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 0評論 | 4050查看 | 2015-09-02 18:45:00
《金融時報》日前發表評論文章稱,近來可再生能源行業內十億美元規模的交易十分盛行。例如,美國投資基金KKR集團收購了西班牙海斯坦普太陽能發電公司(Gestamp Solar),德國西門子成功簽下丹麥能源公司DONG Energy的風力發電機大單。
這些曾被稱為“替代能源”的產業持續成長,可以預見今后此類交易會進一步增多。然而,德國能源經濟學家萊昂赫斯博士卻提出,如果擴大使用上述清潔能源,最終經濟上并不劃算怎么辦?萊昂赫斯此前曾擔任瑞典大瀑布電力公司分析師,他認為可再生能源的費用與預想相比正在急速大幅下跌。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出售的太陽能板平均每1瓦特發電量賣61美分,相比7年前的4.5美元已經大大下降。屋頂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系統價格此前也曾相當于一輛新車,現在卻跟普通電視差不多價格。
另外,風力發電費用也在降低。統計數據顯示,僅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就已經占丹麥、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德國電力總合的20%以上,而伴隨著相關政策的推進,這一比例還將上升。如果將水力發電等包括在內,全球每年都有大量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天然氣、煤炭、石油發電的案例。
不過,盡管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看似有利于電力市場,但萊昂赫斯的研究卻顯示,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逐步進入供電網絡會壓低電價,最終使社會淪為成功的犧牲品。他指出,標準電價是由1小時、30分鐘或一段時間的投機商的購買力和銷售力決定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生產率高的時間段,正是發電站批發價格低的時間段,比如太陽能發電主要處于正午陽光充沛的時間段,因供電量增多價格降低。為了體現價格優勢,可再生能源發電公司的平均售電價格,應當低于那些不受陽光和風力等因素影響沒有價位時段差別的發電廠價格低。
萊昂赫斯舉例稱,今年3月德國風力堪比颶風的時候,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公司某一時間段的發電量相當于30個核電站的發電量,一時間完全失去了批發電能的價值。逢此窘境的德國,太陽能和風力發僅占全產業的21%,如果占比提高的化情況又將如何?萊昂赫斯博士認為情形將很不利,風力發電的市場份額從零上升至30%,其電價會下降40%。同時,太陽能發電公司價格會降得更低,其原因在于發電量最多的時間段集中在價格低的短時間內。
因此,《金融時報》總結成,若想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必須要采取巧妙地儲存和消費電能的方法,或者延長對清潔能源企業的補助期限。然而,時下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已經令一些國家頗為擔憂,并且,延長補貼期限的想法與目前倡導不需要長時間為清潔能源提供資金支持的想法恰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