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吉林省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通知。
《規劃》指出將西部集中開發風光資源,形成綠色能源生產區,打造“陸上風光三峽”。
并建設新型電網工程,建設堅強化、智能化、柔性化的新型電網工程,加快構建適應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促進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
1.建設堅強電網。以堅強的網架結構、安全可靠的電力輸送和供應能力,滿足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的需要。預計到2025年,吉林省500千伏電網將形成金城~雙陽~茂勝的第二回500千伏橫向輸電通道和平安~白山~通化第三個500千伏縱向輸電通道,500千伏主干網架形成“兩橫三縱”結構堅強電網結構,電網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電網承載能力有效增強。增加吉林~扎魯特輸電通道,提高魯固直流匯集新能源能力。加強吉黑省間和吉遼省間輸電通道,優化東部電網結構,充分發揮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平臺作用。超前謀劃“四橫四縱”500千伏主干網架,提高新能源并網和電源互濟能力,實現西部“陸上風光三峽”和東部“山水蓄能三峽”互濟。
2.建設智能電網。推進“兩平臺、一中心”項目(電網數字化平臺、省級調控云平臺、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依托電網智能化平臺,加大數據共享和價值挖掘,建設智能調度體系,實現源網荷儲互動、多能協同互補及用能需求智能調控;加快配電網智能化升級改造,提高配電網可觀性、可測性、可控性,提高配電網接納分布式新能源能力,“十四五”期間智能配電網建設投資154億元,2025年城鄉供電可靠率分別達到99.97%、99.85%。
3.建設柔性電網。通過智能化系統協同調控,將用戶側的剛性負荷轉變為可以與電網進行雙向互動的柔性負荷。構建電力需求側響應管理平臺,建立健全基于價格激勵的負荷側響應機制,充分利用充電樁、智能電器、新能源制氫設備等負荷,通過電價引導,開展電力柔性負荷應用試驗示范,發揮電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納雙重作用,力爭到2025年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大負荷的3%~5%。探索開展適應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直流柔性配電網工程示范。積極推動電網側大型共享儲能電站示范應用,發揮儲能消納新能源、削峰填谷、應急電源等多重作用。
附件: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