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報調度中心,寧東第三十五光伏電站具備正式投運條件,申請并入電網。”12月30日,隨著一聲令下,西北首批投運的沙漠、戈壁、荒漠大型光伏基地項目——“沙戈荒”銀東直流配套330千伏煦光新能源匯集站20萬千瓦光伏單元成功并網發電。
據了解,該項目并網后,西北電網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57億千瓦,西北新能源裝機比例突破45%,在世界同等規模交流同步電網中位列第一。同時標志著西北新能源裝機超過煤電裝機,成為西北地區第一大電源。
用好資源把大基地建起來
西北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在發展新能源產業上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更是我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20世紀80年代,我國第一批風電場在新疆達坂城投運,甘肅酒泉風電基地、青海海西光伏發電集群的建成,拉開了我國新能源大規模、集群化發展的序幕。時至今日,新能源產業已成為支撐西北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西北的‘五型’電網,清潔型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國網西北分部主任王國春介紹說,西北區域新能源資源條件好,發展潛力大。新時代以來的十年,西北新能源裝機規模增長了近10倍,相當于建成7座三峽電站。
“電力發展,規劃先行。從酒泉千萬千瓦風電基地開始,我們就堅持用規劃引導新能源發展、用規劃服務大基地建設。”西北分部發展規劃部主任牛拴保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十四五”期間,國網西北分部將重點推進“沙戈荒”大型風光基地規劃,預計“十四五”末西北新能源規模將突破3億千瓦。
新能源產業的大規模、集約化發展,也帶來了新的社會效益。“真是沒想到,這荒灘也能變成綠洲,還能養羊。”海西地區“牧光互補”已成為當地新的風景線,廣受牧民們的贊嘆。光伏板下牧肥羊,這種新模式實現了經濟、環境效益的雙贏,豐富了新能源產業的內涵。
創新服務讓新能源更好并網
優越的風光資源稟賦,奠定了建設大型新能源產業基地的良好基礎,為西北新能源產業帶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然而建得多、建得快只是第一步,關鍵還要并得上、發得出。大基地只有融入大電網,才能把“無限風光”變成“真金白銀”。
“新能源的大規模并網消納是一個難題。西北電網新能源發電占比達到24%,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每四度電就有一度新能源,給電網的接入管理帶來很大挑戰。”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室主任陳寧評價道。
為確保高占比新能源送端大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國網西北分部聚焦接網關鍵環節、重點問題,專門為新能源項目開辟了并網綠色通道,實現了并網一個標準、一個流程、一站式服務。近年來已累計完成了約2800座新能源場站安全有序并網。
此外,國網西北分部在新能源消納上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創新實踐。該分部提出新能源耐壓和耐頻能力改造、新能源AVC和快頻新技術、分布式調相機和構網型風機新裝備等方案、指標已成為業內共識,影響了一批相關技術裝備產業優化升級。
中國工程院郭劍波院士也高度肯定西北新能源工作,“西北電網在新能源消納上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創新實踐,確保了高占比新能源送端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整體調度支撐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優化配置將清潔電送出來
“更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會促進新能源更高水平的消納。”陜西電網交易中心副主任白興忠說道,“西北就是依靠了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綠電交易這一市場‘無形的手’,才讓我們的綠電不僅惠及區內,更是遠送到了華東、華北等地”。
近年來,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綠色環保成為大勢所趨,更多企業選擇“綠電”已成為一種“新風尚”。國際高端市場對于生產過程環保性的重視,進一步促使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買綠電、用綠電。
陜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是“綠電”的忠實消費者,負責人魏強介紹道:“我們企業屬于碳排放密集行業,產品銷量也受此影響。但自從我們買來新能源,給商品打上‘綠電’標簽后,銷路變寬了,即使在疫情時期出口訂單也是有增不減。”
新能源綠電不僅點亮西北,更是搭載上直流輸電通道輸送到全國各地,服務全國經濟發展和能源轉型。“截至目前,我們已送出超3000億千瓦時的綠電,助力中東部地區碳減排超2億噸。”西北網調主任馬曉偉介紹說。新征程上,國網西北分部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動寧湘直流、隴東直流等新能源基地送出工程落地實施,以實際行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