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 0評論 | 3856查看 | 2017-05-16 15:34:00
對于飽受棄光棄風之苦的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而言,對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占比總用電量的配額制,正成為其未來電力消納的最大寄托。
不過,這種消納潛力到底有多大,一直以來卻并沒有明晰的數據。好消息是,國家能源局在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大致勾勒出了一個市場空間。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6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報告》(以下簡稱“評價報告”),包括青海、寧夏、內蒙古在內的六個西部省份,已經超額或基本提前滿足了2020年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的目標;而包括山東、廣東、浙江在內的幾個中東部用電大省則位居倒數幾位,相比西部省份仍有較大的差距。
對于新能源電力的消納而言,這顯然是一個絕對的利好。
以廣東為例,其2016年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為1.9%,距離2020年7%的差距還有5.1%,若以該省2016年5600億千瓦時的用電量計算,則尚需約580億千瓦時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粗略以1500小時的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估算,對應的新能源裝機容量約為19GW。
當然,這是較為理論化的情況。
此外,對于非水可再生能源而言,不但有光伏,還有風電。相比而言,后者在設備利用小時數、價格補貼等方面,都有著光伏所不具有的優勢。
就具體投資空間來看,類似廣東、浙江、江蘇這類存在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剛性需求的省份,可以通過發展本地光伏、風電來滿足這種需求。同時,作為電力輸入大省,也可以要求向其輸電的省份以打捆方式輸送一定的新能源電量。因此,配額缺口雖然存在,卻并不一定都要通過新增裝機來滿足。
西部省份提前完成配額
對于西部省份而言,盡管其新能源消納配額比例普遍高于中東部省份,但由于當地本身新能源裝機較大,加上總用電量相對較小,導致其超前完成了非水可再生能源配額指標。
根據上述評價報告,已有包括青海、寧夏、云南、內蒙古、吉林、山西在內的6個省份提前實現了2020年的配額制目標。
其中,又以青海為最,其2016年新能源消納占到了總用電量的18.3%,較2020年10%的目標已超出8.3%;寧夏則緊隨其后,超出2020年的配額制目標6.1%,但由于其目標本身高達到13%,因此無論是新能源消納的絕對量還是占總用電量的比例,寧夏都遠高于青海。
較為意外的是,在光伏裝機方面并不怎么顯山露水的云南,卻也走在了完成配額制的前列。2016年,該省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量176億千瓦時,占比12.5%,較其2020年10%的目標高出2.5%。
作為新能源裝機大省的內蒙古,其2016年新能源消納量達到了398億千瓦時,成為上述6個省份中新能源絕對消納量最多的省份。
而吉林之所以也提前完成了目標,除了本身新能源有一定的發展外,更主要的原因則是其社會總用電量較低。數據顯示,2016年吉林全省全社會用電量只有600多億千瓦時,大致和青海一個級別。
東部省份缺口較大
與上述6個省份相比,社會總用電量居國內前列的幾個中東部省份——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則在完成2020年的配額制目標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數據顯示,浙江2016年的新能源消納占比為3.6%,距離其2020年7%的目標,還有3.4%的缺口;江蘇的情況相對較好,缺口為2.8%。
另一用電大省山東的新能源消納占比雖然達到了5.6%,但其2020年目標相對較高——10%,還有4.4%的差距。
廣東方面,2016年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為1.9%,距離2020年7%的差距還有5.1%。
結合2016年的用電量,上述四個省份完成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目標的壓力排名,依次為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浙江的缺口比例雖高于江蘇,但其社會總用電量要低于江蘇1000多億千瓦時,因此二者并不在一個級別。
粗略估算,如果不考慮其他省份新能源電力的輸入,要滿足廣東、山東、江蘇等省份2020年新能源配額制目標,需要新增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可以達到50個吉瓦左右。
因此,對于類似廣東、浙江、江蘇這類存在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剛性需求的省份而言,完全可以通過本地發展光伏、風電來滿足這種需求。同時,作為電力輸入大省,也可以要求現有向其輸電的省份以打捆方式輸送一定比例的新能源。
以廣東為例,除了本地的新能源存量、增量會受益外,對于作為其電力輸入來源的廣西、云南、貴州甚至四川等省而言,均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