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我國首份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光電基地外送關鍵技術報告在京發布。這一報告對當前影響和制約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規模風光基地開發和外送的難題進行了全面分析,針對其關鍵設備研發,新型電源和新型儲能等領域提出了一攬子的解決方案。
同期,“支撐沙戈荒大型風光電基地外送的先進源網技術專題研討會”舉辦。
會上,業內專家學者圍繞技術攻關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進行深入研討。
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暉認為,沙戈荒大型風光基地開發外送意義重大,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舉措,對電力系統提出了新要求:對電源靈活互濟技術要求高,對送受端網架形態要求高,對組網設備和調控模式要求高,對廊道方案、電源及外送設施設計要求高,對源網各主體成本疏導機制提出新需求。
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電力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強表示,在優化配置沙戈荒基地電源方面,需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協調、清潔低碳、經濟合理的原則;要以清潔、高效、經濟、安全、可靠為目標優化基地外送電源規模配置;要“三位一體”開發布局基地電源,堅持風光電基地、調節配套常規支撐電源與通道起點一體化布置于合理半徑范圍;要堅持源網協調,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產“三同步”,安排基地電源投產時序;要創新應用輸電技術,優化基地電源送電方式,開展遠距離、大容量柔性直流輸電、多端柔性直流輸電等新技術的試點示范。
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工程研究中心低碳能源研究所副經理劉鑫提出兩個新型先進煤電深度調峰技術,15%~100%深度調峰技術和0~100%全負荷調峰技術。其中,15%~100%低負荷深度調峰技術已研發完成并通過驗收,具備工程化應用能力,可有效提高鍋爐及輔機運行靈活性。0~100%全負荷調峰技術可以通過壓縮空氣儲能與火電耦合調峰、熔鹽儲能與火電耦合調峰、抽水蓄能與火電機組耦合調峰三種路線實現。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夏清認為,應對挑戰需要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調節能力,一方面,電力網絡提供空間尺度的靈活性,即通過電力互聯實現靈活性資源的空間互濟;另一方面,多類型靈活性資源提供不同時間尺度的靈活性。在這其中,電網能夠實現對荷端靈活性資源的聚合,以及新能源發電與荷端靈活性資源的互動。
針對零碳沙戈荒基地就地靈活性資源的規劃,他認為,可利用光熱、電化學儲能等靈活性資源消除沙戈荒基地出力時間不平衡,實現長期穩定的能量外送,提升外送線路利用率;同時急需激勵相容的輸電價格機制,提升受端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