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變革的時代,有形的手不知道何時就會沖上舞臺。雖然誰也預期不到結果,但各自也因此憂心忡忡。
國資委開會再次提到煤電區域整合,這篇小文章寫了,一直發不出去。也不知道為何。
這一次,是央企煤電區域整合的消息。贊者認為央企煤電破產潮后,通過區域資源整合,救煤電于水火之中;批評者認為,在電力改革穩步推進中,此舉將破壞業已具有雛形的市場,重回區域電力市場壟斷的過去。
孰是孰非?結果如何?
事情起因于,華電新疆發電有限公司發布《關于召開新疆區域煤電資源整合試點工作會議的通知》,提到按照國資委《中央企業煤電資源區域整合試點方案》精神,由華電新疆發電有限公司牽頭新疆區域煤電整合試點工作。
國資委《中央企業煤電資源區域整合試點方案》引起了議論,這一文件稱自2019年開始啟動區域整合,用3年左右的時間開展中央企業重點區域煤電資源整合試點工作,通過區域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淘汰落后產能,減少同質化競爭,緩解經營困難,促進健康可持續發展。
到2021年末,試點區域產能結構明顯優化,煤電協同持續增強,運營效率穩步提高,煤電產能壓降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平均設備利用小時明顯上升,整體減虧超過50%,資產負債率明顯下降。
根據《方案》,將甘肅、陜西(不含國家能源集團)、新疆、青海、寧夏5個煤電產能過剩、煤電企業連續虧損的區域,納入第一批中央企業煤電資源區域整合試點。華能牽頭甘肅省,大唐牽頭陜西,華電牽頭新疆,國電投牽頭青海,國家能源集團牽頭寧夏。
煤電在虧損深淵已經掙扎很久。
在電力改革的大潮中,通過電力市場化交易,煤電價格一降再降,幾乎耗盡了積累。隨后,因為煤炭的供給側改革,煤炭價格一路上行,沉寂一時的煤電矛盾重新爆發,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才有所緩解。
因此,發電企業放慢了電力市場上的降價步伐,按兵不動。發電企業停止放血,降電價的重任轉移到電網。即便如此,在燃料和市場化價格雙重擠壓下,以及蓬勃發展的新能源的對比下,發電企業都已進入虧損、高負債的深淵。
五大發電集團平均負債率超過76%,2017年神華和國電重組合并的國家能源集團情況稍好之外,其他企業都在高負債的泥淖中掙扎。
也有發電企業的清潔能源比例高,比如國電投。但依然無法改變近20年沉積的煤電資產,煤電廠建設時間不長,工藝先進。但在總體過剩的壓力下,發電時間接連新低,資產回報率差。
為了改善發電企業的情況,沒少出政策。比如最近的基準+浮動電價機制。持續促進煤電、電煤和大用戶之間的互動,化解煤電矛盾,推動煤電企業參與調峰、備用市場……
不過,效果可能一般。不然不會出臺可能扭轉市場化趨勢的政策。
按照新的方案,每個地區以牽頭發電企業為主,可能以國有資產劃撥的方式,重組煤電資產。提及的西北區域省區不僅煤電過剩,新能源限電也同樣嚴重。業內擔心,在區域內重組起不到優化資產配置的作用,只是強化了發電企業在區域壟斷市場地位。
而且,目前的電力市場和交易以省為中心構建。省為單位重組,一方面將促使省內市場一家公司獨大,影響電力市場運行;另一方面,煤電在省間的經營情況差別很大,目前不少省煤電依然盈利,跨省、跨區域的電力交易可能遇到阻力。
與此同時,煤電之外蓬勃發展的清潔能源、分布式電力空間是否會被擠壓,電力市場發展是否會因此受阻,都是未知數。在市場化改革的節點上,出這么一個政策,進退都要被指責。不過,有形的手誘惑太大了,誰也不肯輕易放棄。何況,有那么多供給側改革的成功案例可循。
放,市場化。收,前路未知,可能倒退。
任誰,也想試試。國有資產首先要保值增值。可是,電力改革的其他目標,已經被淡化了。市場化還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