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 0評論 | 4129查看 | 2017-12-06 09:45:00
能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能源轉型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生產國,近年來,我國在煤炭、煤電等傳統能源領域的去產能,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發展,以及化石能源清潔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引領者之一。展望未來,我們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繼續深化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轉型。
第一,向綠色、低碳轉型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大趨勢。
根據全球能源轉型委員會的研究,未來一個時期,全球能源轉型主要會從以下五個方面同步推進。一是清潔電氣化。這既包括加快非化石能源等清潔電源的發展,也包括提高生產生活中的電氣化水平。二是加速脫碳化。主要是加快工業及交通領域非電能源應用的脫碳化處理。推進利用生物質能、氫能對傳統化石燃料進行替代,積極開展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的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三是能源高效化。繼續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包括推進節能技術改造、產業結構優化、循環經濟利用模式推廣等方面。四是智慧能源化。主要依托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等新技術,形成分布式與集中式相容的新型電力和能源供應與消費體系。五是全球一體化。探索建立全球性的碳排放總量控制與市場化交易機制。為實現能源向綠色、低碳轉型,到2030年,全球需要在能源新技術上投資6萬億美元,在基礎設施的完善上投資9萬億美元。這既是巨大的機遇,也充滿著各種挑戰。為此,需要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攜起手來,共同努力,以創造美好的未來。
第二,我國能源轉型取得積極進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能源領域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總體上看,伴隨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動力轉換,能耗增長的根本動力不同了,能源需求的品質訴求提高了,能源發展的基礎環境改變了。為此,我國現有的能源體系必須實現一次全面、深度和長期的轉型,這一轉型與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密切相關:一是適應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等傳統高耗能行業增長放緩、能耗進入峰值平臺期的大趨勢,要將增量市場著重放在居民生活、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二是增強電、熱、冷、氣等高品質清潔能源服務的供給能力;三是適應未來季節峰谷差擴大、日度負荷曲線波動擴大和用能區域布局分散化的大趨勢,增強能源供應系統的靈活性;四是全面擁抱大數據和“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實現能源供需系統的整合與協調,提升能源系統的綜合效率。
2016年,我國能源轉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全國全年能源消費總量43.6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4%,以較低的能源消費增速保障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3.3%,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超額完成了2.5億噸的煤炭去產能任務。電力裝機達到16.5億千瓦,結構更加清潔化,超過2億千瓦的煤電機組實施了節能改造,超過1億千瓦的煤電機組實施了超低排放改造,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6.1%,其中,水電、風電、光伏、核電裝機分別達到3.32億、1.49億、7742萬和3364萬千瓦。出臺了《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促進天然氣產業上中下游快速協調發展。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能源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從未來看,實現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目標仍須解決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一是煤炭產能總體過剩的問題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去產能仍將是未來一段時期煤炭行業發展的主線。二是電力需求增速放緩與新能源發電裝機較快增長的矛盾凸顯,棄風棄光棄水問題需要有新的政策和機制設計。三是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的發展仍受到“太貴”的影響,與2020年實現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0%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壓力較大。
為此,我們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關于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要求,全面深化能源轉型。
第三,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一是堅定不移地深化能源領域改革,為能源轉型提供良好制度支撐;二是將煤炭去產能和高效清潔利用統籌考慮,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三是多措并舉加快天然氣市場化,力爭“十三五”末占比達到10%的既定目標;四是將化石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能源體系優化統籌考慮,提高能源系統的靈活性和綜合效率;五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加強國際能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