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 0評論 | 3005查看 | 2018-03-26 18:10:00
3月23日下午,國家能源局發布征求意見函,向業內征求有關《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配額考核》)的意見。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印發的《配額考核》中同時明確了各省級行政區域2018、2020年需要實現的總量配額指標和非水電配額指標,以及未完成指標后各市場主體需要承擔的懲戒措施。
至此,一直存在于業內想象中的中國第一份全面性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政策終于露出真容。
目標明確,瞄準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
對矛盾不回避,對短板不遮掩。從一般性政策引導到省級約束性指標,從行業發展規劃到我國能源革命的加速器,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正在我國能源發展中承擔著更加重要的任務。
“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的出臺,主要就是為了解決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消納問題。”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語氣肯定。
此次印發的《配額考核》將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明確定位為考核省級政府的“約束性指標”,同時表示,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是各省級行政區域全社會用電量中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比重的最低值,即底線。
根據文件,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包括“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配額”和“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配額義務由省級電網企業、其他各類配售電企業(含社會資本投資的增量配電網企業)、擁有自備電廠的工業企業、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直購電用戶等市場主體共同承擔,同一省級區域內的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交易。
“與其他市場主體相比,擁有燃煤自備發電機組的企業需要承擔高于平均的配額指標。”彭澎表示,目前,我國公共供電的電源結構已開始呈現多元化格局,由火電、水電、風電、光伏等能源共同構成。近年來,我國以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不斷推進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發展加速,以構建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在全面綠色發展的形勢下,讓電力供給完全由燃煤火力發電機組提供的燃煤自備電廠來承擔更高的配額指標,其實可以預料。
通過與2017年各省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情況作對比,記者發現,盡管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是作為一項“約束性”指標而存在,多數地區距離目標卻不算遙遠,有些省份甚至已經達到了目標要求。
采訪中,一位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配額指標的強制性并不如業內預計的那么強硬,尤其是2018年的配額指標,多數地區基本都可以達到。因此,文件的核心應是著力于推動我國電力市場形成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消納機制,通過打造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市場,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奠定制度基礎。
積極應對,旨在推進能源結構優化
從2016年的“開發利用目標”到2018年定義明確的“電力配額”,可再生能源發展正在得到越來越清晰的政策保障,其市場主體也從單一的“電網企業和其他供電主體”變得更為多元化,將能源變革從消費端向供給側推進。
“與2016年下發的《關于建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引導制度的指導意見》相比,各省級行政區的配額指標出現了明顯調整。”彭澎告訴記者,西部資源稟賦水平較高地區的配額指標均出現了大幅提升。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年度開發投資監測預警結果,2018年,甘肅、新疆、吉林三地為風電紅色預警區域,暫停當年風電開發建設。與此同時,甘肅、新疆已第二年被列入光伏紅色預警行列,光伏發電項目的新增建設繼續停擺。配額制的出臺,相信會對這些地區的可再生能源消納“難題”產生一定緩解。同時,本就大量依靠外部電力輸入支撐經濟發展的東部沿海地區,為了完成配額指標,也必將對輸入電力的能源類別進行著重選擇。
為保障各地區按時完成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指標,在明確下發配額任務的同時,《配額考核》對未完成要求市場主體的懲罰方法做出了明確規定。按要求,對于未達到配額指標的省級行政區域,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將暫停下達或減少該區域化石能源電源建設規模、取消該區域申請示范項目資格、取消該區域國家按區域開展的能源類示范稱號等措施,按區域限批其新增高載能工業項目;對于未完成配額指標的市場主體,將核減其下一年度市場交易電量,或取消其參與下一年度電力市場交易的資格。同時,對于拒不履行可再生能源配額義務、違反可再生能源配額實施有關規定的企業,將被列入不良信用記錄,由多部門予以聯合懲戒。
根據規劃,除本地區“自產自銷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僅可通過跨省跨區的政府間送受電協議或市場化交易提升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成為重要憑證。在這一情況下,太陽能熱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地熱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小兄弟”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實現行業新跨越。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盡管2018年配額指標的完成對于各地區來說并不算困難,但是平均提升了1個百分點、最高提升6.5個百分點的2020年預期指標,對于各地區來說還是需要通過完善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建設、刺激用電需求增長等多種手段,悶頭加把勁。
然而,無論業內是喜是憂,可以預見,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力行業已盼來快速發展的“機會窗口”,即將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實現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