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giwm"><dl id="0giwm"></dl></li>
    <code id="0giwm"></code><rt id="0giwm"><delect id="0giwm"></delect></rt>
    <dl id="0giwm"></dl>
    <rt id="0giwm"><acronym id="0giwm"></acronym></rt>
    <abbr id="0giwm"><source id="0giwm"></source></abbr>
    江西:明確新型儲能發展路徑,突破太陽能光熱高效利用高溫儲熱等核心技術
    發布者:xylona | 來源:江西省人民政府 | 0評論 | 1583查看 | 2023-02-02 14:19:47    

    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的通知發布?!锻ㄖ分斜硎荆涸谖磥硇履茉捶矫妫酝苿有滦蛢δ芨哔|量、規?;l展為方向。


    以上饒、宜春為重點,推動源、網、荷、儲各環節的新型技術應用和運行模式創新,鼓勵發電側儲能等新型能源利用方式,探索“新能源+儲能”發展模式;加快建設培育穩定的、與分布式新能源應用及區域智能微電網建設融合的新能源領域儲能市場為重點。此外,《通知》明確指出新型儲能發展路徑為:


    1、突破一批核心技術。突破高能量比、高可靠性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技術、快充技術;太陽能光熱高效利用高溫儲熱技術,分布式能源系統大容量儲熱(冷)技術;高儲能密度低保溫成本儲能技術、新概念儲能技術、基于超導磁和電化學的多功能全新混合儲能技術;儲能多功能復用、需求側響應、虛擬電廠、云儲能、市場化交易等領域關鍵技術等。


    2、開展新型儲能多元化應用。優化整合本地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資源,合理配置各類儲能,探索不同技術路徑和發展模式;推動新型儲能與智慧城市、鄉村振興、智慧交通等領域的跨界融合。


    3、拓展新型儲能商業模式。支持各類主體開展共享儲能、云儲能等創新商業模式的應用示范;鼓勵不間斷電源、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等用戶側分散式儲能設施的聚合利用。


    原文如下:


    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


    (2023-2035年)


    未來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方向,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變革力量,是江西加快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推進現代化建設、贏取未來發展主動權的關鍵所在。根據《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江西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等,結合發展實際,為加快布局未來產業發展,培育增長新動能,下好發展先手棋,構筑競爭新優勢,特編制《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本規劃以2022年為基期,規劃期為2023-2035年。


    第一章發展基礎


    經過接續努力,江西已從整體上跨越工業化中期并加速邁向中后期,建成了新興工業大省,實現了從農業大省到工業大省的歷史性跨越,為未來產業布局發展、創新發展打下了一定基礎。


    第一節發展支撐


    產業規模實力實現躍升。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大關,成功晉級“萬億元俱樂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跨上4萬億元臺階,利潤總額突破3000億元,工業主要指標居全國“第一方陣”。人均工業產值進入全國10強。制造業增加值占GDP(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居全國前列。電子信息產業達到萬億級規模,新能源、航空、移動物聯網等產業規模超千億元,VR(虛擬現實)產業爆發式增長至8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1.6萬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0家。擁有國家級開發區19個、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18個,全省開發區營業收入超過4萬億元。擁有省級(培育)產業集群126個,其中過千億元產業集群4個。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26.0%、40.5%。


    技術創新引擎不斷增強。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推進建設,全社會研發投入、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技術合同成交額穩步增長。累計培育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1家、646家,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16家,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等國家級創新平臺成功落戶,圍繞14個產業鏈布局組建了24個科技創新聯合體,“一核十城多鏈”創新區域體系逐步形成。各類高等學校超103所、高職院校64所(含3所職教本科),留贛就業創業占比穩步提升,“1+1+N”高??萍汲晒D化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先后實現了本土培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等多項突破。


    數字融合賦能持續攀升。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南昌、上饒、九江、贛州等9個市建成“雙千兆”城市。累計推動超5萬臺(套)制造裝備實現智能化管控,培育15個智能制造領域的公共服務平臺、創新服務綜合體。建成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江西分院、南昌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每萬人擁有5G(第五代移動通信)基站數超過14個,上云企業突破20萬家。培育省級綠色工廠215家、綠色園區46個,其中國家級綠色園區13個,居全國第3位,綠色工廠82家,居全國第12位。江西省稅務局數據處理中心列入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實現我省綠色數據中心“零突破”。


    與此同時,全省優勢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態勢不斷走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勢頭良好,產業鏈與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加速融合,新場景應用推廣不斷拓展,產業生態體系更加健全。


    第二節面臨形勢


    深刻認識不進則退的全方位挑戰。從國際看,世界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競爭博弈日益加劇,國際技術貿易壁壘持續增加,對全球產業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加劇了我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難度。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對全球供應鏈安全穩定和產業鏈重構再造帶來沖擊,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未來產業發展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從國內看,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期,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進入爬坡邁坎的攻堅期,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卡脖子”問題亟待突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任務十分緊迫。從省內看,江西傳統產業比重較大,新興產業能級不強,增長路徑依賴、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突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創新體制機制失靈等短板制約產業技術創新的深層次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技術創新的“腹地效應”短期內難以擺脫。此外,江西地處東中部較為發達省份中間,周邊省市的虹吸效應對我省搶占未來產業發展高地產生較大壓力。


    深刻認識格局重塑的戰略級機遇。從國際看,全球科技創新進入高度密集活躍期,呈現智能主導、深度融合、多點突破態勢。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領域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科技成果轉化速度明顯加快,產品形態、產業模式、應用領域等加速升級、全域推進。同時,全球應對疫情、復蘇經濟的緊迫需求,促使不同領域科技進步和產業變革進一步匯集,成為未來產業加速發展的新機遇。從國內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空間,區域產業分工格局加速重塑,為國家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培育科技競爭新優勢帶來新機遇。從省內看,江西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生態優勢和國家戰略疊加優勢互融互促,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加速形成,有色金屬、電子信息、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及中醫藥、移動互聯網、虛擬現實等領域已積累一定的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和先發優勢,為江西在全球新一輪技術洗牌和價值鏈重組中換道超車,創造了新機遇,開辟了新空間。


    綜合來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互相激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江西未來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都有新的變化。必須把握戰略機遇,前瞻性謀劃布局未來產業,為支撐我省未來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搶占先機和贏得主動。


    第二章總體要求


    第一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搶抓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戰略機遇,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加快未來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以“現有產業未來化”和“未來技術產業化”為基本路徑,集聚高端創新資源要素,主動融入全球產業分工,突出產業先導試驗引領,推動產業延伸、裂變、融合,著力構建符合江西實際的未來產業全鏈條培育新生態,為全省打造“一區兩高地”、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提供新的產業支柱。


