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0日上午,在一種尷尬的窘迫氣氛中,國內首個太陽能商業化光熱發電項目的開標儀式僅維持了短短20分鐘就草草結束。
兩個月時間里,針對內蒙古鄂爾多斯的50兆瓦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特許權示范項目(下稱50兆瓦熱電項目),共有11家企業購買標書,最終僅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電電力)、大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唐新能源)和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太陽能)三家企業參與投標,華能新能源產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能新能源)、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節能)在開標前兩天決定放棄投標。
“投標企業的確有點少。”參與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內蒙古綠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綠能)負責人薛際鋼對《財經》記者說,此前他曾經預計至少會有五六家企業參投。
企業投標不積極,50兆瓦熱電項目開局即遭冷場。而與幾個月前隆重高調的光伏發電項目開標儀式不同,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的主管領導也均未到場。
按照《招標投標法》第28條規定,投標人少于三個,招標即被視為無效。醞釀七年之久的鄂爾多斯50兆瓦熱電項目徘徊在流標邊緣。
這僅是第一輪技術標,技術方案獲得通過的投標企業才有資格進入第二輪價格標開標。由于第一輪投標企業僅為三家,若有一家企業技術標被否,這一項目仍難逃流標厄運。一旦流標,會否在短時間內重啟招標則要取決于國家發改委的態度,而發改委一直對發展太陽能熱發電顧慮重重。
評標專家之一、中科院電工所研究員王志峰曾表示,50兆瓦熱電項目不僅將引起光熱發電行業的覺醒,也將引發整個熱發電產業鏈的覺醒,包括電力企業、設備制造企業、銀行、投資商等。業界也寄望于借助該項目考量國內研發技術,探索符合國情的商業模式并帶動市場規模化發展。
“這個項目承載了太多希望和責任,雖然現在的狀況有些出乎意料,但無論是決策層還是企業,都希望項目能盡快實施。”接近國家能源局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否則,沒有一個上網電價參照坐標,發改委手中待批的項目、企業打算要大力上馬的光熱項目,“一個都出不來。”
價格敏感
2010年10月20日,50兆瓦熱電項目招標工作正式啟動,招標主體為內蒙古發改委,招標對象是項目總投資商,籌劃經年的光熱發電終于蹣跚起步(詳見《財經》2010年第24期“光熱發電蹣跚起步”)。
《財經》記者了解到,造成該項目久拖未決的重要原因是,國家發改委一直認為光熱發電成本過高,希望通過設備本地化或行政干預等方式能將光熱上網電價逐漸降至光伏電價水平。
為此,招標書中加設了一條“特別條款”——投標電價不得高于國家已核準的光伏電價。去年12月,已購買標書的意向企業又接到一份書面補充通知,明確規定競標電價不得高于1.15元/千瓦時,否則將被廢標。
正是這個額外的“特別規定”,讓許多企業選擇放棄。《財經》記者獲悉,購買標書的11家企業分別是華能新能源、大唐新能源、中電國際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國電電力、國電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廣核太陽能、中節能太陽能、西班牙阿本戈集團、浙江三花集團、華電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和一家美國太陽能企業。
電價上限被劃定后,上述企業中的中電國際、國電龍源、阿本戈、浙江三花、華電新能源隨即決定棄標。知情人士透露,這些企業沒有制定參投標書。
按照2008年10月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測算,該項目總成本約為18億元,年均總發電量約為1.2億千瓦時,以25年營運期計,若要實現8%資本金內部收益率,稅后上網電價需達到2.26元/千瓦時。此后,采用部分國產設備替代進口設備,可使這一上網電價降至1.8元/千瓦時。
