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周末 | 0評論 | 4501查看 | 2012-09-08 23:07:07
新能源企業已經在市場擴張中失去了邊界,政府絕不應該救市。現在中國新能源企業個個都是不死鳥。
所謂“救市”,救的應是那些能夠滿足“十二五”包括2020年節能減排計劃目標、能源結構調整所需要的,對可再生能源發展有利的產業核心力量。
巨虧、裁員、破產……2012年,中國新能源產業進入“多事之秋”。面對危局,政府到底應不應該“救市”?
南方周末綠色圓桌邀請到了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以及晶科能源有限公司CEO陳康平,一起探討政府如何挽救“新能源危局”。
南方周末:最近新能源企業生存艱難,市場上呼吁政府應出手“救市”的聲音越來越大,各位怎么看?
石定寰:新能源產業當然要救,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新興行業倒掉,這不光是產業本身的問題,還有很大部分外部原因,例如國際打壓,歐洲和美國的貿易保護——“雙反”,要是骨干新能源企業都垮臺了,那誰再去發展新能源產業?
陳康平:作為企業代表,我認為應該救市。就全球前景來說,新能源毫無疑問是新興、朝陽行業;其次,中國除了太陽能光伏產業,還有哪一個產業能夠迅速在全球占到主導地位,半壁江山?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這個難得的成果,不能任其自生自滅,被洗牌洗掉。
葉檀:新能源企業已經在市場擴張中失去了邊界,政府絕不應該救市。此前政府一直說要退出微觀經濟,但每次遇到了問題都找政府,這次就應該讓市場來決定。政府不是不鼓勵新能源企業,而是鼓勵得太多了,導致某些新能源企業完全沒有抵抗經濟下行周期的能力,幾乎不能稱之為企業。
孟憲淦:中國六百多個城市,一半以上都發展了光伏產業,盲目擴張,脫離市場需求,導致光伏電池產能超過40吉瓦,而全世界總需求才30吉瓦——自由無序的擴張到了該調整的階段了,這種情況下政府出面救市是不合適的。
南方周末:新能源企業從曾經的風光無限,走到現在舉步維艱的境地,什么原因造成的?
劉勝軍:中國的新能源產業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我認為不是技術好,而是地方政府扭曲的激勵,容忍環境污染,提供電力補貼甚至大量銀行貸款,這些援助導致中國新能源產業有了一個扭曲的優勢,才在全球異軍突起。
石定寰:企業自身有問題,但國內的政策沒有及時落實也是重要原因。現在不要去說市場已經飽和了,未來的市場需求很大,就是中央政府的政策、導向沒有落實。
南方周末:在新能源企業發展初期,地方政府確有功勞,現在該如何評價地方政府在這輪新能源熱潮中的功過?
石定寰:由于GDP的考核,很多地方從沒有認真分析過市場,一看這行業不錯,都在拼命發展,不去看市場,不去看產品到底能不能賣出去。
劉勝軍:如今的光伏企業已經給地方政府的改革提出了非常大的警告——地方政府對經濟活動卷入太深,這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地方政府公司化,太陽能產業就是一個典型的現象。現在很多政府看到企業申請破產就去兜底,導致虧得越狠的企業反而政府保護越厲害,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整個產業就是被地方政府這樣非理性保護攪亂了。
南方周末:下一步,你們希望政府怎么做?
陳康平:在歐洲“雙反”山雨欲來風滿樓時,首先希望國家層面能盡最大的可能,讓歐盟不要啟動貿易戰,這是眼下政府最重要的“救市”措施了。
其次,政府應該立刻采取行動,扶持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如果不盡快,行業很可能會全軍覆沒。現在企業都在虧損,而各地又都在“不拋棄不放棄”,扶持當地所有的企業,這導致好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自身的體力也會被不斷地消耗、蠶食,壞企業對他們的“擠壓效應”越來越明顯,只會拖累整個行業。中央政府現在一定要有個評估,看看哪些企業真正有競爭力,是該壯士斷腕的時候了。
葉檀:現在地方政府就不應再去游說各部委出臺新政策“救市”,也不要再采取拖延的策略,應該趕緊依靠市場,吸引并購基金等市場力量來評估現在企業的情況,該破產的破產,該整合的整合,如果沒法整合,晚死不如早死。
南方周末:在討論“救”還是“不救”時,有企業、學者提出“有選擇的救”,選擇標準是什么?
石定寰:所謂“救市”,救的應是那些能夠滿足“十二五”包括2020年節能減排計劃目標、能源結構調整所需要的,對可再生能源發展有利的產業核心力量。現在的情況是市場已經受到很大打擊,大部分企業都在虧損,已經殃及骨干核心企業。“有選擇的救”并不等于說產業沒有優勝劣汰這一市場法則,不要把優勝劣汰和政府救市對立起來。
陳康平:應該從資產負債率、未來6個月的運營良性程度、正常業務的開展情況、市場占有率等角度來評判企業的生存能力、健康度。如果現在政府不救,這個企業未來一年也能活下去,那就是健康的,如果馬上就會倒閉,就屬于該淘汰的范疇。
葉檀:有人認為現在應該“擇優”鼓勵,但是怎么來挑選好的企業呢?用以前的挑選機制,扶持所謂的“大企業”?現實證明,以前的機制已經不適用了——過去堅持扶持“大企業”的做法從頭到尾都是一種賭博,而且輸的概率比贏大得多。
劉勝軍:“選擇性的救”并不是單純選擇大企業,“大企業”并沒有比別人更了不起,并不能因為企業規模大就不能破產。任何企業,管理上有問題,碰到了經濟危機,該破產的都要破產,沒有誰是“不能夠”破產的,政府不要人為地影響行業的自我的調整。
南方周末:以上談了關于救市的種種說法,如何看待目前國內新能源的現狀,未來將會如何發展?
陳康平:現在產業短暫地出了問題,我認為就是左腳和右腳的關系,左腳是產能,右腳是市場,現在的問題就是左腳步子邁太大,但右腳終究會趕上來的。
葉檀:現在中國新能源企業的現狀,說明了一個老掉牙的問題,跟A股有點像,就是它無論糟糕到何種程度,都不會倒,個個都是不死鳥,這種情形一天存在,中國就一天沒有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