    第二節發展原則


    堅持創新引領,重點突破。強化技術創新驅動未來產業發展,圍繞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推動創新要素資源向未來產業集聚,依托現有產業特長和優勢,努力在新型能源、生命健康、柔性電子、微納光學、量子科技、元宇宙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率先布局突破。


    堅持開放合作,融通賦能。充分發揮江西“四面逢源”的區位優勢,把未來產業培育與擴大對外開放有效結合起來,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等創新優勢區域,促進區域資源與技術、市場等配對整合,努力在國家新興產業發展格局中獲取能量加快未來產業發展。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夯實企業在研發、技術創新和成果應用等方面的主體地位,強化政府規劃引導、制度建設、政策保障、市場開放、生態構建等支撐,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做強產業發展動力。


    堅持集聚集群,分類施策。堅持集聚集約發展模式,針對未來產業不同發展階段以及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行業應用的不同特點,實施差異化發展策略,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分類實施推進,形成一批創新能力強、創業環境優、競爭能力強的未來產業集群。


    堅持系統布局,協同發展。堅持全省“一盤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前瞻性研究,統籌布局推進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攻關、成果轉移轉化以及未來產業孵化培育,支持和引導各地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形成全省上下聯動、各地特色彰顯、產業生態完善的未來產業發展新格局。


    第三節發展目標


    立足江西,面向全國,鏈接世界,堅持“現有產業未來化”和“未來技術產業化”,力爭全省未來產業發展實現“三年成體系、八年提能級、遠期有競爭力”的目標。


    力爭到2025年,突破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1.2%,未來產業創新生態初步搭建;探索設立一批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部分領域實現從小到大、從無到有轉變,特別在未來信息通信、未來新材料、未來新能源、未來健康和未來生產制造等領域,形成一批500億級、千億級未來產業集群或產業集聚區,未來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引領帶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作用初步顯現。


    力爭到2030年,全省未來產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在未來信息通信、未來新材料等領域打造若干個五千億級產業,形成一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長點;優勢特色產業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創新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未來產業產品和服務能夠覆蓋國內主要市場,特別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氫能產業、新材料等領域出現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國內外未來產業技術、項目開放合作等更具主動,全省未來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全國未來產業創新培育發展高地建成。


    力爭遠期到2035年,未來產業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的主導力量,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重點產品和服務覆蓋全球主要市場,集聚一批國際領軍的龍頭企業和創新平臺,江西產業結構得到明顯改善,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第三章主要任務


    把握未來產業變革趨勢,突出“有中生新”和“無中生有”,以延伸、裂變、融合等產業發展模式,創新突破未來信息通信、未來新材料和未來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未來生產制造、未來交通和未來健康產業,打造“3+3”未來產業鏈群。


    第一節創新突破三大賦能型未來產業


    緊跟國內外最新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發展趨勢,加快新技術產業化進程,在未來信息通信、未來新材料和未來新能源領域,布局發展一批未來產業,以跨界融合的方式,助力全省產業搶占全國乃至全球未來產業制高點。


    (一)未來信息通信。


    1.人工智能。


    發展方向。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與集成應用,強化創新策源,加快發展智能器件、智能芯片、智能語音及翻譯、智能圖像處理等,打造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39dee34d84cd062f6452ed0a3d873ce5_af6959d1dd14449898333d73136aaed2.png

    人工智能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南昌、九江、吉安、贛州等為重點,推動人工智能算法、算力、數據三大要素融合互促,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礎。強化基礎算法模型的落地能力,推進面向行業的各類應用算法研發。加大算力建設力度,提升人工智能計算加速資源比例,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加速器體系。支持南昌、九江、贛州、宜春、上饒等地做大做強數據中心。加快研發并應用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傳感器,突破面向云端訓練、終端應用的神經網絡芯片及配套工具,積極布局面向人工智能應用設計的智能軟件。積極培育人工智能控制產品、智能理解產品、智能硬件產品,開展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建設若干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


    121d1e890afb1489695d907c003ad8c3_e1a8ed8fbe8e4f8381a0ffdcb2efa6c9.png


    2.工業互聯網。


    發展方向。統籌工業互聯網發展和安全,加快提升新型基礎設施支撐服務能力,拓展融合創新應用,深化商用密碼應用,增強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發展新型技術的工業互聯網設備與系統,壯大技術產業創新生態,實現工業互聯網整體發展階段性躍升,創建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


    1936a9599a73a377191888497b7ada75_325c7f905dfe4c8aa7cad89a16fae771.png

    工業互聯網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南昌、上饒、贛州、宜春、鷹潭等為重點,加快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強邊緣計算、人工智能、AR/VR(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領域研究。深化與國內高端創新平臺合作交流,共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基于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SDN(短距離無線通信和軟件定義網絡)等新型技術的工業互聯網設備與系統,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系統與企業級對象標識解析系統。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江西分中心,支持南昌、九江、贛州、上饒、宜春、撫州、新余等地做大做強工業大數據中心。加快建設多層次、系統化的重點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開展工業互聯網集成創新應用示范。


    3335d0dab72ed79593fa9f1654bb7294_b42f2eb9f04d4deba738c5e10f026529.png


    3.元宇宙。


    發展方向。發揮江西在AR/VR終端入口發展的先發優勢,進一步夯實元宇宙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數字內容創意、數字虛擬人、城市信息模型、建筑信息建模、數字孿生、數字沙盤仿真等應用服務領域,建成全國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和場景創新應用先導區。


    248c3cbf14852d899ed8e5ae1c38a4e4_1386cddb06d646ae984dfc09fc5bc6ee.png

    元宇宙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南昌等為重點,高質量打造VR產業基地,推進南昌九龍湖元宇宙試驗區建設,帶動全省元宇宙產業發展。加大計算能力支撐力度,推動云網協同、云邊協同和算網融合發展。推進BSN(區塊鏈服務網絡)在南昌、九江等主要城市建設城市級節點,支持區塊鏈基礎設施“星火·鏈網”建設。瞄準全球VR產業高地,支持高校聯合組建新型研究院,建設VR等一批現代產業學院。構建“硬件+軟件+專業服務”的VR產業發展模式。加強行業應用,賦能工業生產、醫療健康、教育培訓、文化娛樂等傳統行業,創造信息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8954024453f66cbd8b2e61eb5e2fbc3c_e158595dd81a429e8889d1977961f1f1.png


