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無所不能 | 0評論 | 4040查看 | 2017-05-02 18:29:00
“看得見”的政府干預之“手”,只有以從屬意義去配合“看不見的”市場調節之“手”,才能保障現代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就是要使二者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讓“兩只手”形成合力。
我國電力市場改革的初期,平衡機制甚至可以采用計劃調度方式來實現,而非匆忙引入市場交易。如何確定計劃與市場的合理邊界,既防止計劃缺位和越位,又防止市場失靈,屬于經濟學中的“哥德巴赫猜想”,需要在市場改革中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總結。
一、現代市場經濟中“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
西方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在其名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國富論》)中指出:“每個人都力圖利用好他的資本,并實現最大的價值。一般地說,他并不企圖去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進的公共福利是多少。在他使用他的資本來使其產出得到最大的價值的時候,他所追求的僅僅是個人的利益。在這樣做的時候,有一只看不見的手(invisiblehand)引導他去促進一種目標,而這種目標絕對不是他個人所追求的。這樣,由于追求他自己的利益,他經常地促進了社會的利益,其效果比他自己真正想促進社會利益時所產生的效果還大。”亞當·斯密提出的“看不見的手”的觀念是經濟系統中自發秩序的一種形象描述,對于經濟理論就像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對于物理理論一樣重要,這一觀念培育出來的市場經濟制度已逐漸在全世界通行。兩百多年來,經濟學家們圍繞這一觀念進行了大量的探討,運用高深的數學理論進行分析研究,可謂群星燦爛,碩果累累。相對于“看不見的手”,政府的干預措施則稱為“看得見的手”。
亞當·斯密描述的理想市場的情況,而在現實中,巿場失靈(marketfailure)常常發生。市場失靈理論認為: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是資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在現實經濟中,完全競爭市場結構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假設,理論上的假設前提條件過于苛刻,現實中是不可能全部滿足的。由于壟斷、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在公共物品領域,僅僅依靠價格機制來配置資源無法實現效率(帕累托最優),出現市場失靈。另一方面,純粹的計劃經濟也無法健康運作,這一點也被理論和實踐所證實,因此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初起即開始以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并確立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從國際趨勢來看,現代市場經濟越來越趨向于“混合經濟”模式,即在不完善的市場和不完善的政府二者之間尋求盡量完善的組合。作為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政府和市場有著各自的優勢:市場在解決效率問題方面具有優勢,政府在解決公平問題方面具有優勢。同時,市場與政府也都不是萬能的,都存在失靈的問題。只有二者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有效彌補各自的不足。而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使市場調節與政府干預二者結合得恰到好處,盡最大可能將市場調節和政府干預的負面效應降至最小,將二者的正面效應疊加至更大。符合現代市場經濟內在規律的市場調節,應當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看得見”的政府干預之“手”,只有以從屬意義去配合“看不見的”市場調節之“手”,才能保障現代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就是要使二者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讓“兩只手”形成合力。
二、電力工業生產的安全、經濟二重屬性與電力市場設計的考慮
電力系統指由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設備及相應的輔助系統組成的電能生產、輸送、分配、使用的有機整體,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龐大、層次最復雜、資金和技術最密集的人造工業系統,也是電力工業區別于其他工業的主要特征。電力系統的特點包括:1)電能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屬基礎性產品;2)電能難以大量儲存,發用必需實時平衡;3)電力系統的暫態過程極為短暫。對電力系統運行的要求包括:1)保證可靠的持續供電;2)保證良好的電能質量;3)保證系統運行的經濟性;4)保證電力系統建設和運行的環保性,總體來說可以歸納為安全可靠性和經濟性兩個方面。正因為電力系統的這些特點,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安全生產管理機制和半軍事化管理的五級調度體系,全程全網聯合作業,下級服從上級,具有嚴格的操作規程等。
電力系統的經濟性和安全性是一體兩面,而經濟性建立在安全性的基礎上,離開了安全性,電力系統的經濟性就無從談起。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電力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大面積停電已成為現代社會難以承受之殤。因此長期以來,我國電力系統堅持安全第一,對經濟性則重視不夠,電網運行保留了很高的安全裕度,還有為了安全過度投資的現象。電力市場改革體現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對電力系統效率和經濟性的高度重視,為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這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安全性。在電力市場設計、運營和監管中,仍需時時將電力系統安全性作為考慮的前提。
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性和電力市場的關系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2000~2001年美國加州的電力市場危機導致加州拉起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電力警報,多次實行燈火管制,不僅電力市場出現巨額虧損,部分電力公司瀕臨破產邊緣,整個加州的經濟都受到了影響。當時的加州電力批發市場分為日前市場(day-aheadmarket)和實時市場(spotmarket)(統稱現貨市場),大部分電力交易都需根據負荷預測在日前市場中進行,并在實時市場中進行微調;禁止電力公司簽署長期購電合約,將電力公司作為買方完全暴露在批發市場價格變動的風險中;僅對電力批發環節進行市場改革,固定零售市場價格,批發市場的價格信號無法傳遞給電力用戶,因此也無法根據批發市場的價格變化作出響應。市場設計的失誤是加州電力危機的重要原因。
國外電力現貨市場大多基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F.C.Schweppe教授等人提出的實時電價(spotpricing)理論而設計,此前筆者對分時出清的電力現貨市場的缺陷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圖1所示的“以分段競價(合約交易)完成主能量交易,以分時競價修正負荷曲線”的理想電力市場模式。本文將從物理(安全)與經濟(商業)兩個維度進行進一步論述。
實時電價理論其實是基于傳統經濟調度的分時功率模型建立的,只不過是把影子價格(或優化理論中的對偶變量)的這個“副產品”提取出來作為市場價格。在實時電價理論與分時競價機制中,由于假設時段長是常數,功率平衡與能量平衡成為等同的,分時功率平衡模型(潮流模型)直接作為市場供需平衡方程。但實際上分時功率平衡模型反映的是電力系統運行的物理(安全)約束,并不完全是經濟性和電能的商品屬性,將兩者過于緊密地耦合在一起是不合適的。此外,電能商品的能量(電量)價值與功率(電力)價值應該作明確的區分。無論對于發電廠商和電力用戶,能量(電量)價值(成本)都是關注的重點,特別在中長期交易中更是如此。電能商品的功率價值主要體現在電力系統運行的物理約束中,目的是保持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特別存在于實時電力平衡、調頻、備用、阻塞管理、調峰、需求側響應等環節。越接近電力系統實時運行,電能商品越呈現功率價值,安全性而不是經濟性越成為考慮因素。由于實時市場的電價主要體現電能功率價值和電網物理約束,實際上無法通過它來“發現”中長期市場的價格。由于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是必須的,實時功率平衡甚至可以通過非市場手段解決。另一方面,電能作為基礎性產品與生產資料的一部分(在我國尤其如此),保證持續穩定供應是最關鍵的考慮,并不需要片面追求電力市場本身的“最高效率”(特別是短期現貨市場的最高效率)。
基于以上考慮,筆者認為在電力市場設計中的非商業性環節,應充分重視計劃方式(包括政府干預和電網的計劃管理)的作用,讓計劃這只“看得見的手”和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分工協作,取長補短,充分發揮我國電力行業公有制為主體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越性,而非生搬硬套自由市場經濟國家的市場模式(圖2)。具體來說,在安全性占主導的場合、自然壟斷和公共服務環節,如實時電力平衡、調頻、阻塞管理、調度操作、輸配電服務等,適合引入計劃管理;在經濟性占主導(效率優先)的場合,如中長期交易、發電容量投資等,適合采用市場調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