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 0評論 | 5251查看 | 2015-12-30 14:40:00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快速發展和大規模化石能源的應用,國內環境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中國能源結構必須調整”,這是當前國內從上至下達成的共識,于是,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也迎來不可阻擋的機遇。
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新能源發展迅猛。僅拿風電來講,至2010年年底,我國并網風電4182.7萬千瓦,超過美國、居全球第一。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我國風電裝機10885萬千瓦,短短5年翻了一番還多。2014年,國家電網經營區域新增風電裝機容量2319.6萬千瓦,同比增長竟達44.2%。光伏發電方面,2010年年底,我國光伏裝機89.3萬千瓦;而到2015年9月底,這個數字已經變成3795萬千瓦,5年翻了六番還多。僅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就達990萬千瓦。
盛宴之下,必將引來資本的熱捧,一時間,國內電力巨頭、眾多的民營企業都紛紛布局可再生能源市場。
不斷上演的尬尷局面
然而,火熱的市場背后,并非一番坦途。
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1-9月,甘肅和新疆棄光率達28%和20%。四季度實際情況更為嚴重。上證報記者從業內了解到,寧夏光伏電站今年10月起出現限電情況,部分電站限電高達70%;甘肅11月限電約60%;新疆12月甚至動用了新能源全面限電的臨時措施,限電約95%以上,有的縣市甚至限電100%。
眾所周知,我國能源供應和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在資源上“西富東貧、北多南少”,在需求上則恰恰相反。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如此,新能源如風能、太陽能也是如此:80%以上的風能資源分布在“三北”地區,太陽能資源也是“高原大于平原、西部大于東部”,而75%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東部、中部地區。
業內人士稱,一方面“三北”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電力需求不足、電力市場狹小,另一方面卻是化石能源和新能源都比較富足,這就必然導致新能源消納上的矛盾。如果沒有足夠的跨區外送電力通道,即使甘肅、新疆火電機組全停,照樣有棄風、棄光。
在無論如何都會棄風、棄光的“三北”地區,為了少棄風、棄光,電網企業絞盡了腦汁。盡管就地消納新能源的努力從來沒有停止過,但電網企業和新能源發電企業都知道,把“三北”地區的新能源電力送出區域之外,才是解決棄風、棄光的治本之策。
國內一新能源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新疆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的風電開發才初具規模,還沒有達到百萬千瓦級就進入瓶頸。單純依靠新疆本地消納,風電沒有辦法進行大規模開發。他認為,只有借鑒哈密風電基地特高壓外送的經驗,啟動外送消納模式,才能開發新疆海量的風電資源。
有統計數據顯示,同樣是電力富余、風電規模相對接近的甘肅和新疆,因為有特高壓外送通道,在這一輪的棄風中,新疆的情況要明顯好于甘肅。截至2015年10月,新疆風電裝機943萬千瓦,甘肅1202萬千瓦,1~10月,新疆風電利用小時數1438小時、發電125.34億千瓦時,而甘肅風電利用小時數僅為1051小時、僅發電110.68億千瓦時。
針對“三北”新能源發電本地消納難、跨區送出難的現狀,國家電網公司一直通過各種方式向有關部門溝通匯報,爭取盡早核準特高壓外送電力通道。對于已核準跨區電力通道,如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公司則加快施工,爭取早日建成投運。公司還在積極推進準東—成都、準東—華東兩個±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核準。這兩個工程輸送容量共計2400萬千瓦,僅準東—華東特高壓工程即可外送新疆風電520萬千瓦、光伏發電250萬千瓦。
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在新能源迅猛發展的“十二五”之初,國家有關部門就能意識到新能源電源、電網工程協調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超前核準一批“三北”地區電力外送通道項目,那么,“三北”地區棄風、棄光就不會有現在這么嚴重,新能源發展形勢會比現在要好得多。
無獨有偶,西北的局面還未緩和,在祖國的西電地區,云南省的風力發電,也迎來了“尷尬”的局面。
據了解,2015年11月20日云南省工信委下發關于《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關于下發2015年11月和12月風電火電清潔能源置換交易工作方案的通知》(【2015】314號文件)提出風電企業補償火電企業,將風電部分收益支付給火電企業。以國家批復火電企業平、枯季節上網電價為計費標準,風電企業將計費標準的60%支付給火電企業。
業內人士分析稱,根據云價價格【2015】36號文件目前云南電網燃煤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3563元,按要求風電每千瓦時將要補償給火電0.21378元(0.3563元/度*60%)。全省風電11月、12月上網電量約18億千瓦時,照此計算云南風電企業將無償補給火電企業3.8億元,這將是十五個5萬千瓦風電場一年的收益利潤。
當地新能源企業還表示,云南雖然風能資源較豐富,但屬于高原地區,受山地、雨季等影響工程建設難度大、單位造價高收益周期長;同時項目建成后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恢復生態。
大部分風電企業都是通過銀行貸款墊資完成建設,再通過發電獲得電價收益和補貼收益來償還銀行貸款和利息,但目前補貼收益比較滯后,這就相當于一邊欠著補貼一邊還需要還銀行利息,風電企業的資金壓力比較大。
據了解,云南采取的風火置換政策對風電企業影響較大,部分風電企業表示該政策將會影響在云南的進一步投資。
對此,受訪的多數專家表示無法理解。
中關村新華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林玉認為,云南此次做法沒有法律和政策依據。嚴重違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下稱“中發[2015]9號”)和發改委關于電力體制改革的配套文件精神。
林玉指出,中發[2015]9號文指出,“加快修訂和完善接入電網的技術標準、工程規范和相關管理辦法,支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節能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機組上網,積極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與其他電影、電網的有效銜接,依照規劃認真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保障性收購制度,解決好無歧視、無障礙上網問題。”此后,國家多次明確提出了“綠色電力優先”的原則。國家對于風電上網電價,有明確的規定。此次云南省對風電企業征收懲罰性“置換交易”費用,對風電企業是不公平的。不利于云南省節能減排、綠色發展。
同時,林玉還分析稱,火電企業的困境,本質上是水電、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逐步壯大,對火電等化石能源產生了“擠出”效應。隨著能源行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全國性火電企業困境并不難預測。
迎來曙光
發電權置換、電能替代是不錯的權宜之計,而現今的調度支持系統則很好地保證了新能源電站并網的“一碗水端平”。
在跨區外送電力通道極少或正在規劃、正在建設的情況下,當然不能坐視新能源消納難。新能源本地消納再難,也要想辦法去做。在這方面,兼顧效益和公平,成為電網企業和新能源企業的必然選擇。
另據了解,一些企業在當前棄風、棄光限電的局面不斷上演的情況下,不得不開始賣掉自己持有的電站,開始走輕資產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