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SPPLAZA | 0評論 | 6326查看 | 2012-06-15 17:17:53
類似的技術路線很多,目前在新能源方面的趨勢,越來越多地強調太陽能與生物質能的發展,所以把二者聯合循環也是一條不錯的思路。目前國外是太陽能與天然氣聯合循環的成功項目更多一些。
我認為,對于新能源的發展,大家盡可能打開思路,不要太受任何一種技術路線的限制,這樣可能更有利于整個新能源的生存與發展。
記者:從技術的角度來說,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幾乎并列而行,在上個世紀光熱發電的應用還曾一度超過了光伏發電,但目前光伏已經實現了產業化和規模化利用,而光熱卻沒有興起,您認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薛黎明:光熱發電應用的第一撥高潮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開始在加州沙漠地區建設大型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期間有四、五年時間的一個發展小高潮,技術研發方面也是突飛猛進,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石油危機促使世界各國加緊開發新能源。可不久之后,石油危機解除,石油價格大幅下降,大家發展光熱發電的熱情也隨之消退。但不可否認,這一撥光熱發電小高潮,是全球光熱發電行業的一個啟蒙期,其影響差不多有十幾年的時間。
任何一種技術的規?;瘧茫紫纫惺袌鲂枨笞鳛榛A。
之所以光伏發展更快,是因為太陽能光伏對空間技術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需求,比如宇宙飛船、人造衛星、空間站等,都需要光伏發電作為動力。盡管這些應用領域可能使用的不是硅光伏電池,而是砷化鎵三結電池或其他元素的電池,但無法否認的是,光伏技術在當時有更多的應用需求。光熱發電的應用領域和定位則基本上只能是大型基礎性地面項目。進入本世紀以來,光伏發電在以德國為首的歐洲民用市場需求拉動下,更是得到快速發展,這個產業也得以真正啟動。
而光熱發電除了美國、西班牙等少數國家的一些示范項目建設外,沒有形成較大規模的市場需求,所以盡管光熱發電技術已經很成熟,卻始終沒有產業化發展。
但是,光熱發電正在迎來又一個發展高潮。盡管迄今為止全球光熱發電建成投產的總裝機量不過才1GW左右,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在太陽能源領域的利用已越來越偏向于光熱發電。目前,各發達國家對光熱發電技術的研發都很積極,投資也是越來越大。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建成和在建的光熱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已經超過了4GW,已宣布將建設的項目更是高達15GW左右。
記者:國內光熱發電行業目前處于怎樣一個發展水平?
薛黎明:國內光熱發電行業的發展一直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我們依然還在走先有市場需求、然后代工制造、接著引進設備、最后拼低價的老路,這是國內很多產業的一個慣性循環,也是我們創新不足的根本原因。而國外的發展是以相關政府部門的投資進行技術研發和項目示范。目前國內最大的投資項目是延慶1MW塔式熱發電項目,總投資1個億,還不能算是實際應用示范;內蒙古的50MW光熱發電項目,應該是國內實際應用方面的典型,低價競標,雖然看來是降低了成本,但對科技創新和市場化推廣難有實質性推動。
說到技術創新,不得不提以色列的一些小公司,盡管其規模很小,但卻掌握著一部分真正有未來市場潛力的核心技術點。所以,國內光熱產業的發展,還是要在設備制造方面下功夫,要吸收國外好的經驗和技術,快速地把產業做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成本下降和技術穩定。國內的光熱發電市場一旦真正啟動,項目將會以吉瓦為單位來立項,那時這個產業將會得到迅速發展。我認為,光熱市場即使是在2013年才開始啟動,假設按照每年3GW的建設規模來計算,3年內就能達到9-10GW的規模。再加上火力聯合循環的發展和新能源配額制的推廣,國內光熱發電行業勢必將保持一個平穩的發展速度,從而能夠實現在“十三五”期間超過光伏的裝機容量。當然,光伏的速度也不會降,也會保持一個平穩的發展速度。
記者:目前國內同樣也有不少中小企業都在積極進入光熱發電領域,并稱掌握一些核心技術或創新的技術,但卻很難獲得資本的垂青,您對此有什么看法?
