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雄安新區“1+4+26”規劃體系和“1+N”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已從頂層設計和規劃編制階段轉入大規模實質性建設階段。綠色低碳是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普遍形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體現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是雄安新區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和新時代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的基礎支撐。
當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已進入關鍵階段,積極推動雄安新區建設碳交易市場并盡快與碳市場建設國家戰略對接,完全契合雄安新區建設綠色低碳之城、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國樣板的戰略定位,是盡快實現雄安新區全國性交易市場“零突破”、匹配其國家戰略地位的重要契機。
推動碳排放權交易,是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和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氣候變化是全球性重大挑戰,我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
2015年,我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氣候大會上提出2030年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承諾203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峰(且努力早日達峰)。2019年7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指出,確保兌現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承諾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要更加注重運用經濟政策、法規標準等手段調動各方面節能減排的內在積極性,健全促進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加快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構建節能減排長效機制。
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是我國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重要工具。
碳排放權交易系統,簡稱“碳交易系統”(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cheme,ETS),是一種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市場化節能減排政策工具。碳交易系統是基于“總量控制與交易”原則,政府對一定行業的碳排放實施總量控制,納入碳交易體系的企業排放的每噸二氧化碳都必須獲得相應的碳排放配額,企業可獲得、購買或交易這些配額。作為一種市場化價格機制,碳(排放權)交易通過碳排放配額交易機制鼓勵減排,激勵碳配額有剩余的企業(地區)通過出售配額獲得減排收益,并激勵持續的減排技術創新。
在碳交易體系中,政府對碳排放配額可以進行免費分配或拍賣(或兩者結合)。碳排放配額拍賣收入,可以根據政府的優先重點用于能效提升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等氣候領域項目,也常用于幫助受碳價影響的弱勢群體和低收入群體。
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廣州)、湖北、深圳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3年6月,深圳率先啟動碳交易;2016年9月,福建省為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加入碳交易試點。
目前,8個試點地區覆蓋了電力、鋼鐵、水泥、建筑、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等行業超過3200家重點排放企業,整體履約良好,低碳意識不斷提高,實現了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下降”。2018年我國試點省市碳排放權交易平均價格為21.3元/噸;截至2018年底,我國碳市場累計成交量接近8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110億元。
在大范圍、長時間試點基礎上,2017年12月,我國正式啟動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按計劃,2020年全國碳市場將進行模擬交易并正式上線。預計2020年建成運行后,我國碳市場初期覆蓋上限將占全國排放總量的30%。“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基本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躍、監管嚴格、公開透明的全國碳市場,屆時將超過歐盟碳交易系統,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推動碳排放權交易,是我國實現有效減排、確保以最有效成本實現我國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和關鍵舉措,也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切實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激勵機制。
我國碳交易試點產生了顯著的減排效應和社會效益。以湖北碳交易試點為例,一是促進了節能減排技術創新,驅動了節能減碳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協同效應,該省單位GDP碳排放下降幅度和經濟增長速度在全國排位均持續上升;二是通過向銀行質押碳排放配額,拓寬了控排企業低碳技術研發和項目融資渠道;三是發揮了綠色扶貧作用,如紅安縣老區戶用沼氣項目通過抵償機制在碳市場交易,收益1300萬元。
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
自2005年歐盟啟動全球首個碳交易市場以來,國際碳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球共有20個正在運行中的碳排放權交易系統(ETS),這些規模不同的碳交易系統涵蓋1個超國家系統(歐盟)、4個國家系統、15個省或州系統以及7個城市系統,覆蓋27個司法管轄區,此外,6個司法管轄區計劃未來幾年啟動碳交易系統(包含中國)。
截至2018年底,全球碳市場覆蓋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總量由2005年的5%上升至8%,碳市場經濟體GDP占全球經濟總量的37%,碳市場拍賣籌集資金累計超過573億美元。據國際碳行動伙伴組織(ICAP)預計,考慮到中國全國碳市場建成運行,2020年全球碳市場覆蓋排放份額將跳升至14%(碳交易規模將達到7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碳市場GDP份額將達到70%。
