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能源大嘴 | 0評論 | 4328查看 | 2015-02-11 10:23:00
始于本世紀初的德國能源轉型正在從第一階段向進一步深化轉型的第二階段進階,而我國則剛剛站在能源革命的起點上。
2月5日,由綠色和平主辦的《中德能源轉型論壇》上,三位親歷德國能源轉型政策制定、執行和評估的核心專家,與多位中方能源領域專家一起探討了中國能源革命的種種可能,對于中國未來可再生能源發展與電網之間關系持有不同見解的專家們也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德方專家:
德國聯邦環境署環境規劃與可持續發展戰略處處長HarryLehmann
應用生態研究所氣候與能源政策專家FelixChristianMatthes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環境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Hans-JoachimZiesing
中方專家:
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主任王仲穎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兼能源戰略與規劃研究所所長白建華
內蒙古電力公司電力調度主任侯佑華
開場:“我們現在連轉型都談不上”
秦海巖(主持人)首先有個問題,為什么德國用“能源轉型”這個詞,而我國用了“能源革命”這個詞,最近我也在讀一些文章,討論我們能源革命的目標,很多搞傳統化石能源的人也寫了很多未來的情景,說能源革命不是革煤炭的命,而是讓煤炭更清潔。相比較來說,如果這是我們能源革命目標的話,我認為恐怕連“轉型”這個詞都談不上。
要實現能源轉型,牽涉到一個關鍵的問題:電網彈性。電網應該有更多的靈活電源提供這樣的靈活性,但怎么提供?技術上可行不可行?經濟制度有什么問題?目前在風電、太陽能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不大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遇到了限電問題,這是什么導致的?
激辯一:“三北高比例棄風光是通道問題?”
正方-白建華:咱們國家的地域面積比較大,省也比較多,各個省的情況也不一樣。如果我們關注一下三北地區,這幾年光伏/風電發展比較快,占的比重已經比較高了。以蒙西、蒙東、吉林,還有甘肅酒泉為例,風光實際占的比重比歐洲還高。棄風的原因是因為國內市場還比較小,外送通道不夠完善,棄風/棄光現象必然會發生。
反方-王仲穎:去年2014年,全年內蒙的火電廠、煤電廠的年運行小時數是多少?4900。等會兒你們誰感興趣再問問德國專家,他的年運行小時數是多少。反正我個人認為,棄風、棄光是體制機制問題,就目前我們電網的現狀,就是我們的基礎設施,還遠不是通道的問題。
當然,這也不是國網的問題,因為國網的調度也決定不了讓火電從5000小時降到3000小時,我估計他也沒這個權力,所以這本身有個體制機制問題。
激辯二:“為了滿足電量需求,未來10-15年火電還要增加?”
正方-白建華:咱們這個階段,清潔能源發展比較迅速,風電、太陽能都發展比較快。但有一個概念,滿足電量需求,可能未來10-15年,火電某種程度還是要增加。舉個例子,2014年大概8億多到9億的火電裝機,2010年底大概6.5億。我們做了個預測,咱們國家的可再生能源可能會到達13億左右就到了頂了。
我們的火電,一是滿足電力平衡的需求,這個時期如果只是清潔能源這么建起來以后,這個階段并不能滿足我們自己的電力需求,還需要做一點火電補充?;痣娧a充在哪?在我們的綜合研究下來,既然要建火電,就跟風電一起建。
哈密是這樣,從流量上來看,我們設計這條是正負800萬千瓦的線,原來設計火電也配個800萬,這800萬在哈密建了以后,把電送到河南、華中,河南、華中是能完全消耗800萬的,把風電和太陽能加起來,從哈密建完以后輸送到中部,完全能達到800萬以上。所以,這既解決了火電建設問題,也解決了清潔能源輸送問題。
在轉型期肯定要面對各種利益相關方,考慮各個方面去解決,我個人不覺得這里有什么矛盾。
反方-秦海巖:最近國網設計了很多跨省區的特高壓線路,很重要的是要把風電、光伏送到負荷中心。但我看到的結果是,原本說哈密的風電至少得占50%的電量吧,現在看風電沒怎么樣呢大型火電基地先建起來了。哈密現在風電只占了40%吧,60%是火電。如果這樣搞下去,結果談何調整?再例如過幾年可再生能源比例上來了,而火電才剛建沒幾年?怎么辦?這里的矛盾太大了。
反方-石定寰:為什么只想著電量增加呢?未來火電必定要減少,不能再增了。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反映得出來,看得出來,能源管理機構與我們存在著很大的思想觀念分歧,正像德國專家講的,存在這樣的分歧可再生能源增加沒法推進,障礙太多。
“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沒有一項技術超越了電力系統本身”侯佑華就蒙西而言,雖然風電和太陽能達到了比較高的比例,但是作為多年搞電力系統專業的人員,我可以明白的告訴大家,在我認識到的可再生能源過程中,我覺得它沒有一項技術超越了電力系統本身的。
其實德國專家在解決可再生能源波動問題的方法上,也只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市場化的方法,通過市場化的運作來鼓勵人們調節一些概念,調節一些用能的習慣,來適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第二個方法其實也很簡單,我們現在老談智能電網,這個概念有點太大,其實這個東西是我們在30年以前正常電網運行中,都會使用到的一些方法,就例如調節一些負荷,無非是電源的調節和負荷的調節,我想將來可再生能源的并網,它所面臨的問題,從我們現在來看,都不會超過電力系統知識的本身?!办`活的電網技術是挑戰,但不是最大的障礙”FelixChristianMatthes德國最重要的經驗有兩點:
一是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擴張要有強有力的監管政策,同時要重視電力市場的自由化??稍偕茉窗l展到一定程度后,只要市場是中性的,價格放開,就有很多傳統電廠被市場淘汰,可再生能源就有利可圖。所以,中國應該讓網絡中性化,讓價格可變動。
其次,德國有非常復雜的網絡規劃工作。
德國的輸電網運營商每年都得重新核算他們的網絡傳輸能力,以及每年要做出三個網絡升級的情景:低接入可再生能源比例、中占比和高占比。今后十年輸配電線升級的計劃,每年也都要重新核算。
德國的監管機構會為今后20年可再生能源并網占比制定三個不同情景,然后每個輸配電企業都得按照自身情況作出非常復雜的模型仿真,來對這三個不同的情景要求今后的升級計劃。中國也應該提出這樣三個升級情景的規劃。
“德國電力市場可以解決波動性問題,為什么中國不能?”王仲穎當我們說到德國的能源轉型對于中國能源轉型的借鑒意義,有人就質疑我說,德國是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很小,沒有可比性,而且還跟法國、丹麥北歐的電網連著呢,所以可以互通,德國的波動別人可以幫助解決。但我反過來問,中國31的省市自治區啊,就相當于一個歐洲啊,比如我問2050年中國電力可再生能源比例,就像德國一樣達到80%的話,并不是說所有省市自治區都達到80%啊,那是不可能的,有的省市自治區就是100%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有的省市自治區就是60%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關鍵問題在于:歐洲有一個統一的電力市場,而中國還沒有一個完全競爭的電力市場。
“接入煤電還是可再生能源,經濟賬的背后還是思路問題”
HarryLehman: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在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在過去關于可再生能源并網的過程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