    4.柔性電子(新型電子元器件)。


    發展方向。依托打造全國電子信息產業重要基地,推動電子電路、電子組件、材料、平面顯示、納米技術等領域技術滲透融合,重點發展柔性電子相關產業關鍵材料、柔性電子相關功能性器件及材料、柔性電子相關智能制造技術及設備等,打造中部“柔谷”。發揮硅襯底藍光LED(發光二極管)材料與芯片技術優勢,鞏固壯大半導體照明等基礎電子優勢領域。面向新能源汽車需求布局發展LED照明、大功率LED照明等移動照明產品。


    8ae25eeb98a8980415f4f01b7cf4ccd4_be7903c03b524805b389a2f682ab8d4c.png

    柔性電子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依托京九(江西)電子信息產業帶,以南昌、吉安等為重點,發揮我省在柔性電子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優勢,面向可穿戴設備應用需求,加強EMI(電磁干擾)材料、覆銅板材料、純膠和離型膜材料等柔性電子關鍵材料、印刷及柔性顯示、柔性制造、柔性器件等技術攻關,開發柔性傳感器、電子皮膚、柔性電池等柔性器件。提升柔性電子有機材料制備、有機電子器件設計與應用等制造水平,推動柔性顯示、柔性連接器、電子皮膚、柔性能源等領域產業化,逐步形成覆蓋材料研發、設備制造、產品開發的柔性電子產業鏈。


    6120cb5694085649055cdc288d8474f8_8f04c7c6037548359d5299190430b5d7.png


    5.微納光學(新型顯示)。


    發展方向。對接電子信息、光學等產業基礎,緊跟生長技術、精密制造技術等演進,重點發展新型光電子等產業,拓展微納光學在激光加工、多信息成像、平板顯示、照明等行業領域應用,打造國內一流的微納光學創新應用示范高地。


    1677fed9342bcc8ac8e9872a28be0497_33d27e716685440ab4328ac6128179ea.png

    微納光學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發揮南昌大學在外延生長高質量光電子用薄膜領域的研發優勢,聚勢聚力,突出發展新型光電子產業,突破微納光學器件制造的關鍵性技術,探索大面積微納光學元件在激光加工、多信息成像、新型顯示等行業領域的應用。促進微納光學與光通信、光互聯、光存儲、半導體器件等領域互動,拓展傳感與成像、顯示與照明、通信與互聯等領域應用。鼓勵開展微納光學器件與系統的設計機理、制造技術和集成應用的“全鏈條”創新研究,逐步打通微納光學科學研究到重大需求突破通道。


    c56ba9d21161ba0113ae0d52dfd6887f_f8bf701feb41412d8217f07b25fa8e1d.png


    6.衛星應用。


    發展方向。充分發揮江西北斗應用研究院、南昌大學北斗學院等優勢,聚焦通信衛星、遙感衛星等綜合應用,以實施國家北斗綜合應用示范項目為抓手,構建終端制造、位置服務軟件開發、重點場景應用等生態,打造中部地區北斗產業集群和創新高地。


    c15de10b8c287b7ecdc7bf1693b612c6_0afd3cbcccb542d7962307a5da53c1fb.png

    衛星應用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南昌、九江、上饒、撫州、贛州等為重點,推動公共服務領域示范應用,支持衛星在交通物流、自然資源、防災減災、應急救援、環境保護等行業創新應用。拓展大眾消費領域場景應用,加快北斗技術向教育科研、健康養老、旅游出行、特色群體關愛等社會事業領域延伸。以“03專項”為依托,對北斗芯片、模組、終端、系統及應用等共性關鍵核心技術開展聯合攻關,重點推動高精度北斗芯片與5G等關鍵技術的轉化應用。圍繞北斗三號技術應用推廣,建設基礎器件與基礎數據、系統集成與終端產品、運營服務等于一體的北斗產業鏈。支持建設集辦公、科研、中試、加工制造、典型應用、數據服務于一體的北斗產業園區(產業基地)。


    943cb75637404f559b5a26de63793d28_a52ec5c216f44db2bc5be275b3bf7836.png


    7.量子科技。


    發展方向。圍繞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三大領域,以強化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突破為方向,加強成熟技術轉移承接、中試,推進技術項目化、產業工程化,重點發展量子密鑰分發器、量子路由器、量子交換機、量子隨機數發生器、量子激光器、光量子探測儀等量子通信核心裝備。


    631e8809e107a61f4da812a2745a5b41_deb8b8fc35364040924407d6e1ba54d3.png

    量子科技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南昌、九江等為重點,依托量子通信網絡及量子可信云等新型基礎設施,開展量子保密通信等未來網絡設施建設,構建量子基礎研究、量子應用研究、量子技術應用產業鏈。加強與中科院量子領域科研團隊合作,推動量子計算與量子密碼、量子機器學習算法、光量子器件基礎理論、量子精密測量與量子導引、量子照明等量子科學與技術前沿問題研究。加快引進國內一流科研團隊及龍頭企業,開展“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的研發應用,在量子密鑰分發器、量子路由器、量子交換機、量子隨機數發生器、量子激光器、光量子探測儀等領域實現突破。加快推動量子通信應用,通過深化應用打牢產業基礎。


    7650cdbe324d58c0410a28b2eedbfa96_010d7274a08b4461b3c1e19e89de89a1.png


    (二)未來新材料。


    1.稀土功能材料。


    發展方向。充分發揮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等優勢,發展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高豐度稀土永磁材料、高矯頑力低重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儲氫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稀土尾氣凈化催化劑及器件、稀土激光晶體材料、稀土合金材料及零部件、稀土永磁電機、高端稀土陶瓷等,建設世界級中重稀土新材料及應用研發生產基地。


    16924c5e04feab2cd3070628d6c9a0ea_c53e2658524143f983cde9aace4a5f73.png

    稀土功能材料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贛州等為重點,啟動稀土高效綠色提取與功能新材料重大基礎研究專項,加強多學科、跨行業協同研發能力,突破先進稀土功能材料的核心制備技術、智能生產裝備、專用檢測儀器及其應用技術。以“中國稀金谷”一核兩區(贛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重點,實施招大引強工程,突出“大企業引領、大項目帶動”,全力打造稀土永磁電機產業園,擴大以稀土功能材料和器件為主的應用產業規模。大力推廣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綠色無銨提取工藝技術。


    cd4dc9bea4b6a78d610a2b805852b381_617de069e7654109b0a62dbbbdf29297.png


    2.高性能金屬材料(銅、鎢)。


    發展方向。發揮江西有色礦產資源儲量和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優勢,聚焦銅、鎢產業,重點發展無氧銅、高性能銅粉、壓延銅箔、電解銅箔、高性能銅合金超微細電子線材、高強高導和高強高彈銅合金,以及高純超細超粗鎢粉末、特色鎢基材料、硬質合金制品和精深加工與成套工具等。支持發展稀貴稀散及合金材料。


