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棱鏡 | 0評論 | 5570查看 | 2015-12-28 14:29:00
今冬,重度霧霾繼續飄蕩在華北上空。12月上旬,北京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
治理霧霾,必須先找出“元兇”。在最近幾次重度霧霾期間,環保部組織專家組對霧霾進行實時源解析,結果顯示,燃煤排放是華北地區污染的第一大來源;整個華北地區每年要消耗的燃煤是4億噸,占全國的十分之一,是全世界的二十分之一。
目前,全國每年消耗大約40億噸煤,約一半用于發電,一半用于工業燃燒和民用。
近些年來,政府大力推行火電脫硫脫硝除塵,2014年7月更是執行了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排放標準,這甚至嚴于一些發達國家。
但目前國際卻又要對發電用煤實行超低排放,這將為此每年多支持上千億的治理霧霾資金。在專家看來,燃煤電廠的超低排放空間并不大,然而成本卻是巨大的。
同時,這些補貼變相的給一些發電廠帶來了“補貼收益”。
北京國能中電能源副總裁江浩撰文指出,由于脫硫、脫硝、除塵已有補貼2.7分/千瓦時,這一補貼額度刨除成本后每度電還能有0.5分的收益。
補貼收益也促使國有煤電廠已經掀起了一場“超低排放“改造熱潮。
但這股改造熱潮帶來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2015年6月,環保部通報2014年脫硫、脫硝設施存在突出問題的17家企業。
其實,另外一半20億噸的工業燒煤、散煤才是治理霧霾的難題。相比于發電用煤,工業用煤以及散煤的投入以及標準卻遠沒有那么受到重視。
“與火電行業相比,工業用煤、散煤燃燒領域的環保政策落實很不到位,污染防治更加緊迫。猶如一個木桶,你不去補短板,而不斷把長板加長,那是沒用的。”專家們指出,超低排放的成本與環境經濟效益不適應,可能花了很大的功夫卻未必很劃算。
千億治霾資金中的漏洞
治霾,成為了2015年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的主要議題之一。科達潔能董事長邊程不改“大嘴”的形象,在會上直言三大部委不久前出臺的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方案是“劣幣驅逐良幣”,對治理霧霾作用甚小。
12月2日,國務院召開的常務會議決定,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為鼓勵引導超低排放,12月11日,環保部、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分別在2017年、2018年、2020年實現超低排放。即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燃煤電廠力爭實現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 毫克/立方米。
目前,我國執行的是于2014年7月實施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的最高排放標準分別是200mg/m3、200mg/m3、30mg/m3。并對達標排放的燃煤電廠執行環保電價政策。其中,脫硫電價加價標準為每千瓦時1.5分,脫硝電價為1分,除塵電價為0.2分,累計0.027元/千瓦時。據《華夏時報》報道,2014年國家為此需要補貼火電企業約1126.74億元。
按照新政策,上馬“超低排放”的燃煤機組將在2.7分/千瓦時的基礎上,再加價1分或0.5分/千瓦時。
“只要上了設施,發一度補一度,即便實際上在超標排放都給補,這客觀上就給很多企業鉆空子賺補貼的空間。”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向《棱鏡》表示。一位環保部官員也對記者表示,表面上看達標排放增加了燃煤電廠投入,但實際上是賺錢的,因為里面有“貓膩”。
“脫硫脫硝很多錢是白花了,很多工藝都是白花了。”中國循環經濟協會高級專家曲睿晶透露,國家提出脫硫脫硝除塵達標排放后,很多企業倉促上裝置,有些技術工藝并不成熟,設備壽命短,排放也不達標。
北京國能中電能源副總裁江浩撰文指出,由于脫硫、脫硝、除塵已有補貼2.7分/千瓦時,這一補貼額度刨除成本后每度電還能有0.5分的收益。
一位環保企業的高管也對記者透露,除了環保電價補貼外,燃煤電廠還有其他的相應補貼,比如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之類的補貼。目前而言,企業的脫硫脫硝成本逐漸低于2分,節能減排能掙錢,因此電廠也很樂意做。
“電廠做脫硫脫硝除塵治理實際上是賺錢的,有的毛利甚至能達到50%。現在又要加價1分錢,這不是財政浪費嗎?”科達潔能董事長邊程對《棱鏡》表示,正是看到有利可圖,電廠都紛紛投入超低排放。
實際上,在超低排放政策出臺之前,國有煤電廠已經掀起了一場“超低排放“的熱潮,都提出了明確的改造規劃。
2015年年初,神華集團國華電力公司宣布,新建電廠全部實現超低排放,同時在2017年前對大部分已投產機組進行超低排放技術改造。大唐集團也不示弱,截至11月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46臺、1551萬千瓦,占全部煤電裝機容量的17.5%;在“十三五”期間還將安排161臺機組進行超低排放改造,預估投資165億元……
超低排放再投入值不值
王志軒是反對超低排放的代表性人物。他對記者表示,燃煤電廠的超低排放空間并不大,然而成本卻是巨大的。
截至2015年10月,我國共有火電裝機量約9.5億千瓦。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每千瓦超低排放改造單價100元—150元的數據測算,如果全面推廣超低排放,將需要上1000億元的改造成本。
從100降到20可能只要10塊錢,可是從20降到10可能要100塊錢。”一位脫硫脫硝設備供應商對記者表示,超低排放的邊際成本較大,很難衡量環境經濟效益。
12月27日,在“環境保護’綠坐標’頒獎暨環保創新案例發布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離開國家的經濟和科技基礎,談高標準的環境治理,搞環保大躍進也是不科學的。
目前,我國執行的是于2014年7月實施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的最高排放標準分別是200mg/m3、200mg/m3、30mg/m3。
王志軒還計算出,如果燃煤電廠全部達到《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則對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的年排放量分別為367萬噸、182萬噸、55萬噸。如果按照超低排放標準,全國燃煤電廠三項污染物排放量可以再削減132萬噸左右,其中煙塵量可下降10萬噸左右。
“132萬噸相對于全國數千萬噸計的大氣污染物來說,所占比重很小。”王志軒指出,從理論和實踐上都可以判斷出,超低排放對環境質量改善的作用相對較小。
那么已經實行了超低排放的燃煤機組運行的怎樣?
近日,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對山東、河北、江蘇等地12家宣稱達到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電廠進行了調查,在2015年前三季度的排放數據中,每一家都出現了超過超低排放限值的排放行為。其中某一種或多種大氣污染物不符合超低排放限值的時間比率超過其總運行時間1%的有5家燃煤電廠,超過20%的有2家燃煤電廠。
“對燃煤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要加強監管,確保其真實、持續達到超低排放,要防治燃煤電廠以超低排放之名騙取政府補貼的事情發生。”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對記者表示。
工業燃煤、散煤才是短板
另外一半20億噸的工業燒煤、散煤才是治理霧霾的難題。
北京市環保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的燃煤消耗量約1300萬噸,其中常年運行的發電和工業生產消耗是440萬噸,剩下的860萬噸都被用于冬季供暖,且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