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是資源大省,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積極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經濟總量年均增長7%。8月31日,中共青海省委舉行“中國這十年·青海”主題新聞發布會,中共青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信長星強調,在新的征程上,青海將不斷推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設綠色發展、生態友好、創新開放、文明和諧、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現代化新青海。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以綠色低碳為導向,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一是鹽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資源,也是國家的戰略資源。青海瞄準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的目標,推動鹽湖資源產業鏈不斷壯大,基本建成“鉀、鈉、鎂、鋰、氯”五大產業集群,2021年全省鹽湖產業產值達332億元,同比增長46%。高純氧化鎂/晶體材料生產技術填補國內空白,成功研發新型鎂基超穩礦化、土壤修復材料,建成國內首條生產線,有效保障綠色優質高效農業的發展。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全國1/3的鋰電池出自青海。鉀肥則是糧食的“糧食”,青海生產的鉀肥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是青海巨大發展優勢是清潔能源。青海著力推動清潔能源開發、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儲能多元打造,已建成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目前,青海清潔能源裝機占全國的18%。全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可溯源綠色大數據中心等一批項目相繼建成。世界首條以輸送新能源為主的輸電大通道建成運行,北京大興機場用的就是“青海綠電”。自2017年以168小時一舉打破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以來,青海連續六年刷新這一世界紀錄,2022年達到5周全清潔能源供電。
中共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曉軍認為,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是能源革命賦予青海的時代機遇,更是青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發展清潔能源產業,青海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巨大潛能,主要體現在水豐、光富、風好、地廣,且具有互補性。一是水豐,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位居全國第五,黃河上游是全國十三大水電基地之一,調節性能十分優越,水能技術可開發量2585萬千瓦;二是光富,全年日照時間達2500至3650小時,太陽能資源理論可開發量35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位居全國第二;三是風好,風能技術可開發量7555萬千瓦,是我國第四大風場;四是地廣,可用于新能源開發的荒漠化土地10萬平方公里以上。同時,青海地熱能、天然氣、頁巖氣儲量豐富,鹽湖鋰資源和鹽類資源優勢顯著,為電化學儲能和光熱發電產業發展提供了優越支撐條件。
目前,青海以服務全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己任,扎實推動清潔能源開發、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清潔能源替代、儲能多元打造、產業升級推動、發展機制建設“六大行動”,努力將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以綠色低碳為特點的清潔能源高地建設正在書寫未來、走在前列。青海的目標是到2030年,全省風電、光伏裝機1億千瓦以上,清潔能源裝機超過1.4億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