不過,國家發改委因電價過高未予批準,并發文要求電站設備和部件按價值折算的本地化率需達到60%以上。2010年11月,薛際鋼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依據其去各設備廠家詢價的結果看,1.5元/千瓦時左右的電價比較合適,但國家發改委仍然認為太高。
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對《財經》記者透露,2011年1月中旬,大唐新能源、華能新能源和中節能太陽能曾在不涉及競標電價的前提下相互溝通,一致看法是項目投資總成本至少需要13億元至14億元,僅以剛夠償還銀行貸款的5%-6%資本金內部收益率計,稅后上網電價最少要達到1.15元/千瓦時。
“如果低于1.15元,企業鐵定要巨虧,低多少就虧多少。”上述消息人士說,“不過最后是否參投都由企業大領導拍板,有些企業虧得起、不怕虧。”
最終參投的三家企業是國電電力、大唐新能源和中廣核太陽能。去年9月,國家能源局曾組織召開了一次內部協調會,七八家意向投資企業和五六家設備供應商參會。恰是這三家企業表態1.15元/千瓦時以下的電價可以做。在此次會議之后,招標書中的“特別條款”應運而生。
對于發改委設置的競標電價上限,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太陽能熱發電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電氣協會副理事長黃湘并不認同,此前黃湘曾全程參與了50兆瓦熱電項目的考察和評估。他對《財經》記者表示:“政府想控制電價在一定范圍內,但他們對熱發電不大了解,一系列問題他們認為都是小事,可以在具體項目上自己去解決。”
一家棄標企業負責人也對《財經》記者直言,如果不設價格上限,投標企業起碼會有七八家,比如華能新能源、華電新能源、中節能太陽能等都會參投。據透露,華能新能源和中節能太陽能的標書均已制作完畢,在開標前兩天臨時決定棄標。
“華能新能源赴港上市折戟,讓他們‘很受傷’,這又是一個鐵定虧的項目,領導下不了那么大的決心。”接近華能新能源人士表示。
央企暗戰
多家企業棄標后,50兆瓦熱電項目最終成為三家央企間的博弈,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中廣核太陽能志在必得。
開標前,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分析,“不管誰拿下,詳細設計國內做不了,光場安裝、維護國內也做不了,需要與國外公司聯手做,這樣成功的幾率才會更大。”
上述競標的三家企業均不約而同地尋找了聯合體。《財經》記者獲悉,大唐新能源綁定天威(成都)太陽能熱發電開發有限公司,國電電力綁定西班牙阿本戈集團,中廣核太陽能綁定德國太陽千年公司(下稱太陽千年)。綁定方式不外乎參與投資、供應設備、技術支持等。
值得注意的是,50兆瓦熱電項目本就屬于中德合作項目,項目伊始,太陽千年本打算自己融資運作,但囿于外資投資電力的相關規定,太陽千年遂與綠能合資成立內蒙古施德普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專門從事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實施工作。
正是太陽千年的這一“特殊身份”,讓綁定它的中廣核太陽能先聲奪人。《財經》記者獲悉,中廣核太陽能還與東風汽輪簽訂了排他供應協議,東風汽輪是光熱發電站汽輪機的唯一國內供應商。同時,中廣核太陽能還將采用國外進口2毫米玻璃,這將使其電站支架使用量減少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知情人士指出,汽輪機約占成本2%-3%,排他協議簽訂后,其他企業只能從西門子進口,價格比國產設備高出許多。另外,電站支架約占成本8%,玻璃約占成本10%,中廣核太陽能的投資成本又有下降空間。
有了解項目情況的業內人士猜測,中廣核很可能報出0.7元/千瓦時或0.8元/千瓦時的競標電價。
近年來,中廣核有意擺脫對核電投資的依賴,積極布局風能、太陽能,試圖在其他新能源領域能夠有所斬獲。去年28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招標,中廣核太陽能參與了全部13個項目的競標,卻都因競標價高而一無所獲。
“這讓中廣核很沒有面子,他們鐵了心要拿下這個項目。”上述業內人士表示,至于項目所帶來的虧損,日后可以通過擴大規模的方式,將成本分攤到后續建設項目中。因為光熱發電的項目規模越大,每千瓦時電價成本越低。
《財經》記者了解到,業內對國家發改委設定競標電價上限頗有抱怨,但都很希望這個項目盡快定下來。一個普遍的判斷是,該項目將產生積極示范意義,為國家發改委提供可資借鑒的參照物,既可帶動各地方發改委產生一批熱電項目,也有利于企業上報的其他項目盡快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