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安證券發布《需求端蓬勃向上,產業鏈羽翼漸豐——儲能產業全景圖》的研報。
研報認為:儲能是推動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應用的關鍵技術。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發布的《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17〕1701號)明確指出,儲能能夠顯著提高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水平,支撐分布式電力及微網,是推動主體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關鍵技術。
儲能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的“蓄水池”,成長確定性強。儲能系統可將不易存儲的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儲存并適時釋放,提高電力系統“柔性”,增加電網穩定性和綠電消納能力,有效解決風光等波動性可再生能源并網的痛點。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龐大,推動儲能部署加速,2022年全球新型儲能新增裝機20.4GW,同比翻倍增長。儲能各應用場景對應的用戶需求不同,市場分布、產品形態、參與者商業模式也各異。
全球各儲能技術路線裝機占比(2000-2022累計值,MW%)
報告表示,熔鹽儲熱是耦合光熱發電技術,具備應用潛力。
儲熱是利用物質的溫度變化、相態變化或化學反應,實現熱能(冷能)的儲存和釋放的技術。儲熱技術主要用于工業余熱回收、建筑采暖(熱泵)、熱力發電等領域,覆蓋范圍廣泛,技術路線多樣。
資料來源:可勝技術,平安證券研究所
光熱發電的技術的運行原理為:聚光系統將太陽光聚焦至吸熱器,形成高溫熱能;熱能儲存在熔鹽儲罐中,經換熱系統與水進行熱交換,產生高溫高壓蒸汽,驅動汽輪機組發電。光熱發電與熔鹽儲熱一體建設,兼具發電和長時儲能屬性,與實時發電的風電、光伏相比,其出力更為穩定且連續可調,具有發展潛力。
2023年4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推動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力爭十四五期間每年新增3GW開工,熔鹽儲熱有望迎來加速發展。
研報告指出,目前國內熔鹽儲能龍頭企業主要有:西子潔能、上海電氣、首航高科、蘭石重裝、可勝技術、藍科高新等。
同時,研報就新型儲能國內市場方面進行了分析。新型儲能的驅動因素為:政策頂層設計引領,儲能發展路徑明晰。“十四五”開年以來,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確立了儲能產業的階段性目標,奠定了技術方案、應用領域和參與主體“多元化”的發展基調,并通過市場機制的規劃,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十四五”各省儲能裝機規劃累計超130GWh。新能源“配額制”規定推動,形成大儲裝機規模剛需。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已有至少24個省級行政區公布了“十四五”末新型儲能裝機目標,合計達67GW,按≥2h裝機時長估算,則到2025年末各省新型儲能累計裝機目標可超過130GWh。
裝機規劃5GW以上的省份集中在西北和華北地區,均為風、光裝機大省,青、甘、寧新能源裝機占比已超過50%。儲能可以為上述省份新能源消納和外送提供靈活性資源,減緩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網對電網的沖擊。
華東各省新型儲能裝機規劃亦較為亮眼,其儲能項目在承接風光配儲需求的同時,有望通過更為市場化的方式獲得回報。
新能源“配額制”規定推動,形成大儲裝機規模剛需。2021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建或購買調峰能力增加并網規模的通知》,超過保障性并網部分的規模初期按照功率15%的掛鉤比例(時長4小時以上,下同)配建調峰能力,按照20%以上比例配建的優先并網,“強配”政策首次上升到全國范圍。
上述政策出臺前后,各地紛紛推出新能源強制配儲政策,大部分省份要求的配儲比例不低于裝機容量的10%*2h;儲能容量可以通過自行配建或購買/租賃滿足。“配額制”是新能源消納責任分攤原則的體現,推動儲能和可再生能源裝機協調發展。
在我國,可再生能源消納的主要責任由電網企業承擔;隨著新能源裝機和發電比例增加,電網消納壓力隨之增長。“配額制”體現了令發電企業適當承擔一部分并網消納責任的導向,具有一定合理性。
研報指出,儲能安全是重中之重,新國標或將提升環節價值量。
儲能的作用:
儲能是指通過介質或設備把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再釋放的過程。儲能通常特指電力儲能,是將不易儲存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化學能等形式儲存起來,以便需要時使用的過程。
儲能系統可以有效提高電力系統的供電質量和用電效率。電能傳輸速度與光速相同,發、輸、變、配、用電往往在同一瞬間完成,要求電力生產和電力負荷相匹配;但電力生產和負荷具有波動性和隨機性,難以實時匹配,產生輸出電能質量不穩定、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儲能系統就像電力系統中的“蓄水池”,在多雨時把水蓄起來,以供干旱時使用;儲能系統可以動態吸收能量并適時釋放,從而改變電能生產、輸送和使用同步完成的模式,使得實時平衡的“剛性”電力系統變得更加“柔性”。儲能有助于提高輸出電能的穩定性、平滑用電負荷,從而有效提高供電質量和用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