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 0評論 | 8162查看 | 2013-07-31 14:48:00
一個曾經輝煌的國度消失了兩千年,子民散于萬國,后又在同一塊土地重現于世,這個獨一無二的國家就是以色列。
建國不足百年的以色列如同一本并不好讀的故事匯,填滿它的曾是延綿不斷的戰爭、充滿血淚的流浪和悲情滿溢的宗教宿命……
按照《圣經》的記載,以色列是上帝應許給猶太人的保留地,這里流淌著牛奶和蜂蜜,但現實中的以色列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這是一個2/3國土被沙漠包裹的狹小國家,易攻難守、沒有石油、缺少礦產、水資源匱乏、耕地不足……更致命的是,周邊的鄰居個個充滿敵意。
以色列有十足的理由淪為一個任人宰割的弱國,但它卻在看似絕望的逆境中堅韌崛起,成為“小國”中的“超級大國”。
另一部國家史
人口剛過800萬、國土面積與北京市相當的以色列是典型的“彈丸小國”,但它的存在感卻不亞于任何世界一流強國,這種存在感不僅僅是因為傳奇而悲情的過去。
地處歐亞非結合處的以色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橫跨歐亞的土耳其,但后者享受到的地緣優勢從未在以色列出現。
圖片說明:①Aora公司首座100千瓦模塊,由塔架及鏡陣組成。②近海天然氣鉆井平臺。③Seambiotic公司的尖端水生系統。④Better Place電動車的充電網絡。⑤Techno Spin公司的小型風力渦輪機,轉動葉片設計獨特、效率高。
1948年建國以來,以色列先后卷入5次中東戰爭,讓人驚訝的不是5戰5勝的戰果,而是國家經濟在四面楚歌的大環境中始終高速前行。
撣去戰爭塵埃的以色列是一個科技領先、商業繁榮的發達經濟體。
今天的以色列已成為中東地區唯一的發達經濟體,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中,有63家來自以色列,僅次于美國。
在科技水平整體偏低的中東,以色列是唯一的例外。以科技立國的以色列在生物科技、IT、農業、軍事、核技術等方面均有領跑世界的能力。但支撐以色列經濟發展的自然資源卻相當有限,特別是被視為“工業血液”的常規油氣資源極度匱乏。
有人將以色列稱為“西亞的日本”,這兩個國家都曾以“貧油小國”的身份取得了讓很多“大國”望其項背的經濟成就,但以色列破解能源困境的難度卻遠超日本。
建國伊始,因阿以漫長的交惡史,周邊的阿拉伯產油國集體抵制以色列,這直接導致以色列的安全問題立體化——不僅要面臨時刻存在的生存威脅,更要應對已危機四伏的能源供應安全。
從這個意義上說,以色列的國家史也是一部能源保供史。
1948年,以色列建國后不到24小時,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伊拉克大型油田基爾庫克通往海法的輸油管道隨即被切斷,仍沉浸在復國喜悅中的以色列遭遇當頭一棒。
自那以后,能源供應告急的以色列被迫舍近求遠,高價從前蘇聯、乍得、墨西哥乃至澳大利亞進口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
不得不提的是,能源供應的捉襟見肘并未阻擋以色列的前進腳步。建國之初的25年,以色列反而愈挫愈勇,以年均10%的經濟增速迅速崛起,世界為之側目。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六日戰爭)結束后,以色列與美國的盟友關系迅速深化,后者開始為以色列的國家安全提供更強硬的保護。
此后,以色列得以從美國當時的另一個戰略盟友——巴列維王朝統治下的伊朗源源不斷地獲取石油,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等親美國家也開始用天然氣管道同以色列建立起能源聯系。
1978年,以色列的能源安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美國的干預下,以色列在這一年與埃及簽訂了著名的《戴維營協議》,同意在兩年內撤離西奈半島。這是以色列歷史上第一次撤離行動。
