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下,戈壁灘上的光熱發電矩陣。
生產線上機械手臂組裝高倍聚能光伏電板。
碟型的發電裝置在這里“獨樹一幟”。
光熱發電造就戈壁靚麗的風景線。
在海西遼闊博大的區域里穿行,人們會驚奇地發現,昔日曾以蒼涼示人的一望無垠的戈壁沙漠上改變了“容顏”:光伏發電的吸熱板比肩接踵匯成藍色海洋;一臺臺白色風機在荒漠的土地上扎下陣腳;高聳的吸熱塔于藍天白云間“追光逐日”……
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亙古的瀚海戈壁,依托綠色產業革命大潮注入的強勁之力,新能源產業蓄勢鼓起風帆,在波瀾壯闊中沿著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航線,一路劈波前行……
冬入三九天,柴達木盆地的戈壁灘上寒風凜冽。出德令哈市西行10余公里,車輛尚未靠近坐落在遼闊戈壁上的德令哈光伏產業園區,于遠處已可見兩座高聳云天的太陽能吸熱塔在地面上綿延向西的定日鏡的簇擁下熠熠生輝。腳下這塊曾被視為當地“生態包袱”的戈壁灘,在穿越浩遠歷史中,已成為孕育新能源產業迅速崛起的博大懷抱。
戈壁灘的“身份”變遷,深刻昭示著青海省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力落實“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三個最大”重大要求的執行力,敘述著新發展理念在實踐中衍生的傳奇;一個朝陽產業的孕育和長成,詮釋著在發展路徑選擇中帶來的嶄新氣象。
“要把光伏發電打造成具有規模優勢、效率優先、市場優勢的特色支柱產業,使青海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泵鎸π掳l展帶來的新機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順應綠色產業發展大潮,乘勢而上。
理念之變,催化新能源產業降生
眾所周知,礦產資源的富甲一方,曾經成為海西州發展工業的長期依托。然而,伴隨新一輪綠色產業革命的到來,產業轉型,倒逼海西州亟須完成產業的重塑。
我省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接續地,對推進國家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擔負著重大責任和使命。而置身柴達木盆地的海西州,肩上的責任尤為重大。
大自然的塑造為在發展新能源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先決條件,也形成了這里在其后新能源產業捷足先登的天然優勢。
海西州是我國太陽能、風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太陽輻射強度大,日照時間長,太陽能總輻射量達6888兆焦/平方米,等效發電小時數可達到1650小時左右;常年的戈壁大風“派上了用場”,采用中低速風機等效發電小時數可達2200小時。加之這里擁有10余萬平方公里開闊平坦的荒漠戈壁土地資源,綜合的比較優勢,為海西州發展零碳化、資源優、前景廣的新能源奠定了良好基礎。
新能源產業在融入海西州產業“棋局”后,不僅給海西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變化,而且為西部資源型地區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大規模開發新能源走出了一條全新之路。
“十三五”時期,海西州圍繞高效光伏發電新技術、太陽能光熱儲能發電技術、高海拔低風速風力發電技術研發應用,統籌新能源產業布局向規?;?、集約化發展,加速構建上下游產業聯動發展體系,著力打造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示范基地、國家新能源輸送基地。加快構建“裝備制造—新能源發電—負荷消納—向外輸出”產業鏈,基本形成了定位清晰、特色鮮明、產業配套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格局。
“一子落盤”,新能源下出“活棋”
置身德令哈太陽能光伏產業園區,開闊的戈壁灘上擺開一望無際的光伏產業陣容,一條全長24公里的光伏大道由東向西貫穿其中。
兩側的定日鏡場在太陽的照耀下,如張開的“蝶翼”,隨著日光在不覺間游移,吸納著日照賦予的每一束能量。站在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的塔式光熱發電項目定日鏡前,定日鏡每隔數秒便產生一次移動,2.5毫弧度追逐日光的精度,幾乎讓人渾然不覺。這家光熱發電企業的總工程師樊玉華介紹,中控德令哈公司10兆瓦塔式光熱項目是我國首座、全球第三座成功投運的大型塔式儲能光熱電站,也是我國首座獲批上網電價的光熱電站,目前已實現連續七年穩健運行,發電達成率達到97%,處于目前世界領先水平。
