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記者從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秘書處獲悉,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向大會提交了題為《應對氣候變化,能源低碳化轉型刻不容緩》的大會發言,建議能源系統通過科技進步、體制機制創新等,從以煤為主逐步向煤、油氣、非化石能源多元驅動轉變。
凌文介紹,應對世界氣候變化,國際社會已形成共識并積極行動。2015年,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進一步明確到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內的目標。據測算,在2℃目標下,2050年前中國能源領域剩余碳排放空間僅為3000億噸左右,碳排放量需在現有水平上下降40%以上,而屆時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將是目前的1.5倍左右,這將對能源系統低碳化轉型提出巨大挑戰。
凌文認為,中國作為以高碳化石能源為主的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2018年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85.7%,其中煤炭占比為59%。為達到《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發展的遠景目標,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需由目前的14.3%逐步上升到2050年近50%,能源系統必須通過科技進步、體制機制創新等多方面,從以煤為主逐步向煤、油氣、非化石能源多元驅動轉變。
為此,凌文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將氣候變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盡快成立國家層面能源與氣候變化專職管理機構,建立強有力的國家層面能源與氣候變化協調機制,科學制定我國中長期(尤其是2040年、2050年)能源發展規劃,加強能源減排的督導、考核。
二是加強低碳能源科技創新。盡快啟動實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綠色智能電網、氫能與燃料電池等國家重大項目,加快籌建能源國家實驗室,探索設立重大戰略性能源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基金,加大技術產業化扶持力度。
三是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積極推動碳排放管控方式逐步由強度管理向強度、總量“雙管控”方式轉變。推進全國碳交易市場體系建設,通過碳稅和碳交易市場協調互補,加快形成能源低碳發展的長效激勵機制。
四是統籌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戰略布局和發展節奏。充分評估大規模部署非化石能源對電力系統安全、電網架構等方面的配套能力要求。同時加大對煤炭及煤電產業轉型所面臨的人員安置、企業轉型等的關注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