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空俯瞰柴達木盆地廣袤的土地,滿眼皆是茫茫的戈壁荒漠。然而,從地面走近昆侖山下,深藍色的光伏板熠熠生輝,隨風旋轉的大風機和高聳入云的吸熱塔“追風逐日”,在這里,特殊的“風光”也在煥發著光彩。
地處柴達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州年平均光照3000小時以上,是全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年風能可利用時間3500至5000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達到每平方米6618.3-7356.9兆焦之間,可利用土地近4.2萬平方公里,承載9.2億千瓦裝機。
謀篇布局聚力發展
回顧青海省海西州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壯大的歷程,除了境內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可利用小時數長、是全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等資源優勢外,更益于海西清潔能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近年來,海西州通過強力推進光伏、光熱、風電以及配套儲能等新能源項目建設,格爾木東出口、烏圖美仁,德令哈西出口等8個清潔能源基地初具規模,建成全國單體項目裝機容量第一的百兆瓦光伏、首座商業運行的槽式發電項目,中控塔式光熱項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95%設備國產化率,魯能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項目在全國儲能及多能互補領域具有領先地位和示范意義。
新能源發電產業快速發展,“風”“光”帶來巨大環保效益。截至今年3月底,海西州新能源裝機規模約1160萬千瓦,其中,光伏595萬千瓦;風電549萬千瓦;光熱16萬千瓦。發電量169億千瓦時,年減排二氧化碳1650萬噸。目前已全面建成第一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基地,成為青海省打造清潔能源示范省的主戰場之一。
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行走在柴達木盆地,一組組蔚藍的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葉葉展翼的風輪葉片,在戈壁灘上迎風旋轉。
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海西的產業結構也從過去的傳統工業產業向新能源產業邁進,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綠色發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海西通過不斷積累、探索、發展,以光伏、光熱發電為主,裝備制造、新能源材料、光伏研究等并行的多元化發展脈絡已徐徐打開。
從大柴旦出發,過了錫鐵山收費站,有一大片地形平坦的荒漠戈壁叫流沙坪。
“過去的流沙坪別說是人,就是野生動物也很難看見。后來,隨著清潔能源的發展,戈壁荒灘上慢慢‘長’出了很多風力發電機,形成了一道靚麗的人造風景。”三峽能源大柴旦風電有限公司員工孔維武說,今年是他來到流沙坪的第7個年頭,7年來,孔維武從一名普通工人成為了公司的一名中層管理人員,他們公司的風力發電機也從起初的33臺增至現在的150多臺。
在德令哈市海西風電產業園實施的青海明陽新能源有限公司德令哈500兆瓦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于2019年9月開工,“該項目建成后,節能減排效益顯著,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是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體現。”該公司副總經理王文利說。
未來可期,風光無限
迎風旋轉的風葉、碧波蕩漾的光伏電板、高聳云端的吸熱塔……一幅幅“追風逐日”的畫面在柴達木盆地上陸續呈現開來。
今年3月23日,中廣核德令哈200萬千瓦光熱儲一體化項目舉行開工活動,標志著國內儲能配比率最高的光熱儲多能互補項目正式開工。
“該項目計劃于2024年底建成投運,建成投產后年上網電量可達36.5億度。項目的實施將在海西州打造儲能、調峰實證基地,助力青海省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為國家‘雙碳’目標達成貢獻力量。”該公司技術總監蹇釗說。
如今,海西州已先后建成全國單體項目裝機容量第一的百兆瓦光伏、首座商業運行的槽式和塔式光熱發電項目、風光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等項目,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發電基地。此外,清潔能源利用展示館、院士工作站、國家級塔式熱發電設備檢測實驗室等相繼落地,中控光熱集熱器和追日系統納入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圍繞清潔能源發展的產學研測檢運維服務體系加速形成……
海西州官方表示,今后,海西州將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持續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全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