妥協換來了和平,也換來了就近進口能源的寶貴歷史機遇。自那以后,阿拉伯世界中軍力最強的國家率先退出了對以色列的圍堵,開始向后者輸送天然氣,輸氣量一度占到以色列消費總量的40%。這一牢固的供需關系一直延續到穆巴拉克在埃及失勢。
進入21世紀,以色列的能源供應安全得到了極大改善,但這也只是意味著,特拉維夫找到了可靠的油氣貿易伙伴。時至今日,以色列98%的石油需求依然依賴進口,每年的開銷超過100億美元。
意外之喜
如同頁巖氣井噴前的美國,2009年之前的以色列也在為未來焦慮,但以這一年為起點的一系列天然氣大發現刷新了以色列的能源生態。
以色列人相信,他們將借此實現未曾有過的角色互換——從天然氣進口國搖身變為凈出口國,“能源獨立”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以色列油氣開采協會主席烏里·阿爾杜比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預測,未來20年,天然氣出口預計將為以色列帶來600億美元收益。
2009年1月,美國獨立石油公司諾布爾(Nobel)在以色列近海發現了一座史無前例的大型氣田——塔瑪爾(Tamar),這座儲量達9萬億立方英尺的大號氣田已于今年3月開始向國內供氣,預計可滿足以色列2035年之前的全部天然氣需求。
在埃及供氣出現中斷的背景下,這座氣田的及時投產意義非凡。此前,以色列的天然氣供應主要來自埃及(約占40%)和國內的雅姆·忒修斯氣田。埃及斷供后,雅姆·忒修斯氣田被動增產,現已提前枯竭,塔瑪爾的出現恰好填補了供應的真空。
一年后,諾布爾又發現了儲氣量兩倍于塔瑪爾的利維坦氣田(Leviathan),這座“怪獸級”氣田的發現被譽為“以色列建國以來最重要的能源發現”。按照特拉維夫的規劃,這座預計2016年投產的巨型氣田將主攻出口。
然而這還不是故事的全部。經過初步勘探,諾布爾認為利維坦氣田很可能還蘊藏著15億桶原油儲量,足夠以色列使用15年。
在此之前,盡管地處世界油庫——中東,以色列卻從未與石油產生聯系。
前沿科技置換能源安全
在存亡邊緣譜寫民族史的以色列人并不安于墨守成規,這個背負著沉重宗教和傳統負擔的民族善于突破秩序和束縛。
2009年,兩位美國政府的前外交顧問丹·塞諾和索爾·辛格合著了一本試圖揭示以色列為何屢創經濟奇跡的暢銷書——《創業的國度》(Start-up Nation),研究中東多年的兩位作者認為,持續的科技創新和創業熱情是以色列數十年來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
正如以色列總統西蒙·佩雷斯所言:“猶太人最大的傳統就是不滿足,這對于政治來說或許不是好事,但對于科學來說絕對是好事。”
統計數據顯示,以色列投入科技研發的資金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4.8%,為世界之最。在這個被西方視為“全球創新工廠”的國家,科技對GDP的的貢獻率高達90%以上。
對高科技的推崇改變了以色列原本堪憂的生存狀態。一個典型的案例是:過去25年,以色列成功利用高科技手段,將干澀沙漠地帶的農業產量增加了17倍之多。
在能源領域,缺油少氣的以色列更是將能源安全寄希望于技術主導的可再生能源。
以色列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正式形成于2002年,特拉維夫當年確定了國家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2014年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5%,2020年提至10%。
目前以色列針對可再生能源的研究細致而全面,涉及太陽能、地熱、風電、生物燃料等多個細分領域,掌握著高精尖技術的企業超過百家,其中包括享譽世界的Ormat公司。這家活躍于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掌握著世界最前沿的地熱應用技術,上世紀70年代,建于死海附近的世界上首座太陽能發電站也是Ormat的作品。
以色列對太陽能發電的關注可追溯至半個多世紀之前,以色列建國之父本·古里安早在1956年就提出,以色列應利用取之不竭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