,面臨著尷尬的境地。根據2015年1月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做出的風電上網電價調整,甘肅除張掖市、嘉峪關市、酒泉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區電價為0.52元/千瓦時,“簡單地來說,風電的電價包括兩部分,一部分可以理解為火電的價格,也就是基礎價格,另一部分則是根據《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規中對風電等新能源的規定而進行的補貼。對風電上網電價的補貼實際上來自于我們交的電費,電費中會有一部分的金額用于補貼風電上網電價。”林伯強教授解釋道,“這種補貼的方法是否是可持續的取決于風電的發電規模占總發電規模的比例,如果比例特別大,公民就要考慮是不是在自己的承受范圍之內了,但是目前這個比例還是非常小的。”
今年5月底,中國鋁業蘭州分公司自備電廠拿出6億千瓦時電量,與甘肅新能源企業做發電權的交易。甘肅當時的火電標價是0.325元/千瓦時,這要低于風電的價格,新能源企業反而要補貼這部分差價給對方,然后再把自己的電賣給對方,解決一部分消納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