    7893830dd6386791aeb5471c3f4b9a86_065e67be82f14cb797aa3ae8a86129f7.png

    高性能金屬材料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圍繞鷹潭打造“世界銅都”,推進環保銅合金、超細銅線用高品質合金、稀土銅鐵合金等高性能銅合金材料生產關鍵技術及新型銅合金品種研發,不斷延伸發展“電解銅—銅帶、銅箔、銅線(桿)、銅管、銅合金—銅基功能性材料/結構性材料”產業鏈。圍繞提升贛州“世界鎢都”品牌,加大高端鎢深加工產品研發力度,突破復合碳化鎢基涂層材料,復雜巖層、深部鉆探用新型結構硬質合金等瓶頸,發展精細化、模塊化、組件化鎢產品,不斷擴大鎢終端應用。積極開展稀貴稀散金屬綜合回收,做大高性能半導體熱電、光電、耐熱合金等新材料。


    6e7aaa0f6341b17f4a22f649b1da0f44_0a946eecee2c4096ac62f728f9daf0ff.png


    3.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


    發展方向。依托現有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集群(基地)和重點玻纖企業,以纖維研制生產和復合材料擴大應用為發展主線,建成較為完整的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特色產業體系。做優陶瓷高端材料、有機硅新材料。做大高性能半導體熱電、光電、耐熱合金等新材料。


    b83efd0a39cf23439e8a18b01ea273ec_0f747d83417048ee8685e3b30824cd86.png

    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九江和贛州為重點,突破高性能纖維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成套裝備技術、工業級復合材料應用成套裝備技術、配套工業基礎軟件技術等,構建“技術—裝備—應用”三位一體驅動模式。面向電子信息等行業發展需求,重點開發低成本、高性能玻璃纖維及制品,以及耐熱、耐候、防污等有機硅新材料產品;面向新能源、航空和軌道交通等領域的發展需求,加快布局發展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重點發展高強、高韌性、易成形等無機纖維,大尺寸異形截面復合材料制品,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陶瓷基復合材料等,強化關聯產業配套能力,提升碳纖維復合材料產品質量穩定性,拓展碳纖維復合材料工業領域應用市場。


    74c7a56343e441758b385d6e71183b32_e4e7e0c6f96e4dd29c1277301096b74a.png


    4.石墨烯材料。


    發展方向。需求牽引和技術推動相結合,集中優勢資源,聚焦主攻方向,深化產學研用合作,重點發展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底單層石墨烯、硅片基底單層石墨烯、化學氣相沉淀石墨烯膜、石墨烯粉體、石墨烯微片及衍生物、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大尺寸單晶石墨烯薄膜、氟化及官能團化石墨烯等。


    f63c2f794490b9000210b6042b8479a1_44b585955cfc444892355467316b4973.png

    石墨烯材料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九江和上饒為重點,針對石墨烯產業化應用的關鍵上游材料及其設計研發、重點制造環節和重點配套環節,推動與先進地區的跨區域協同發展。重點發展系列化、標準化、低成本化石墨烯粉體材料及其改性材料,低成本石墨烯薄膜及基于石墨烯薄膜的制品,實現高質量石墨烯及其他二維材料制備。在石墨烯量子點新材料、觸摸屏、射頻天線、傳感器、光電子器件、微電子器件、微機電器件等領域加強先導研發布局。


    50daab3e50dbd8af385778428cf90949_aa23d5eeb86148548a9bc42400c18e0d.png


    5.碳納米管宏觀膜與連續纖維。


    發展方向。發揮我省技術研發優勢,深化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重點發展碳納米管宏觀連續體及以此為基礎的先進碳納米復合功能膜、防輻射材料、電磁屏蔽材料等。


    6c0508a0da746819202d3e9e31986c83_6d5b1b77045e4c3aad8bfcaa3be371db.png

    碳納米管宏觀膜與連續纖維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南昌和九江為重點,突破碳納米管宏觀連續體的生產,實現其批量、自動生產技術,發展以碳納米管為基元,組裝大面積、超輕、柔性碳納米管宏觀膜和高強度、吸附性好的碳納米連續纖維。利用其優異的導電、導熱及超輕性的特點,開發以其為基礎的抗電磁干擾器件、太赫茲探測器、安檢儀器、質量檢測儀器等。


    9df8d9bce732f495c9717d082961e42f_b0a1734a01e74f678081037026dfb76a.png


    (三)未來新能源。


    1.新型儲能(鋰電、光伏)。


    發展方向。發揮江西鋰電、全釩液流電池及其儲能系統產業基礎優勢,重點發展高能量比、高可靠性的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推動新型儲能高質量、規模化發展。


    ff7e797c36e6964ccbeef027720d5333_a6628d419e7844eb970c89a397a5ff36.png

    新型儲能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上饒、宜春為重點,推動源、網、荷、儲各環節的新型技術應用和運行模式創新,鼓勵發電側儲能等新型能源利用方式,探索“新能源+儲能”發展模式。加快建設培育穩定的、與分布式新能源應用及區域智能微電網建設融合的新能源領域儲能市場。支持鋰電池、釩電池等二次電池在光伏、風力等新能源發電配建儲能、電網調峰調頻通信基站儲能等推廣應用,開展綜合性儲能技術應用示范。加快提升電池材料性能品質,推動高性能鋰電池研發制造。支持開展砷化鎵多層空間電池、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等前沿光伏電池技術研發。支持將新型儲能納入綠色金融體系,推動設立儲能發展基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99bf87f7dd9fe11b978cc8f7d1cfdd2e_bd234ce8554747c8a11d1b8d5a300e28.png


    2.氫能。


    發展方向。搶抓能源革命機遇,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發展“綠氫”制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打造氫能多元應用示范高地,氫能產業發展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3d6e5c98cf78bbe3427b03d9fe617b4b_3e0c0b8d61a544ec946186f57089277e.png

    氫能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南昌、九江等為重點,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相結合,發展壓縮機、加氫機、高壓儲槽儲罐等高精尖氫能裝備制造業。發展工業尾氣制氫、電解水制氫(光電、風電、調峰電)和生物質制氫等多元制氫模式。以安全可控為前提,探索固態、深冷高壓、有機液體等儲運方式應用。穩步推進氫能多元化示范應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氫能產業發展的商業化路徑。加強電堆核心零部件系統集成。加強關鍵原材料研究,鼓勵企業結合自身優勢,與具有先進技術的國內外質子交換膜企業聯合開展研發、生產。積極開展稀有金屬在提升質子交換膜、催化劑性能等方面研究,促進關鍵材料技術產業化。


