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 0評論 | 3226查看 | 2016-05-06 10:00:10
從今年全國兩會上清潔能源企業參會代表對被迫參與“調峰”的抱怨,到最近因為媒體廣泛報道而引起極大關注的甘肅千億風電基地停擺。無不表明,在電力需求放緩的大背景下,對“發電權”的爭奪也日趨激烈。
不過,對于新能源企業而言,基于自身的發電不穩定、缺乏“調峰”能力這一硬性缺陷以及摻雜了不同利益訴求的情況下,“限電”的問題恐怕很難會獲得滿意的解決。
最近,來自媒體的報道稱,國家能源局已叫停甘肅、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寧夏、新疆等省(區)新增新能源項目建設規模,待棄風限電有效緩解后另行研究。
從目前的各種信息來看,即便對于監管部門而言,在新能源“限電”的問題上,可能也處于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因而只能推出類似上述先行叫停新增新能源建設項目的“下策”。
而暫停新增項目的持續時間的長短,將決定著這一“下策”帶來的影響是否會向產業鏈的上下游擴散。甚至,從更大的影響方面來看,也有可能會使得新能源產業告別目前的高速增長。
這種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利益紛爭公開化
縱觀這次“風電限電”事件,在具體的原因剖析上并沒有什么新意,無非是包括電網的輸送通道不配套、新能源項目建設過快以及調峰難等。但其中最大的新意,則是各方的利益沖突開始公開化,尤其是在包括央視這種大眾媒體的參與后。
這種利益沖突,可能將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內電力行業的“新常態”。比如在這次甘肅千億風電基地事件中,西北省份想將更多的電力外送,但電網條件又不允許。即便電網條件允許了,外送電力的接收方,卻又因為要優先消納本地的電力,以及新能源電力不穩定等潛在的風險,而有多重的顧慮。
這活生生的就是一幅電力版的“浮世繪”。
其實,早在今年的兩會上,這種利益紛爭公開化的“苗頭”就已經顯現。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就直言不諱的表示,用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我國能源改革的共識。目前棄風、棄光現象已經很嚴重,又出現了棄核的苗頭,協調發展、綠色發展任重而道遠。
媒體報道還顯示,包括賀禹在內的多位來自核電利益相關方的政協委員,曾聯名建議從政策上明確核電按基本負荷方式運行,確保核電滿發、多發,發揮核電在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作用。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則表示,此次甘肅事件背后反應的就是一個利益協調的問題。現在能源供給還是一個行政區劃,就是各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我不指望別人的電來滿足我們自己的需要,我一定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這是我們大部分地區的一個思想。但是,按整個中國的發展,特別是我們能源的匹配,我們做不到。”
在利益紛爭公開化以及相關部門積極發聲的助力下,此次甘肅千億風電基地停擺事件獲得了極大的關注,但這能否真正有助于事情的解決,還不得而知。
就在此次事件報道后不久,有媒體稱,國家能源局已叫停甘肅、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寧夏、新疆等省(區)新增新能源項目建設規模,待棄風限電有效緩解后另行研究。
從目前的各種信息來看,即便對于監管部門而言,在新能源“限電”的問題上,可能也處于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因而只能推出類似上述先行叫停新增新能源建設項目的“下策”。
不過,暫停新增項目的持續時間的長短,將決定著其影響會否向產業鏈的上下游擴散。甚至還有可能會使得新能源產業告別目前的高速增長。這種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有業內人士則認為,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地方“各自為政”也將是必須適應的“新常態”。又加之目前所處的宏觀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以及電力供過于求的行業態勢,地方政府肯定會基于自身的考量發展新能源,這背后將涉及到更多的利益協調問題。
因此,在利益沖突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僅寄望于輿論或者其他的壓力,可能不但“無濟于事”,甚至還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