距離一期光熱發電項目的不遠處,是企業于2018年底并網發電的二期5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在那里整齊排列著20平方米大小的定日鏡2700余面,最遠的定日鏡距離1.5公里。排列的定日鏡“眾星捧月”般,每天向高空中200多米的吸熱塔源源不斷地傳送吸納的太陽光熱。
“二期項目年發電量達1.36億千瓦時,儲熱時間長達7個小時,保障了24小時不間斷發電,已經為這里的8萬余戶家庭提供清潔能源?!笨値熮k副主任謝壽安說,較長時間的儲熱功能可以實現與風能、光伏互補發電,保證了電網的供電需求,參與電網調峰。
與中控相毗鄰的是中廣核,這是我國首個大型商業化光熱示范電站。2018年10月,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光熱示范項目正式投運后,我國由此成為世界第8個掌握大規模光熱發電技術的國家。
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光熱示范項目占地2.46平方公里,采用了槽式導熱油集熱技術線路,配套9小時熔鹽儲熱,由太陽島、熱傳及蒸汽發生系統、儲熱島、發電島四大板塊構成。矗立于儲熱島間的熔鹽儲熱罐,直徑達42米,是亞洲目前最大的熔鹽儲熱罐。項目全部采用槽式導熱油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當光照不足時,存貯的熱量可繼續發電,從而實現24小時連續穩定發電。
而今,海西州以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已然枝繁葉茂,初步實現了海西州第一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構架。這無疑為海西州建設光伏發電應用領跑示范基地、柴達木光伏走廊、世界光熱之都,打造海西州國家零碳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和國家清潔能源輸送基地鋪出了前行之路。
創新求變,新能源打通產業之脈
如果說柴達木盆地的風光資源哺育了新能源產業的健康成長,那么,新能源產業依托自身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與生俱來的優勢,在延伸產業鏈和打通產業脈絡中顯化的能量,是對海西這片高天厚土的反哺。
走進坐落于德令哈工業園的青海明陽新能源公司,企業的綜合部負責人介紹說,青海明陽能源公司立足打造青海省新能源產業裝備制造基地,同時向風能、光能資源開發延伸觸角,逐步成為風能、太陽能全產業鏈開發企業,將傾力建設以海西為中心,輻射西北各省區乃至中亞地區的風電、光伏裝備制造及風、光互補電站一體化項目基地。
德令哈工業園依托快速發展的新能源產業,重點構建起新能源裝備制造關鍵技術研發中心,打造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制造設備產業鏈,太陽能高純硅和多晶硅產業鏈以及風力發電裝備制造產業鏈。
向前延伸的是產業的觸角,更是延伸了謀新求變的新思維、新探索。
幾年間,海西州先后建成青海明陽新能源高原型風機裝備項目、華匯化工機械風機塔筒制造項目、興明電力年產1萬噸電線電纜生產項目……圍繞推進新能源產業落地落實諸多項目,不但助力了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有效緩解了全州清潔能源部分裝備運輸、價位帶來的矛盾,而且在提升當地上下游產業相輔相成、互助互推能力,進而實現由傳統產業向新型現代產業邁進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黃河水電格爾木光伏公司創下了全國單體項目裝機容量第一、創建了全國同一批同一地區兩個“領跑者”示范基地項目。海西州已構建起光伏、光熱、風能開發利用的全產業鏈條,目前已形成16個新能源發電園區,為筑起新能源產業“高地”積蓄了實力。與此同時,隨著“風光互補智慧能源高端科研示范項目”等有序推進,光伏暖棚、光伏供暖、光伏提水、戶用光伏等,已伴隨新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在帶動海西州新能源應用多樣化的同時,助力城鄉各族群眾的高品質生活。
海西,“風光”之變,正帶起這塊土地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