    23d1d3d0001d5fc6734644a41f27f702_f32ca2b6e83247e5a45c95ccdc49bdf4.png


    3.先進核能。


    發展方向。全面做好核電廠址保護工作,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穩妥推進核能綜合利用,加快商業化先進核能技術攻關,開展裝備研制以及新型核工程材料研發應用,探索推進智能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等自主創新示范項目、多能融合示范應用等項目。


    3039bbf66dc9cb747a81e70e350ca1db_23075faebdbe4dca805877e47d076ef9.png

    先進核能產業鏈示意圖


    發展重點。依托重點區域,鼓勵開展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等新一代先進核能系統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核能全產業鏈上下游可持續發展,鼓勵和引導發展核電配套裝備研發制造,開展核電焊接材料、核級翅片管國產化研制,鼓勵發展核級管道、閥門及關鍵配件等產業。推動核科技在民用領域的示范應用。


    b18a29e133c429cbaaf7510e0d0f341a_e3555cb41c86405eacbccef7ffe9c2a6.png


    4.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


    發展方向。結合江西傳統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通過政府引導,開展CCUS試點項目,發展全鏈條集成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地質封存示范等。


    8d84a6467b618deb8f24ab086f998af0_b2b868a2bb0a475aab4ae75b5f814413.png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依托產業重點區域,支持開展化工、水泥、火力發電等行業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大規模全鏈條集成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探索利用礦坑資源優勢挖掘二氧化碳封存潛力。開展燃燒后二氧化碳捕集、驅油與封存一體化示范、燃燒前捕集與封存示范、富氧燃燒富集利用或地質封存示范等。推進CCUS技術與氫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集成耦合,形成一批低成本、低能耗CCUS技術和負碳技術。


    e710b4cc11323cf9092e12716c50dc14_932b0df36b6f481483c55909d4ea7499.png


    第二節做大做強三大先導型未來產業


    以技術引領、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為核心,在未來生產制造、未來交通和未來健康產業細分領域搶灘換道,打造新賽道,釋放新潛能,筑牢新優勢。


    (一)未來生產制造。


    1.智能機器人。


    發展方向。以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為抓手,強化服務機器人和智能醫療機器人領域布局,加快突破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推動機器人整機、零部件與系統集成協同發展。


    5617503e01588ceb4e9973391d2399ef_73adfeb0e1ee4bacb58e5fd0431b7b21.png

    智能機器人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南昌、九江、吉安、贛州、新余等為重點,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突破機器人系統開發、操作系統等共性技術,以及研發仿生感知與認知、生機電融合等前沿技術,構建智能機器人創新生態和發展體系。大力發展智能裝配、重載物流、智能協作等工業機器人,以及弧焊及復合焊接、關節型噴涂、精密及重載裝配、平面關節型搬運等專用機器人。支持研制服務機器人分布式操作系統,發展教育娛樂、醫療康復、養老陪護等特定應用場景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布局研發微尺度手術機器人、單孔內窺鏡手術機器人、康復干預與輔助機器人等智能醫療機器人。


    e318802dc611e55204aae473dd19e87c_c88b8d1d555c4125962e7ac0f36bdb5f.png


    2.增材制造。


    發展方向。以重大技術、產品創新突破和示范應用為重點,加強金屬材料增材制造裝備、非金屬材料增材制造裝備、生物材料增材制造裝備、核心器件及3D(三維)打印金屬基材料等產業領域分類引導,構建企業集聚、項目集合、產業集群、要素集約、創新集成的增材制造產業生態體系。


    1907675cab01ca0ebf825af470cc7139_ed3b60e0c6b94d4ebc87f2df7b6764bb.png

    增材制造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南昌、九江、宜春、贛州、鷹潭等為重點,支持和推動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在江西設立分中心,積極對接中國增材制造產業聯盟。加強各類專用裝備、核心器件、軟件及專用材料攻關研發,提高主流技術裝備集成創新水平和供給保障能力,形成一批專用材料牌號。將增材制造技術裝備融入全省工業產品的開發設計、模具制造、零部件直接制造、再制造等領域。鼓勵和支持增材制造企業積極申報國家增材制造應用試點示范項目、“增材制造與激光制造”重點專項。支持增材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搭建增材制造云平臺。


    d77ab41e466e82b2ec817cfe75f2a8a7_d8e253efd28348cba7ee26ab7a4f85bb.png


    3.智能制造系統集成。


    發展方向。引進培育一批具備較強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產品供應商、服務提供商和系統集成商,以生產工藝流程的局部解決方案為突破,推進工業軟件研發應用,培育工業大數據應用軟件、能耗數據實時監測與診斷分析軟件和區塊鏈應用系統,推動裝備、數控機床、自動化、軟件和信息技術等領域企業協同創新發展。


    5e6ddf460a0bf117cb3850ff59761df5_4544aec6d9ec4b3fad6685541c07ce72.png

    智能制造系統集成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南昌、上饒、吉安、贛州、鷹潭等為重點,支持產學研用聯合體、產業創新聯盟和行業協會、裝備制造企業、軟件服務供應商等通過技術資源整合、裝備智能化升級等方式,發展成為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支持開發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全過程各環節的核心軟件,形成一批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的新型工業軟件。發揮省內科研院所支撐服務功能,開展智能制造診斷技術、分類指導、智能化改造路徑等專業化服務。


    d17296a5c55b3c9470831166afddfbb4_d2bdd12cdbec49e4b614714b515faa72.png


    (二)未來交通。


    1.智能網聯汽車。


    發展方向。搶抓汽車產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發展機遇,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建立“人—車—路—云”高效協同機制,推進整車企業跨界融合創新,建成智能車輛、信息交互、基礎支撐等細分領域產業鏈。


    3d5941ef8658cef31fffb2c9744d8df6_b99f5828819f4b1b885e462e42b7968f.png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南昌、上饒、景德鎮、撫州、宜春等為重點,引導企業前瞻布局關鍵技術,支持整車企業與互聯網、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企業深度合作。鼓勵開展復雜系統體系架構、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控制、人機交互及人機共駕、車路交互、網絡安全等基礎前瞻技術研發,推進車載高精度傳感器、車規級芯片、智能操作系統、車載智能終端、智能計算平臺等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加強數據互聯互通和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建設智能網聯汽車仿真測試平臺。探索示范應用模式,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在物流、公共交通、環衛等場景應用示范。


