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是一個系統工程,目前還處于市場形成的初級階段,不能僅以市場交易電量的絕對值和增速反映新一輪電改的成效,而應綜合考慮市場機制建設和經濟運行成本等問題,穩步提高市場交易電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和銷售電量中的占比。”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行業發展與環境資源部副主任薛靜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機制完善仍是電力市場建設重點
近期,中電聯發布《2018年4季度全國電力市場交易信息分析》顯示,2018年全國電力市場交易電量(含發電權交易電量、不含抽水蓄能低谷抽水交易電量等特殊交易電量)合計為206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5%,市場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30.2%,較上年提高4.3個百分點,市場交易電量占電網企業銷售電量比重為37.1%,較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市場交易電量占比的提高反映了電力行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做出的貢獻”,薛靜指出。
“深化電力市場建設的目標是要把電力生產、供應、銷售、消費全產業的經濟要素、技術創新、能源轉型集合起來,以市場優化配置手段,實現能源電力綠色、高效、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全社會提供優質、低價供電服務。通過市場交易,培育電力市場主體;提高交易頻度、增加交易品種和交易規模,為了活躍市場、發現價格,不斷完善市場交易規則,所以不能簡單地把擴大規模作為成就,關鍵是把電力市場配套的各種機制建立起來,促進電力市場健康穩定發展”,薛靜認為。目前,由于機制建設有待完善,市場交易電量的增長還遠未進入穩定階段,偶然因素都可能引發相關數據的大幅波動。
以煤電為例。煤電是我國的主力電源,還承擔著重要的調峰作用,一些地區為了適應接收新能源的不穩定性,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建設調節電源或進行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在電煤價格較高和輔助服務市場價格補償有限的情況下,以本地煤電機組低負荷調節為代價增加跨省跨區輸送電量的經濟補償幅度,需要從跨區跨省交易的系統經濟性去考量確定。
“因此,我不贊同煤電的市場化率快速提高到峰值,還應強調穩步過渡,各地因地制宜”。薛靜建議,一方面,煤電可以與煤炭交易周期聯動,通過年度中長期交易鎖定價格,保持市場的相對穩定;另一方面,按照季度、月、周的中長期交易進行補充,在此基礎上結合現貨交易,不斷趨近于市場變動的需求,實現市場穩定與變動的平衡。有些地區峰谷差變動很大,波動性的新能源比重較高,現貨交易可以試點或者適度開展起來,有些省高耗能用電比重很高,負荷平穩,可以緩一步搞現貨,先把電力市場供需雙方的市場體系逐步完善起來。
分布式發電市場交易有望成為突破口
據了解,2018年我國清潔能源消納形勢持續向好,風電、光伏、水能利用率分別達92.8%、97.0%和95.0%以上。各省在設置新能源保障性收購小時數的基礎上,鼓勵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北京交易中心也積極創新新能源發電跨區交易,特別是替代發電交易取得了進展,為減少棄風棄電成效顯著,但是新能源發電出力的預測、調節、經濟性、技術等方面還存在著瓶頸,各方尚需進一步努力。
薛靜指出,分布式發電市場交易或將成為完善電力市場化建設的一個突破口,同時也是實現國家電網公司具體實踐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有效平臺。
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根本是營造以電力為核心的共享平臺生態系統,為各類電力相關市場主體提供服務。分布式微網就是在在大電網末端實現電力供應與消費的“即插即用”,“即插即用”的技術、服務、交易需要一個健康的相互促進與制約的生態,基層供電單位如何改變過去的工作理念,形成維護生態的服務理念與服務能力,自下而上地促進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成,而電網公司自上而下的任務是標準建設、文化建設、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管理機制創新。
“今年市場交易電量應該在保持去年比重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保守估計市場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將在30%以上繼續增長,占電網企業銷售電量比重將突破40%”,薛靜預測,“2019年全社會用電量的增速預計低于上年,因此計劃電量的盤子較上年會小,煤電空間會更小,剩余發電資源將更多進入市場,導致市場交易電量特別是煤電市場化率會提高。”
分電源類型看,煤電新增裝機近幾年預計會保持平穩;2019年新增風電裝機預計較上年有所增加;上年光伏新增裝機創歷史新高,需要在今年消化為發電能力,因此2019年光伏和風電市場交易電量預計持續增長;目前沿海地區水電來水較好,南方地區水電流域儲能值同比增加不少,水電市場交易電量的增長會擠壓煤電空間。
此外,薛靜表示,2019年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和建材四大行業企業全面進入電力市場,與發電企業開展電力直接交易,也將促進市場交易電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