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殼牌能源(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溫峰
自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以來,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超過845萬噸,累計成交額超4億元。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在此之前,已經歷了長達七年的試點工作。這個過程中,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作為全球啟動最早的碳市場,在頂層設計、市場機制、市場措施等方面為我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建設發展提供了經驗與參考。
中歐碳市場存在哪些區別?外資企業如何看待我國碳市場?他們對未來碳市場發展有怎樣的期許和建議?記者采訪到殼牌能源(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溫峰女士,她認為,中國碳市場機會眾多,一旦成熟,有望成為全球碳價格的基準。
記者:殼牌作為全球領先的碳交易企業,在碳計量和碳捕集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請簡單聊一下殼牌的碳交易發展歷程。
溫峰:歐盟于2005年啟動了歐盟排放交易計劃(EU ETS),旨在激勵歐洲的大公司減少通過運營產生的溫室氣體(GHG)排放。殼牌也有資產屬于這一計劃范圍內,從那時起,我們積極參與市場,管理我們的風險敞口并優化資產。
利用我們的經驗,我們也幫助其他公司優化其資產組合——降低履約成本并將碳資產貨幣化(配額/減排量)。多年來,殼牌與許多公司合作,幫助他們降低履約成本,并從其配額和減排量中挖掘價值。我們滿足各種各樣的客戶需求,從現貨交易到涉及遠期定價和結構化交易。
同時,我們在其他區域和國家建立碳市場時支持這些市場的發展。我們通過在圣地亞哥、卡爾加里、倫敦、新加坡、上海和布里斯班設立團隊,從而近距離地接觸不同市場和產品類型,使具有全球碳足跡的企業客戶能夠通過一個實體簽訂合同,滿足其所有減排需求。
在過去幾年中,由于社會輿論對于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增加,一個新的自愿減排市場已經出現。為了滿足客戶自愿抵消的需求,我們提供全球碳減排額度組合,這些減排量來自世界各地的一系列高質量項目,包括基于自然的項目。
記者:殼牌參與中國碳交易市場的情況是怎樣的?
溫峰:殼牌能源(中國)自豪地成為2014年首批參與中國碳交易市場的外商獨資公司之一。
我們不僅為殼牌在廣東的合資工廠提供履約支持,還參與支持廣東和上海交易所的市場開發。同時,殼牌積極參與支持中國林業發展的林業碳匯交易。殼牌能源中國還被上海交易所提名為"2017最具創新性產品"獎,并被廣東交易所授予"2017年最具貢獻"獎,2019年被北京交易所評為十大會員。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殼牌的重要市場,隨著中國“3060”脫碳計劃提出,我們相信,在中國有很多市場機會,能夠幫助在世界能源系統脫碳方面產生重大影響。
記者:中國碳市場和歐洲碳市場有哪些區別?
溫峰:歐洲碳市場是一個已經運作了15年以上的成熟市場。交易量巨大,提供各種碳金融產品(期貨、期權、現貨遠期產品等)。如此廣泛的工具和充足的流動性有助于發現碳價格,并為市場參與者提供足夠的風險對沖。然而,它花了很多年才達到這個地步。
中國碳市場已經通過試點市場多年來的運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中國碳市場有潛力取得顯著發展,特別是在規模方面。例如,僅僅引入電力行業,全國碳市場就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場。一旦中國碳市場成熟,流動性增加,成為全球碳價格基準將變得可能。
記者:對于中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您有怎樣的建議?
溫峰: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緊迫的挑戰。任何碳交易系統都必須首先在一個凈零世界中發揮作用,在這個世界中,社會不再增加大氣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要發展碳交易體系,必須鼓勵會員公司積極交易,引入包括交易者在內的不同類型的交易實體,交易品種應多樣化,今后的適當時機應引入包括期貨、期權和其他衍生品交易。這有助于增加市場流動性,從而形成代表市場的價格,這對指導企業做出減排決策有關鍵的作用。
另外,設立中央對手方可以降低合約的交割風險。在擁有眾多買家和賣家的大規模市場中,對每個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進行評估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此,中央對手方可以確保各方均符合交割的最低標準,并將在任一方出現違約時保證交割。
最后,為了鼓勵積極參與,強有力的治理、信任、透明度和公平至關重要。
注:殼牌中國碳交易團隊對內容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