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無所不能 | 0評論 | 4945查看 | 2016-03-17 09:57:00
3月16日,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終于通過啦。未來五年,中國能源行業發展的風向標都在這里。記者邀請了數位能源行業專家解讀其中深意,光伏、風電消費量要翻倍增長,不過可能沒那么容易;煤炭行業要繼續受挫,但是否能被替代還得看能源消費總量;關于儲能、基礎設施建設和新材料,都可以在文件中讀出未來之勢。
能源結構優化升級(按文件原文順序)
①水電。統籌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堅持生態優先,以重要的流城龍頭水電站建設為重點,科學開發西南水電資源。
②風電、光伏、光熱。繼續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發展,積極支持光熱發電。
③核電。以沿海核電帶為重點,安全建設自主核電示范工程和項目。
④生物質能、地熱能、沿海潮汐能。加快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積極開發沿海潮汐能資源。
⑤完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發電扶持政策。
⑥煤炭。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限制東部,控制中部和東北,優化西部地區煤炭資源開發,推進大型煤炭基地綠色化開采和改造,鼓勵采用新技術發展煤電。
⑦油氣。加強陸上和海上油氣勘探開發,有序開放礦業權,積極開發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油(氣)。推進煉油產業轉型升級,開展成品油質量升級行動計劃,拓展生物燃料等新的清潔油品來源。
(注:十二五規劃綱要的排序是:煤炭、油氣、燃煤、熱電聯、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其他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系統。從排序上,可以看出國家在能源優化升級上重點和策略的轉變。)
林伯強(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光伏和風電要在十三五翻倍才能達到目標
十三五期間,石油和水電占比將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穩定,風電和光伏翻倍才能完成清潔能源消費占比≥15%目標。但是,預計十三五期間能源需求量較低,要實現光伏和風電消費量翻倍難度大、成本高,重點還是要解決補貼、基礎設施,棄風棄光問題。
另外,煤炭在十三五期間也比較艱難,中國能源結構將有一個“去煤”的過程。如果未來平均能源增長為零,那么大約10%的清潔能源發展可以替代平均每年1%的煤炭。如果平均能源增長速度為1%,那么就需要20%的清潔能源發展,才能替代掉1%的煤炭。所以說,煤炭替代事實上沒有想象得那么簡單。可以預見的是煤炭消費占比在十三五期間可能會下降到61%~62%。
李俊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
解決棄風棄光問題將是十三五重點工作
十三五期間,國家要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對比可以看出,十三五發展核電的節奏有所放緩,因此要確保完成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就要提高光伏、風電、生物質發電的投資力度。其中,光伏要從4000多萬千瓦要上升到1.5億千瓦,風電要從1.2億千瓦上升到2.5億千瓦。
今年,解決棄光棄風問題將是發改委、能源局今年很重要的任務之一,包括會拿出一部分煤電為可再生能源發電調峰,電力體制改革方面也會為新能源發電提供便利條件,跨區域輸電通道建設在十三五期間也有明確的安排。因此,在十三五期間,解決棄風棄光問題還是很有希望的。
構建現代能源儲運網絡
①能源儲備+調峰設施。統籌推進煤電油氣多種能源輸送方式發展,加強能源儲備和調峰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多能互補、外通內暢、安全可靠的現代能源儲運網絡。
②電網主網+跨區網絡。加強跨區域骨干能源輸送網絡建設,建成蒙西——華中北煤南運戰略通道,優化建設電網主網架和跨區域輸電通道。
③油氣儲備設施+戰略通道。加快建設陸路進口油氣戰略通道。推進油氣儲備設施建設,提高油氣儲備和調峰能力。
積極構建智慧能源系統
加快推進能源全領域、全環節智慧化發展,提高可持續自適應能力。適應分布式能源發展、用戶多元化需求,優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加快智能電網建設,提高電網與發電側、需求側交互響應能力。推進能源與信息等領域新技術深度融合,統籌能源與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建設“源-網-荷-儲”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能源互聯網。
張靜(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
“十三五”期間期待分布式+儲能、調頻
綜合考慮儲能的市場應用環境和技術性能、成本等因素,分布式+儲能近期的發展會比較快。一方面是儲能設備所處的發展階段與分布式發電及微網的應用契合度較高,另一方面則是用戶側的市場環境更為成熟。
除此之外,以調頻為主的輔助服務也是業內比較看好儲能應用領域。在調頻應用中,具有快速響應速度的儲能技術優勢明顯,如果調頻電價具有按效果付費的特點,則儲能應用于調頻具有經濟價值。相信隨著電改的不斷深化、輔助服務市場逐步形成和技術及系統的提升,儲能應用于輔助服務的前景廣闊。
能源發展八大重點工程
1.高效智能電力系統
加快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龍頭水電站、天然氣調峰電站等優質調峰電源,推動儲能電站,能效電廠示范工程建設,加強多種電源和儲能設施集成互補,提高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及運行效率。
2.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實施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使所有現役電廠每千瓦時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新建電廠平均煤耗低于300克,鼓勵用背壓式熱電機組解決供暖,發展熱電冷多聯供,提高煤炭用于發電消費比重。
3.可再生能源
以西南水電開發為重點,開工建設常規水電6000萬千瓦,統籌受端市場和輸電通道,有序優化建設“三北”、沿海風電和光伏項目。加快發展中東部及南方地區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發電。實施光熱發電示范工程。建設寧夏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積極推進青海、張家口等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
4.核電
建成三門、海陽AP1000項目。建設福建福清、廣西防城港“華龍一號”示范工程。開工建設山東榮成CAP1400示范工程。開工建設一批沿海新的核電項目,加快建設田灣核電三期工程。積極開展內陸核電項目前期工作。加快論證并推動大型商用后處理廠建設。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5.非常規油氣
建設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和貴州畢水興等煤層氣產業化基地。加快四川長寧—威遠、重慶涪陵、云南昭通、山西延安、貴州遵義—銅仁等頁巖氣勘查開發。推動致密油、油砂、深海石油勘探開發和油頁巖氣綜合開發利用。推進天然氣水合物資資源勘查與商業化試采。
6.能源輸送通道
建設水電基地和大型煤電基地外送電通道,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12條輸電通道基礎上,重點新建西南、西北、東北等電力外送通道。加強西北、東北和西南陸路進口油氣戰略通道和配套干線管網建設。完善以西氣東輸、陜京線和川氣東送為主的天然氣骨干管網。
7.能源儲備設施
建成國家石油儲備二期工程,啟動后續項目前期工作,加強成品油儲備庫建設,建設天然氣儲氣庫,提高儲氣規模和調峰應急能力。在缺煤地區和煤炭集散地建設中轉儲運設施,完善煤炭應急儲備體系,擴大天然氣鈾儲備規模。
8.能源關鍵技術裝備
加快推進煤炭無人開采、深井災害防治、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深海層常規油氣開發、低階煤中低溫熱解分質轉化、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第四代核電、海上風電、光熱發電、大規模儲能、地熱能利用、智能電網等技術研發應用。提升第三代核電、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高效鍋爐和高效電機等裝備制造能力。突破大功率電力電子器材、高溫超導體材料等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應用技術。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