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無垠的戈壁灘上14500塊定日鏡,逐日聚光,年產近2億度清潔電。映照著新能源發展的壯麗篇章,近日,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師生團隊共創《咱們新疆好地方》系列短視頻走進新疆,看《種太陽:新疆哈密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
烈火煉丹砂
光熱發電的新疆傳奇
新疆,擁有豐富的日照資源和廣袤的荒漠,一直是中國新能源發展的重要試驗場。從最初的小規模試驗到如今全國規模最大的熔鹽塔式光熱電站,新疆的光熱發電經歷了技術創新與突破的關鍵階段。
熔鹽儲熱技術、定日鏡集光系統、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等,都是在這片土地上逐漸成熟的。如今,哈密熔鹽光熱發電站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重要名片之一,它不僅記錄著中國光熱發電的技術進步,更標志著中國在綠色能源革命中的堅實步伐。
▲新疆哈密熔鹽塔式光熱發電塔
種下光明,天高塔聳
萬里晴空一鏡開,晝夜不息萬家明
晨光熹微,萬里光熱初升。
在新疆哈密的茫茫戈壁灘上,曾經荒涼的沙漠,如今因為新能源的崛起而生機勃勃。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用科技的力量為大地帶來無窮無盡的綠色能源。哈密熔鹽塔式光熱發電,規模宏大,布局壯觀。
▲14500面定日鏡“追光”發電
2023年8月15日,天蒙蒙亮,朝陽初升之時,在新疆哈密市伊吾縣,14500塊定日鏡宛如一片銀色的向日葵海洋,通過調節定日鏡反射角度,以絢爛的方式展現著“愛我中國”和“大美新疆”這兩個字樣,來慶祝我國首個全國生態日。
與傳統光伏發電不同,這里利用定日鏡反射的陽光加熱熔鹽,將熱能儲存并持續轉化為電能,真正實現了“晝夜不息”。熔鹽系統的穩定性,確保了光熱電站不僅白天發電,夜間也能穩定輸出電力。這是綠色能源領域的一項技術突破,也是“種太陽”的真正意義所在。
▲定日鏡組成“愛我中國”“大美新疆”字樣
長風破浪會有時
新能源全鏈協同發展
光熱發電的成功只是新疆新能源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從單晶硅棒的生產,到光伏、風電等多種清潔能源的發電體系,新疆逐步構建起完整的新能源全產業鏈。這不僅意味著新疆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方面的持續進步,也為全國提供了更加穩定、可持續的綠色電力。西電東送,風電、光電通過疆電外送通道,源源不斷地送往全國各地,新疆的新能源正在“破浪前行”,照亮千家萬戶。
▲新疆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方面持續進步
日升山河暖
種太陽的精神與傳承
“種太陽”不僅僅是一項技術工程,它蘊含了對未來能源的期待,更體現出人類在自然面前無盡的求索和創造力。這背后凝聚了無數科研工作者、工程師和建設者的智慧與汗水。光熱發電的成就早已不再局限于一地一國,它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創新與突破。
▌編創感悟
光熱照新疆
曾經的戈壁荒漠,如今在光熱電站的輝煌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這一切讓我深刻感受到“種太陽”不僅僅是一個象征,它真正改變了這片土地的命運。
在視頻制作的過程中,我力求呈現這片土地與新能源技術相結合的美麗瞬間。使用了無人機航拍,極大地豐富了視頻的視角。無人機在高空中俯瞰,定日鏡如同海浪般起伏,呈現出一種動態的美感。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展現光熱電站的壯觀,更是想通過這些技術細節,傳達出新能源科技的力量與美麗。通過影片,希望把這份震撼與感動傳遞給更多觀眾,帶領大家一起感受自然與科技交融所帶來的震撼力量。
▲航拍鏡頭下如海浪般起伏的定日鏡
如同古人所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光熱發電的事業,不僅是科技的探索,更是我們對未來的熱切希望。希望我們的編創能讓更多人了解到這一嶄新篇章,感受那片荒野中升起的太陽背后的無限生機活力。
——中國傳媒大學2022級新聞與傳播專業研究生鄧石
關于中國能建哈密熔鹽塔式50MW光熱電站
該項目由中國能建西北院參股投資及總承包建設,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聚光集熱系統設備,是新疆首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項目采用塔式熔鹽發電技術,選用五邊形巨蜥式定日鏡,配置大容量、高參數、高效率自主集成設計的儲換熱系統,可實現24小時連續不間斷發電。
該項目2023年經過電站整體消缺,至今運行良好,今年4月29日實現最高單日發電量112.06萬度,創歷史單日發電量新高截至2024年6月30日23:59:59,電站當月發電量達1577.27萬千瓦時,年度發電量累計7268.48萬千瓦時,僅用半年時間就遠超2023年全年發電量;截至今年9月15日,2024年度該項目累計發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創投運以來新高!其成功建成和投運為企業解鎖控制核心技術,實現鏡場、吸熱器全自動控制,推動少人值守的智慧光熱電站項目建設和國產化進程發揮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