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無所不能 | 0評論 | 3312查看 | 2018-07-05 19:19:00
今年生態環境部誕生,按照新的思路,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為了銜接歷時五年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新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計劃》)出臺了。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的《三年計劃》明確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總體思路、基本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三年計劃》提出,經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三年內能源行業變革加劇
雖然2017年《大氣十條》收官成績超過預期,但目前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VOCs等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處于千萬噸級高位,遠超環境容量。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僅占29.3%。
此時,新的《三年計劃》對環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對此,《三年計劃》提出六方面任務措施,并明確量化指標和完成時限。記者將有關能源的部分提取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綠色發展。
《三年計劃》要求優化產業布局,嚴控“兩高”行業產能,強化“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深化工業污染治理,大力培育綠色環保產業。
其中涉及能源方面的有:要積極推行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新、改、擴建鋼鐵、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等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應滿足區域、規劃環評要求。
重點區域城市鋼鐵企業要切實采取徹底關停、轉型發展、就地改造、域外搬遷等方式,推動轉型升級。
嚴控“兩高”行業產能,重點區域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電解鋁、鑄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產能。
《行動計劃》還首次提出了“以鋼定焦”的目標:重點區域加大獨立焦化企業淘汰力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實施“以鋼定焦”,力爭2020年煉焦產能與鋼鐵產能比達到0.4左右。
在工業污染治理方面,要開展鋼鐵、建材、有色、火電、焦化、鑄造等重點行業及燃煤鍋爐無組織排放排查,2018年底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基本完成治理任務,長三角地區和汾渭平原2019年底前完成,全國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
二是能源結構調整,構建清潔低碳高效能源體系。
有效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重點區域繼續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開展燃煤鍋爐綜合整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
其中涉及能源方面的有:有效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堅持從實際出發,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確保北方地區群眾安全取暖過冬。抓好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力爭2020年天然氣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0%。同時,加快農村“煤改電”電網升級改造。
重點區域繼續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2020年全國電力用煤占煤炭消費總量比重達到55%以上。繼續推進電能替代燃煤和燃油,替代規模達到1000億度以上。
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5%。
三是積極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
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加快車船結構升級,加快油品質量升級,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
其中,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重要方面。《三年計劃》要求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200萬輛左右。2020年底前,重點區域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四是優化調整用地結構,推進面源污染治理。
實施防風固沙綠化工程,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加強揚塵綜合治理,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
《三年計劃》要求全面完成露天礦山摸底排查。對違反資源環境法律法規、規劃,污染環境、破壞生態、亂采濫挖的露天礦山,依法予以關閉,重點區域原則上禁止新建露天礦山建設項目。
五是實施重大專項行動,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
開展重點區域秋冬季攻堅行動,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開展工業爐窯治理專項行動,實施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
《三年計劃》制定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統籌油、路、車治理,實施清潔柴油車(機)、清潔運輸和清潔油品行動,確保柴油貨車污染排放總量明顯下降。
鼓勵工業爐窯使用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或由周邊熱電廠供熱;重點區域取締燃煤熱風爐,基本淘汰熱電聯產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加熱、烘干爐(窯),集中使用煤氣發生爐的工業園區,暫不具備改用天然氣條件的,原則上應建設統一的清潔煤制氣中心。
六是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建立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夯實應急減排措施。
此部分涉及到能源的有:在黃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對鋼鐵、建材、焦化、有色、化工、礦山等涉及大宗物料運輸的重點用車企業,實施應急運輸響應。
加大秋冬季工業企業生產調控力度,各地針對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制定錯峰生產方案。
三年計劃有這些新變化
在能源基金會(美國)北京辦事處總裁鄒驥看來,新的《三年計劃》將大氣污染治理從末端控制帶入能源、產業、交通、用地四大重點領域的前端結構調整,大氣治理的攻堅戰開始步入標本兼治的深水區,從治“標”進入“標本兼治”。
相比《大氣十條》,《三年計劃》更加嚴格。
首先,《三年計劃》中,汾渭平原首次被納入重點控制區域。
汾渭平原(即山西、陜西一帶)將建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納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統籌領導。此外京津冀區域調整為京津冀大氣傳輸通道“2+26”城市,治理范圍更加精準。
目前,京津冀仍是當前中國PM2.5濃度最高的區域。汾渭平原僅次于京津冀區域,是PM2.5濃度第二高的區域,同時又是二氧化硫濃度最高的區域,因此作為重點區域。第三個是長三角西北部,蘇北、皖北一帶城市群,PM2.5濃度已接近京津冀部分城市。
其次,《三年計劃》更加強化源頭控制、注重科學推進和長效機制。
《三年計劃》對污染的源頭即結構問題,推出了更加細化的措施:首先是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二是優化能源結構,穩步推進農村散煤清潔化替代;三是優化運輸結構,按照“車、油、路”三大要素三個領域齊發力來解決機動車污染問題;四是優化用地結構,主要是增加綠地面積等。
此外,《三年計劃》還強調措施要科學合理,更加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循序漸進,提出要通過構建精細化的污染排放動態清單、完善多要素天地空的環境監測體系等實現科學決策和治理。長效機制方面,《三年計劃》中提到,要建立區域協作機制、開展區域聯防聯控。
再次,交通領域污染減排是《三年計劃》的亮點之一。
鄒驥認為,《三年計劃》部署了以柴油貨車為重點的攻堅戰等,這些措施基于重點區域源解析結果,契合中國移動源污染排放日益突出的現實,抓住了治理的關鍵瓶頸,不但有利于改善空氣質量,大幅降低柴油污染致癌物排放,而且有利于通過減少黑炭排放降低氣候變化影響。
最后,目前PM2.5未達標城市將迎來較大治理壓力。
《三年計劃》相比《大氣十條》,在城市范圍內明顯擴大,對PM2.5的濃度控制范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