當前,全球正面臨持續嚴峻的氣候問題挑戰,各國2030年自主貢獻目標與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目標仍存在巨大缺口。為碳排放權定價、構建碳交易市場,已成為國際社會促進低碳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關鍵政策工具。除目前已運行的碳市場外,還有許多國家或地區正在籌建或考慮建立碳交易系統(包含中國、俄羅斯、日本、墨西哥、巴西等國家系統以及美國各州等區域系統)。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或地區考慮將碳市場作為節能減排的政策工具,碳交易已逐漸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核心支柱(全球目前主要碳市場運行情況見表2)。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特朗普政府宣稱退出巴黎協定、推出“平價清潔能源”(Affordable Clean Energy,ACE)規則代替奧巴馬政府的《清潔電力計劃》(Clean Power Plan,CPP),但美國州或區域層面的減排努力并未停止(美國大部分州都制定有自己的減排計劃),目前已有25個州加入美國氣候聯盟(U.S.ClimateAlliance,其減排目標與巴黎協定一致)。
此外,美國東北部和中大西洋地區13個州聯合提出了“運輸與氣候倡議(TCI)”,旨在實現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減排和減少運輸系統對高碳燃料的依賴;通過多年協商談判,2018年12月,其中10個TCI參與州宣布將制定一項區域低碳交通政策,其目標旨在建立碳定價和交易機制。
建設全國碳市場契合雄安新區戰略定位,是實現雄安全國性交易市場戰略布局“零突破”的重要契機
生態環境和生態文明建設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要支點,綠色、智能、創新是雄安新區的顯著特征。“雄安質量”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確保70%藍綠生態底色,把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作為基本主線和首要定位,充分體現生態文明建設要求。
雄安新區著力建設綠色智慧新城,將100%綠色低碳理念貫穿到整個規劃編制過程和每個建設項目,引導形成綠色投資、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理念。雄安新區將是綠色低碳、開放創新、信息智能、宜居宜業的未來生態與創新之都,是藍綠交織、水城共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和新時代生態文明典范城市。
在雄安新區建立全國性碳市場符合雄安戰略定位和政策支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雄安新區要推進生態文明改革創新,將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完善市場化生態保護機制和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建成綠色發展城市典范。《指導意見》強調,支持雄安積極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設立綠色金融產品交易中心,發展生態環境類金融衍生品;有序推動金融資源集聚,研究建立金融資產交易平臺等金融基礎設施,有序推進金融科技領域前沿性研究成果在雄安率先落地,建設高標準、高技術含量的雄安金融科技中心。《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強調,在雄安片區建設金融創新先行區引領雄安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培育排污權、節能量、水權等環境權益交易市場,開展碳排放權、水權和新能源現貨交易。
積極推動建立雄安新區碳交易市場,一方面,完全契合雄安新區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樣板的目標定位和特點,有助于解決雄安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建設綠色低碳之城的巨額資金投入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對〈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要求,雄安要在對符合我國未來發展方向、對全國起重要示范帶動作用、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上先行先試,爭取率先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
碳交易市場建設,是用市場機制推動減排和綠色低碳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是落實《批復》和《指導意見》要求雄安著力在創新發展、城市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精神的重要舉措。通過碳交易市場,將雄安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產生的碳排放配額節約轉化為雄安高質量發展的資金循環投入,切實解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變現”問題,不僅能為雄安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提供持續資金支持、推動可持續發展,而且能形成正向激勵效應,充分發揮雄安新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效應。
另一方面,全國碳市場建設已進入關鍵階段,爭取碳市場國家戰略落地雄安,一步到位加快推進雄安全國性碳市場建設進程,是匹配雄安未來發展及其國家戰略地位的重要契機。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全國樣板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新引擎的重大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當前,深圳和上海都有證券交易所等全國性交易市場,雄安新區迫切需要適合自身戰略定位、能夠引領未來高質量發展需要的全國性交易市場。
目前,全國碳市場建設已進入法規制度體系、技術規范體系、注冊登記和交易系統等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等管理體系建設攻堅階段并已取得積極進展,全國碳市場建成運行指日可待。盡快實現碳市場國家戰略與雄安新區對接,完全契合雄安重大國家戰略定位。
全國碳市場屬于典型的“非首都功能”,爭取全國碳市場盡快落戶雄安,雄安就可以直接參建和依托碳市場國家系統,不僅不需要自己再單獨構建,節省資源和時間成本,后來居上;而且一步到位實現雄安新區全國性交易市場“零突破”,這是構建匹配雄安國家戰略地位標志性工程的重要契機。
鑒于我國碳市場建設的現實需要和強大需求,雄安新區應緊緊把握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優勢和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機遇,充分吸收運用國家支持政策、推動全國碳市場盡快落地。這也是推進雄安新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落實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雄安片區“建設金融創新先行區”的先手棋和重要抓手。
雄安新區不僅自身要實現綠色低碳和高質量發展,而且在綠色低碳發展的技術和服務創新輸出、綠色項目技術咨詢和設計服務、建立常態化環境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可以基于新區建設發展實踐和依托(全國性)碳市場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同時,在碳金融及其衍生品創新、綠色金融評估認證、標準制定和國際互認機制等產業鏈上,將雄安金融創新先行區建設做深做實,創造碳交易和碳金融的“雄安標準”和“雄安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