    92d53d250bc156c9d04fb540deadfebf_ed772fd9644841ff8b93e98c21d0f8e7.png

    2.未來航空。


    發展方向。筑強航空產業發展優勢,拓展大飛機部件、機身集成制造以及航空電子發展能力,加快布局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等新興產業領域,打造一批城市空間交通示范城市,建設通用航空業發展示范省。


    b7ed60dc1e29dcd35bfd319c727d6c69_cdc5a1c2b79343e8aaa66771333b591f.png

    未來航空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南昌航空城、景德鎮航空小鎮為依托,圍繞C919大飛機、ARJ系列支線飛機、CR929寬體客機、軍民教練機、直升機、中高端公務機等,加快招引國內外龍頭企業,深度融入國際國內航空制造分工體系新格局。以南昌、九江、景德鎮等為重點,組建江西省航空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省部共建航空應急救援重點實驗室,多主體創建航空智能制造研究院。突破垂直起降、短距離起降通用飛機,以及純電動、混動通用飛機等技術,探索開展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商業場景應用。以南昌、上饒、贛州、景德鎮、吉安等為重點,加快發展自主可控基礎軟硬件、整機及外設,在通航、旅游、智慧市政等領域形成一批重點場景應用。


    7908c2aab81dcd6d657c83463f94f92c_623f3eec031f47e19ff8e01b943b2b0b.png


    3.中低速磁懸浮列車(新型高效智能永磁磁浮軌道交通)。


    發展方向。發揮稀土功能材料等自主可控技術優勢,鼓勵全面深化與行業龍頭企業和大院大所的戰略合作,加強無人駕駛、精確定位、傳感融合、云計算等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研發,加快推進布局永磁磁浮軌道交通示范應用和產業化。


    99c6a96abbc0aba28e426e6417eb9a76_6ff1324f2dc3405ba8d001ca9d9dd709.png

    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贛州、吉安、南昌等為重點,支持省部共建永磁磁浮技術與軌道交通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鼓勵政產學研用金緊密結合設立新型研發機構,建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體制,突破并完善稀土永磁懸浮系統、直線電機牽引驅動系統、智能定位與通信信號系統、運行控制與安全保障系統、軌道支撐與牽引供電系統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支持有條件的地區謀劃建設新型高效智能永磁磁浮軌道交通產業園。探索在景區、機場接駁、商務中心、特色小鎮等常規環境以及沿江、環湖等特殊環境的產業化應用,形成示范帶動。


    b8ac2bdf45a4c898adc2522c28fe27c3_5f69b021d2ca4047bff1b6d1281ffe89.png


    52d83b41387d21ffcb389b9c8984c5d0_b547079a09c64c559da2d83e7b5d8af5.png


    (三)未來健康。


    1.生命科學。


    發展方向。發揮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七大產業集群及各類產業創新載體的牽引作用,抓住免疫治療、基因編輯、核酸藥物、腦機融合等生命科學技術加速從實驗走向應用的契機,加速培育壯大一批本土創新型企業,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建設具有國內影響力的生命科學創新高地。


    e274d061d367be05d4b5cefefe6c2ee8_9e88f63f8ca14c7cb0ec68d0cfcbfb56.png

    生命科學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依托南昌等重點區域,推進國家級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攻關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腦科學、再生醫學等核心技術。支持生物大分子的修飾、相互作用與活性調控,手性物質精準創造和功能發現與應用。支持發展基因編輯、拼裝、重組等技術,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工業應用。積極搭建基因測序云服務平臺,實現基因測序服務的降本、增效和創新。布局發展腦圖譜技術、腦診治技術、類腦智能等領域,積極開展類腦算法基礎理論研究與前沿技術開發,實現腦機融合技術在重大腦功能疾病診斷、治療、康復的臨床應用,探索建設“類腦智能”產業發展先導區。探索開發腦機接口系統、高生物相容性的植入式生物芯片、腦電圖掃描儀等核心部件。


    7af7c013c20fd815178674c6c203661d_9d3d3f13861c44e7946180a1be828a97.png


    2.生物技術(醫藥、農業)。


    發展方向。依托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中國(贛州)青峰藥谷等載體,布局建設國家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加快基礎生物技術和突破性關鍵技術研究,提升研發能力和生產制備技術水平,引導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制造和現代化養殖等領域高質量發展。


    3f8a04cda22d4f5753eee3bb0dcd12dc_648d8f1e35d3420180d410b35df2b375.png

    生物技術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南昌、撫州、宜春、吉安、贛州等為重點,扶持壯大疫苗產業,開發重大傳染病疫苗、多價宮頸癌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肝炎疫苗以及大分子藥物等。支持發展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等血液制品、抗血清制品與抗體藥物。加快發展細胞產業與再生醫學,布局生長心血管、生物護膚等再生醫學項目。發展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發揮贛味中藥材品牌以及“樟樹幫”“建昌幫”中藥飲片傳統炮制技藝等優勢,鼓勵挖掘經典名方,開發復方、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中藥新藥。發展體外診斷試劑、配套儀器及關鍵原材料等技術和產品,推動生物3D打印技術、數據芯片等新技術應用。支持發展靶標發現技術、動植物品種的設計技術、蛋白質規?;蛛x純化技術、干細胞定向誘導技術、新一代工業生物技術等。提高生物制造產業創新發展能力,構建生物制造核心菌種與關鍵酶創制技術體系,推動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學品、新型發酵產品等規模化生產與應用。加強基因芯片育種技術(“中芯一號”育種新技術)的研發推廣,推動地方豬等遺傳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


    80f0389bd1af018581d55a6dbfaecea0_d3f50d2e2e9c47d48afb2c43fd849720.png


    3.功能食品。


    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天然產物與功能食品重點實驗室等優勢,實施“硒+X”發展戰略,打造全國一流的“4D富硒功能農業”。


    c507ca846d50c4b86159586441dbbbdd_2a405cc084514b9fa7a7af3c382dd9b1.png

    功能食品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萍鄉、贛州、宜春、上饒和吉安市等為重點,加快發展富硒稻米、富硒水果、富硒蔬菜(竹筍)、富硒油菜、富硒茶葉、富硒禽蛋等產業。大力發展運動營養食品、老年食品、特殊人群專用健康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中藥功能食品和功能性益生菌制劑、發酵劑等功能性食品。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工園和物流中心,構建“硒+農業、物流、物聯網”的線上、線下服務體系,建設全國知名富硒產品交易中心、區域大數據智慧物流中心。鼓勵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加強合作,建設一批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的富硒功能農業園區。


    ed4fc311acb1b4ce8eff7be40582f24d_b364d923711746139cfe1a004c4cc624.png


    4.智能醫療。


    發展方向。加強基于醫療衛生健康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加快VR、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衛生健康的融合,發展智能診療系統、智能治療輔助系統、個性化診療決策支持系統、智能家居養老解決方案、智能健康管理系統等,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