薛黎明:光熱發電想要得到產業化發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夠有更多的企業進入這個領域始終都是一件應該鼓勵的事。但這個產業要想真正做起來,一個光熱電站要想持續穩定運行20-30年,對設備指標的要求非常高,這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在光熱發電領域,任何一個技術的成熟,都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研發和實踐驗證,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從這個角度來講,企業在積極投入光熱發電領域的同時,更要清楚的選定方向、明確自身發展方向,潛心投入,積極推動產業化,在實戰中不斷進行創新與發展。
記者:內蒙古50MW項目之所以參與投標者不多,是不是也因為國內能生產相關設備的企業不多,也就是說國內這個產業還很不成熟的緣故?
薛黎明:內蒙古50MW光熱發電項目,起初我們與華能聯合做了投標的標書,而且我們有自己的突出特點,但這次招標有一個攔標價,也就是不能高于1.15元/瓦。經過測算,按照目前的市況,這個價格我們沒辦法做下來,所以只好選擇放棄。
眾所周知,目前國內還沒有聚光鏡和集熱管的生產,這些設備只能進口,但全球也沒幾家合格的供應商,我們不管買誰的,價格都非常高,因此1.15元的單價我們顯然做不出來。
而目前中標的大唐集團之所以能用更低的價格拿下這個項目,是因為有天然氣的聯合循環配套,而天然氣發電的成本是比較低的,可以綜合降低成本。
記者:那您認為目前國內光熱發電行業有哪些阻礙發展的問題需要解決呢?
薛黎明:我覺得現在最核心的工作是——電價。能源作為社會發展之本,國家能否出臺一個合適的電價仍然是重中之重。能不能給光熱發電一個合適的電價,決定著光熱發電未來的前途。
倘若政府從一開始就可以給出一個合適的鼓勵性的電價和政策作為支持,待光熱發電行業發展做到一定規模時,比如以1GW為節點,并能實現正常并網運行,再開始實行以價格和規?;俚母偁帣C制,這樣就會實現產業化發展,并能讓光熱發電等新能源在能源利用中的比重得到提升。
因此,對一個新興產業的拓展,需要更多的支持。包括政策環境、產業環境、技術研發體系建設和各級相關部門的支持等方面。同時,還應該幫助和引導中小企業建立起相互的聯系和聯合體系,以讓他們少走彎路。
國內的光熱發電應用市場已經在慢慢啟動,估計到2012-2013年將會大規模發展,但我們在產業化的準備方面顯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僅僅依靠企業界自身去完成是不現實的,還需要政府在政策和發展引導方面多做一些工作。
記者:作為一家既涉足光伏發電又涉足光熱發電的企業,您如何看待二者之間的競爭?
薛黎明: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各有側重點,各有各的市場,不存在誰要替代誰的問題,我一直在倡導這個理念。十年以內,是不會看到誰把誰擠掉的,兩者都會不斷增長,但增長的速度可能會不一樣。
我個人判斷,“十二五”期間,光熱發電的速度要比光伏發電的速度快,在2015年前后,光熱裝機容量將實現與光伏裝機容量的持平,并逐漸成為發展的主導內容,成為新的基礎性能源。因為光熱發電在原理上部分與火力發電相似,更容易被以火力發電為主營業務的發電集團所接受,同時光熱電站能夠輸出更穩定、更具可調度性的電能,這讓電網更容易接受。
而光伏作為一種更靈活的應用方式,可能將成為建材的一部分往屋頂應用方向去作為分布式能源發展。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歐洲,甚至已經不提倡建設大規模地面電站,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了光伏屋頂上面。
雖然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光熱發電的發展還舉步維艱,但這個行業內部有一股很大的張力。五大電力集團目前已經控制著國內7-8億KW的火電裝機容量,從聯合循環和可調度的新能源來說,光熱發電是最佳的選擇。
在未來10-20年,光熱發電會迎來發展高潮。遠期來看,光熱發電在能源供應中的比例有望達到50%甚至更高。當然,光伏發電的量也不會小,其規模絕對值還是會呈上升狀態,朝向建材、家電的方向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
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太陽能作為能源之首,除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或快或慢的問題外,太陽能在能源體系中所占的比例只會越來越大,這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