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態勢看,競爭加劇后,售電公司單靠價差盈利難以生存,應更多依靠服務和創新來贏得客戶。而從用戶角度來看,用戶需求也將多樣化,綜合能源服務是必然趨勢。
由于電力的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市場的協調運作機制基本還未建立,各類市場主體也存在一定的利益協調問題,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售電市場的進一步放開。
“到2018年,我國售電主體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在國網范圍內,已準入的售電公司3200多家。從注冊資產來看,2000萬到1億元規模的中小售電公司占比2/3。此外,非涉電行業占60%以上。全國1.8萬家市場主體,售電公司有3000多家。”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7月9日在中電聯舉辦的售電與綜合能源服務分會成立大會上指出,經過四年發展,我國售電主體呈現多樣化態勢,競爭格局初步形成。
但記者也在會議上了解到,我國售電市場目前還存在盈利模式粗放等問題,售電公司需進一步探究綜合能源服務模式,加強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綜合能源服務。
綜合能源服務已成大勢
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了《關于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的通知》,加之此前首批八個電力現貨市場全面試運行,我國電力市場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張運洲認為,我國電力市場化交易電量比重有望提高到60%,售電市場空間巨大。“據初步判斷,發電量計劃原則上全部放開后,預計國內市場化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將從目前的40%提高到60%,電量規模將達到上萬億度。”
除了電力市場化交易空間擴大,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指出,在能源互聯網發展推動下,售電市場的交易主體和市場構成將更豐富,各類主體都可能發掘自身的網絡接口,不同程度地參與能源、電力交易市場。“此外,由于用戶端分布式能源的廣泛接入,能源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可能會發生角色轉換,用戶也可通過自身的分布式能源作為能源供應方參與售電市場。”
隨著市場發展和用戶多元化成為趨勢,交易商品也將呈現出多樣性。張運洲分析,從市場態勢看,競爭加劇后,售電公司單靠價差盈利難以生存,應更多依靠服務和創新來贏得客戶。而從用戶角度來看,用戶需求也將多樣化,綜合能源服務是必然趨勢。
“用戶在未來有機會有能力有動力進行選擇時,多種定制化的消費需求必然會延伸出多樣化的交易產品。”曾鳴表示。
市場機制待完善
雖然售電市場將產生更多新的模式和產品,但競爭也將更加激烈。據了解,由于目前大部分售電公司處于粗放發展階段,盈利模式單一,受發電企業降電價空間的收窄,以及電網公司偏差考核壓力等因素,自2018年來,大量售電公司因經營壓力紛紛退市。
“我國售電市場中,有發電企業背景的售電公司最具競爭優勢,因為配售電公司圍繞用戶深耕,局部占有一定市場份額,而社會資本背景的獨立售電公司因專業性差、數量少、規模小,競爭力參差不齊。”張運洲指出,眾多售電主體參與的市場格局雖然已基本形成,但因市場不充分,相關交易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曾鳴分析,首先,電力市場中需求側響應資源的利用市場化程度不高、現有的市場效益機制較少涉及需求響應資源的交易;其次,售電主體提升用戶的用電效率和綜合能效的積極性不高,現有的市場交易機制比較難激勵售電主體致力于提高用戶能效。“由于電力的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市場的協調運作機制基本還未建立,各類市場主體也存在一定的利益協調,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售電市場的進一步放開。”
售電公司競爭力待考
據了解,由于當前我國各類需求側資源參與市場準入交易機制缺乏系統設計,僅僅開展了幾個探索試點,售電公司難以開拓相應模式,需求側資源的要求也難以充分滿足,這對售電公司核心競爭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此,張運洲建議,在盈利模式創新上,售電公司近期要著重提升開拓能力、細分客戶群體服務創新能力,以及售電業務風險管控能力。“提升市場開拓能力方面,要分析市場,要有專業人才,挖掘客戶數據,識別目標客戶群然后分類;提升服務創新能力,要細分客戶群,對不同規模的客戶制定差異化競爭策略;從提升售電業務風險管控能力角度而言,售電公司競價決策能力要增強,科學合理分配中長期、月度、現貨交易電量,預測市場價格降低決策風險,對代理的用戶負荷特性、整合能力也要有深刻了解。”
而從完善市場交易機制方面,張運洲建議,政府應加強體制機制保障,最主要的問題是破除不同能源間的體制壁壘。“從長遠角度考慮,我國一定要做能反映長期成本的容量市場,以保證電力行業、電力系統可持續發展。”
在提高綜合能源服務能力方面,華為科技有限公司董偉嗣認為,首先要打破傳統的針對不同領域的獨立的供應、生產和制造的體系,建設綜合的貫通的平臺;其次,服務需圍繞客戶提供互動式的服務。“此外,綜合能源服務需要強大的信息化和數字化甚至智能化的平臺來支撐綜合服務能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