    acbc7c526ead8532db93cae32e952ed1_dc4925cfc06f4d0593ba757d8d2bc376.png

    智能醫療產業鏈圖


    發展重點。以南昌、上饒等為重點,發展智能診斷、智能治療、智能養老、智能健康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鼓勵發展“互聯網+健康”,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突破醫學自然語言處理、文檔語義識別等技術,發展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推進智能影像識別、病理分析、輔助診療、中醫辨證論治等的研發和示范應用。構建數字病人,模擬患者溝通、手術解剖等醫療場景,推進AR/VR、計算機可視化等技術在治療規劃、外科手術、微創介入、活檢穿刺等環節的應用。全面推進“智慧醫院”建設。


    ecd0ca9355094e04ece49d5ea90bd5f9_2a9a9a09399441c092ac5c72b8017666.png


    4445e65cfaee47d8aa7762baca9ec69b_e7c04bf9d8904c7f84c27b772a051738.png

    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細分領域分布圖


    第四章重點工程


    圍繞加快“3+3”未來產業鏈群發展,堅持以關鍵突破帶動全面發展、以重點提升推動體系發展,大力實施“三突破兩提升”五大重點工程,點、線、面、體立體化推進,為未來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生態。


    第一節技術攻關及成果轉化突破工程


    加強關鍵共性技術供給。實行關鍵共性技術“清單制”。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面向未來產業鏈群,瞄準世界前沿技術,分行業、分領域、分層級動態發布重點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需求清單。系統推進重點領域攻關突破。完善“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支持機制,對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動產學研用多主體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支持碳中和關鍵科學問題、量子信息科學、儲能新材料和醫藥(中醫藥)等方面的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研究。推進國家實驗室創建。支持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牽頭籌建稀土國家實驗室,積極爭取國家實驗室在江西設立基地,在鎢和稀土、航空、農業等領域組建全國重點實驗室。謀劃籌建江西未來產業發展研究院,加強對未來產業相關技術領域的探索性研究,主動對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鼓勵更多本土企業團隊參加,以前沿技術成果支撐江西未來產業發展。


    高標準推進區域協同創新。圍繞未來產業發展重點領域,鼓勵加強與國內科技資源豐富地區的創新協同,深入推進高校之間、校企之間、產學研之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強區域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結合“3+3”未來產業鏈群布局創新鏈,以省內外最具優勢地位的科研機構作為核心平臺,并由核心平臺的依托單位牽頭,聯合業內優勢科技力量組建科技創新聯合體,組織開展產業鏈共性關鍵技術攻關,著力提升產業鏈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支持開源社區、開源平臺、開源項目發展,打造多元化參與、網絡化協同、市場化運作的集成創新生態體系。加強高水平創新載體建設,高標準打造中國(南昌)科學島,高標準推進南昌航空、VR等科創城建設,形成“一核十城”協同創新區域格局。


    促進技術創新成果高效轉移轉化。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發揮中科院贛江研究院等大院大所作用,主動對接發達地區科技創新資源和科教中心城市,推進科技創新成果源頭對接,強化前沿技術測試驗證和演示體驗功能,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和中試基地。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探索以企業為主體,承接科技成果外溢轉化、帶動承接地企業和產業創新發展的新模式。著力發展技術轉移服務,暢通科技成果的發現、孵化、產業化全過程。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建立健全專業化技術轉移服務體系。


    第二節數字賦能及產業能級突破工程


    打造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建設先進泛在的網絡基礎設施。推動5G商用部署和規模應用;高標準運營南昌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全面推廣千兆光纖網絡,全面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統籌建設協同集約的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南昌、贛州、九江、宜春、上饒等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積極主動融入“東數西算”布局,科學布局一批算力中心、邊緣計算節點、區塊鏈節點等,建設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礎設施,支撐“智能+”發展的行業賦能能力。


    開展場景示范及模式融合賦能。支持未來產業各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獨角獸、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等開展工業大腦、機器人協助制造、機器視覺工業檢測、設備互聯管理等場景創新,參與城市、產業場景建設,通過場景創新實現業務成長。支持建設高精度、可交互的虛擬映射空間,推進城市數字孿生體建設,虛實融合推進智能制造、醫療健康、數字城市和協同辦公等領域發展。推動類腦智能、量子計算等新技術與現有產業的嫁接應用和融合互動,搶占未來產業競爭新高地。聚焦交叉創新產業,在數字健康、數字文創、智慧家居、智慧能源、數字降碳等領域打造融合賽道。堅持應用牽引,大力推進人工智能、5G、數字孿生、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全鏈條、全要素賦能制造業發展,系統推進實體產業數字化普及、網絡化推廣和智能化示范。建立完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強化網絡空間安全建設能力,提高網絡安全保護能力,優化網絡空間安全生態環境。


    第三節先導試驗區培育突破工程


    建設傳統產業裂變生長先導試驗區。圍繞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紡織、鋼鐵、船舶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服務化為導向,推動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賦能型未來產業(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重塑傳統產業發展新優勢。支持南昌、上饒、吉安、宜春等裝備制造業,鷹潭銅產業,贛州家具及鎢、稀土產業,九江石化產業以及重點區域鋼鐵產業開展“未來產業+”應用示范,建設未來技術早期應用場景,示范帶動全省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建設新興產業接續衍伸先導試驗區。深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新興產業關鍵核心(共性)技術創新轉化應用,支持多技術路線平行探索和交叉融合,聚焦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領域,著力構建引領發展的新興產業生態,開啟“技術催生新需求”和“需求引導新技術”雙向通道,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支持九江電子元器件、景德鎮數字文創、宜春智慧新能源、新余智能安防、萍鄉綠色煙花爆竹等特色產業運用未來新技術、新模式,實現集聚發展、能級提升。


    建設未來技術孵化培育先導試驗區。加強省級及以上專業類科技企業孵化器、專業化眾創空間等科技孵化機構建設,打造“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產業鏈培育模式,推廣“投資+孵化”模式,推動未來技術孵化,做強做優做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支持數字經濟“一核三基地”創新引領區建設,支持贛州發揮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優勢,打造贛深數字經濟走廊。支持九江及共青城發揮已有產業資本、無人機、氫能等領域的基礎優勢,多元化開發未來技術跨界應用場景,試點“未來社區”,促進未來產業在生產生活等重點領域應用迭代。


