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界面蒸發的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具有低成本、節能、環境友好等優勢,是一種可持續的淡水獲取技術,可一步直接從海水中制取飲用水。該技術適用于中大規模淡化廠(沿海地區、海島)和便攜式凈水裝置(農村、野外、海上船只、海上作業平臺等)。近年來,隨著各類高效蒸發器的研發,太陽能轉換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已經接近商用價值。然而,同傳統的海水淡化技術一樣,都面臨著鹽分污染問題,不可避免地影響蒸發器的性能和壽命。
西安交大電信學部闕文修教授團隊是最早從事該領域研究的團隊之一,針對這一問題,在早期研究工作(Materials Horizons2018,5,1143-1150、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8,6,16196-16204(ESI高被引論文)、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9,373,955-962)的基礎上,綜述了目前光熱材料的各類阻鹽技術,分為清洗、擴散、排斥、收集四種技術(圖1),以“Innovative Salt-blocking Technologies of Photothermal Materials in Solar-driven Interfacial Desalination”為題發表在國際材料學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21,9,16233-16254,影響因子12.732)上。
圖1光熱材料的各類阻鹽技術
進一步綜述了現有蒸發系統的全部阻鹽策略,分為人工移除(包括清洗、收集)、屏蔽效應(包括疏水效應、雙面膜、離子排斥)、勢場液流驅動(包括夜間自溶解、反向自擴散、單向液流、馬蘭戈尼效應)(圖2),分析了各種阻鹽機制的優缺點,展望了該領域的挑戰和機遇,最近以“Recent AdvancedSelf-Propelling Salt-Blocking Technologies forPassive Solar-DrivenInterfacial Evaporation Desalination Systems”為題發表在國際能源領域權威期刊Nano Energy(影響因子為17.881)上。該工作有望為設計和開發高效耐鹽太陽能海水淡化系統提供借鑒意義。
圖2太陽能蒸發系統的全部阻鹽策略
上述工作是在電信學部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電子陶瓷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闕文修教授和楊亞威助理教授指導下完成。電信學部巴基斯坦留學生Fahad Nawaz為上述第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生盛敏豪為第二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楊亞威助理教授為兩篇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闕文修教授為兩篇論文的通訊作者,西安交通大學為唯一作者單位。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趙石焓作為參加大學生創新訓練“基于太陽能驅動界面蒸發的海水淡化”的本科生,深度參與了兩篇文章的整理和寫作過程。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等項目的支持。
闕文修教授團隊長期致力于納米復合材料的新能源與環境應用研究,該研究工作是闕文修教授課題組在太陽能轉換領域多項研究成果發表在ACS Energy Letters,ACS Nano,Materials Horizons,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國際著名期刊后的又一重要進展。
文章1鏈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1/TA/D1TA03610F#!divAbstract
文章2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2100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