    第四節重點要素政策集成提升工程


    加強重點要素支撐保障。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大人才、資金、數據、土地等支持力度。定期發布未來產業人才需求目錄,實施服務人才托舉工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提升計劃和“遠航工程”專項,集聚一批高層次人才和團隊,鍛造“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隊伍,把江西打造成為天下英才的重要首選地。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用好省級相關專項資金,統籌安排支持未來產業重大產業項目、先導試驗區、重大研發平臺等建設。發揮省現代產業引導基金作用,創設未來產業發展基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未來產業鏈群建設。創新發展科技金融,建立省科技創新基金與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等金融資本的聯動機制,多渠道加大對重大科技項目的支持,加速科技項目成果產業化。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強化數據資源匯聚融合、創新應用、交易流通,加快推進省大數據交易中心建設。強化未來產業發展空間保障,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新建一批各具特色的未來產業基地和園區,建成一批集聚度高、關聯性強、帶動效應好的產業集聚區。多措并舉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保障未來產業發展合理能耗需求。


    加強政策集成扶持。系統性、整體性綜合集成不同產業政策工具,省市縣上下聯動、部門統籌協調促進政策資源向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傾斜,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新政策實施“觀察期”和老政策退出“過渡期”制度,強化政策實施效果評估,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完善決策體系,建立“行業聯盟(協會)+公共服務平臺+產業先導區+龍頭企業+專項基金+人才政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立體化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整合資源支持未來產業集聚發展,形成強大有效的閉環系統。加強產業橫向跨界協同合作,支持各設區市根據自身基礎和特色,加快出臺引導本地未來產業發展政策,在落實和推進未來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基礎研究、應用場景等方面實現分工協作、各展所長。


    第五節高水平開放合作提升工程


    強化國際交流合作。充分依托世界VR產業大會、世界贛商大會等重要平臺,深化與國際一流科研機構、著名大學、高端企業的合作交流,推動科技園區、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聯合實驗室和產業化基地等平臺建設,策劃和實施一批“項目—人才—基地”相結合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搭建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臺,圍繞未來產業重點領域,支持國際高端學術會議、專業論壇在贛舉辦或永久性落地,鼓勵企業參加國際展會和技術交流活動。支持龍頭企業建設離岸創新中心,打造全球性研發網絡。


    深化區域合作對接。高標準建設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等區域戰略,建立省際創新成果轉移統籌協調機制、重大承接項目促進服務機制等,探索跨區域協同創新模式。依托海峽兩岸(江西)產業合作區、贛湘邊區域合作示范區、浙贛邊際合作(衢饒)示范區、九江長江經濟帶產業升級示范區等,積極推進產業轉移轉化、應用示范及產業化。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寬領域引才引智體系,探索在北上廣深等科技先進地區組建未來產業“創新飛地”,前瞻集聚利用異地創新要素。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全面加強黨的領導


    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全面貫徹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要求,建立健全黨委研究部署未來產業發展的決策機制和協調機制,切實提升貫徹“三新一高”要求、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容錯糾錯機制,保護各級干部推動未來產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各地、各相關省直部門要把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擺上重要戰略位置,加強前瞻研究謀劃,積極靠前推動發展。加強未來技術應用倫理治理,引導未來產業加強誠信倫理自律,推動科技向善、科技為人。


    第二節強化組織推進實施


    依托江西省工業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建未來產業培育發展推進工作機構。發改、教育、科技、工信等相關省直部門要主動加強與國家部委對接匯報,爭取未來產業發展的指導支持,爭取未來產業相關專項在江西試點。抓緊研究制定實施未來產業專項行動計劃,分解細化培育發展工作。探索在全省范圍內比選若干個試點市縣,開展先導試驗區培育發展先行先試,力爭盡快取得突破、推動發展。支持市縣依托產業基礎,積極探索發展各具特色的未來產業細分領域。圍繞未來產業重點領域,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等組成未來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對政策制定、規劃實施、項目推介等方面進行指導,為項目的進展與成效提供咨詢、論證,并就相關重要事項提供咨詢、服務和支持。


    第三節加強監測評估引導


    在加強研究和借鑒國家及相關地區未來產業統計分類的基礎上,加快構建江西未來產業指標統計機制。抓緊研究制定未來產業監測評估實施辦法,建立健全未來產業發展規劃監測評估工作的適用范圍、評估結果反饋應用等工作機制,定期發布未來產業運行情況報告。強化對市縣監測評估工作的指導,增強未來產業規劃監測評估工作整體性、系統性。探索建立通過第三方對全省未來產業發展情況進行監測、分析和評估機制,統籌和綜合運用不同評估內容,最大化發揮評估效益,引導未來產業穩健加快發展。


    第四節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高效促進知識產權運用,提升知識產權服務水平,努力推動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改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的準入管理,營造有利于未來產業發展的誠信、規范、公平的市場環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建立產業鏈科技創新聯合體,鼓勵支持民營科技企業承擔政府科研項目和創新平臺建設,促進外資企業融入本土創新體系。加強各級黨政干部未來產業體系相關知識的系統教育培訓,實施企業家未來產業科技融合應用培訓,提升發展未來產業推進能力。圍繞公眾廣泛關注的未來產業相關技術、產品、消費等領域,推動科普內容豐富化、多元化,滿足公眾對未來產業的知識需求。強化未來產業發展政策的解讀與案例的宣傳引導,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和典型,形成有利于推進未來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發展重點。以上饒、宜春為重點,推動源、網、荷、儲各環節的新型技術應用和運行模式創新,鼓勵發電側儲能等新型能源利用方式,探索“新能源+儲能”發展模式。加快建設培育穩定的、與分布式新能源應用及區域智能微電網建設融合的新能源領域儲能市場。支持鋰電池、釩電池等二次電池在光伏、風力等新能源發電配建儲能、電網調峰調頻通信基站儲能等推廣應用,開展綜合性儲能技術應用示范。加快提升電池材料性能品質,推動高性能鋰電池研發制造。支持開展砷化鎵多層空間電池、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等前沿光伏電池技術研發。支持將新型儲能納入綠色金融體系,推動設立儲能發展基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最新評論
    0人參與
    馬上參與
    最新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国产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美女被免费视频网站a| 青青草原免费在线| 麻豆国产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在线看片你懂的|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bt|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成熟女人特级毛片www免费| 婷婷无套内射影院|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视频| 日本三级黄色网址| 天堂岛最新在线免费看电影|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性生活大片免费观看| 日韩爽爽爽视频免费播放|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日韩在线免费视频|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高潮A∨猛片| 99爱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绿巨人晚上彻底放飞自己| 在线麻豆国产传媒60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不卡|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bt| 午夜激情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小受bl灌满白浊夹多人4p| 激情黄+色+成+人| 天天摸天天舔天天操| 99精品视频观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麻豆| chinese男子同性视频twink| 四虎www免费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