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加快發展新能源,是持續優化湖北省能源結構,保障能源供應安全,轉變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亟待超前研究謀劃新能源消納工作,在全社會形成新能源消納合力,避免出現棄風棄光現象,促進電力結構調整,最大限度以清潔和綠色方式保障電力充足供應。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肖黎春接受了中國能源報記者專訪。
中國能源報:3月1日,《國家電網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正式發布。請您簡要介紹國網湖北電力在“十四五”期間將會從哪些環節發力?
肖黎春:“十三五”以來,湖北省大力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新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利用比例不斷提升,促進了我省能源結構調整。截至2020年底,全省風電、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1200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502萬千瓦,占全省發電總裝機容量的6.07%;光伏發電裝機698萬千瓦,占比8.43%,超過我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規劃。
“十四五”時期,加快發展新能源,是持續優化湖北省能源結構,保障能源供應安全,轉變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
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亟待超前研究謀劃新能源消納工作,在全社會形成新能源消納合力,避免出現棄風棄光現象,促進電力結構調整,最大限度以清潔和綠色方式保障電力充足供應。
一是建議構建統籌協調的規劃體系。由政府主導制定能源行業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路線圖,強化頂層設計,明確新能源發展的總體方案和具體措施。二是建議提升新能源消納技術水平。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研究,推動電力系統各環節技術水平升級。三是建議發揮政策和市場導向作用。一方面完善新能源消納機制,另一方面加快建設全國范圍的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
國網湖北電力將著力提升重要斷面輸送能力。加快推進500千伏漢水輸變電工程、道鄢雙回220千伏線路改造、編鐘500千伏第3臺主變擴建等工程。精準補強上網卡口斷面。加強隨州、黃岡、十堰、襄陽、孝感北部、荊門、恩施、宜昌等新能源資源稟賦較好的地區配套電網的建設,促進新能源有序開發。
中國能源報:當前,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加速與電網深度融合,在推動能源領域數字經濟發展,服務國家智慧能源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您認為如何有序推進能源數字經濟平臺的發展建設?
肖黎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字化發展。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戰略為引領,順應數字革命與能源革命深度融合趨勢,今年2月下旬推出了面向市場的能源服務平臺,可為用能客戶、政府、能源服務商和設備商提供多樣化的智慧能源服務,在電網數字化轉型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
一方面,夯實平臺基礎,推動建設綜合能源服務生態體系。通過安裝用電信息采集裝置,平臺可以接入商業樓宇、工業企業、居民家庭、新能源汽車等,采集用能數據并進行智慧用能調控,還可以為電網企業、客戶、政府部門、能源服務商、能源設備商等提供能源大數據分析、能效監測診斷分析、故障報修、交易撮合、挖掘潛力客戶等服務。例如,去年9月,黃岡武穴市第一人民醫院“綠色醫院”項目啟動,項目包括智慧后勤平臺構建、中央空調節能改造以及分布式光伏、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儲能建設等內容。在醫院的空調、光伏電站、充電設施上都裝有數據傳感器,通過整合、分析這些數據,項目為院方提供能耗監測分析、負荷智能控制、院內綜合監控等服務。該項目投入使用后,將有效控制醫院能源消耗與支出,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
另一方面,開展多樣化的智慧能源服務,推廣智慧用能改造。利用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與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客戶側用能優化系統、“綠色國網”等系統的業務或數據集成,為平臺設置能效管理、智能運維、需求響應、能源大數據、能源生態圈、項目管理、智慧能源控制等模塊。平臺可以直接介入企業生產經營,幫助相關用戶增產增收。結合客戶用能需求,平臺還可以增加現貨交易、多能協同、能源金融、售電負荷預測、有序用電、復工復產用電分析、設備租賃、港口岸電管理等功能。目前,國網湖北電力已在部署廣泛接入電力采集終端的工作,策劃儲能相關業務,構建源-網-荷-儲電力調節體系,更精準更深入調控,實現電力削峰填谷、實時需求響應。
中國能源報:您認為光伏扶貧、消費扶貧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戰略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肖黎春:光伏扶貧、消費扶貧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底,湖北全省5646座光伏扶貧電站,累計發電43.59億千瓦時,累計結算燃煤標桿電費14.25億元,轉付國家補貼13.79億元、省級補貼2.35億元。
自2016年以來,國網湖北電力全力實施“國網陽光扶貧行動”,投資6.09億元,建成6座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和236個村級光伏電站,全部捐贈給“三縣一區”(長陽、秭歸、巴東縣和神農架林區)地方政府。截至2020年底,6座集中式光伏電站和236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累計發電2.52億千瓦時;累計收益2.27億元,累計分配1.82億元,惠及貧困戶11.79萬戶、貧困人口35.01萬人。
推進消費扶貧重在“線上線下聯動”。國網湖北電力依托國網電商、“惠農幫”、“愛如電”等平臺,開辟農產品線上展示銷售專區,拓寬扶貧農產品線上銷售渠道。同時,開展“扶貧濟困,國網情深”活動,舉辦貧困地區優質農特產品專場推介會,依托食堂、工會、員工直購促進產銷對接,幫助打通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高速路”。2020年,公司系統食堂、工會、員工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共2180萬元,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8870余萬元。
下一步,為助力光伏扶貧電站長期穩定收益,國網湖北電力將加強光伏扶貧電站電網側管理,切實降低電網側設備停電時長。同時,全額消納光伏扶貧電量,及時結算電費、轉付補貼。為大力推動消費扶貧線上銷售,國網湖北電力將進一步加大線上銷售平臺宣傳推廣力度,支撐扶貧農產品線上展示與銷售,持續促進穩定增收。
中國能源報:正值“新基建”啟動一周年。您如何看待充電便捷性不高、小區建樁難、充電安全等難題?未來如何應對大規模充電設施對電網規劃帶來的挑戰?
肖黎春:截至2020年底,國家電網在鄂建成投運充電站519座、充電樁3081根,建成“三縱三橫一環”的高速公路快充網絡,基本實現全省各個縣域充電設施全覆蓋,全年充電量達到3796萬千瓦時。同時,國網湖北電力還主動推進充電監管平臺建設,積極服務新能源汽車下鄉,不斷提升充電服務保障能力,開創和引領全省充換電服務行業發展。
當前,充電設施建設運營雖然取得了積極成就,但仍存在三方面難題亟待研究解決:
一是部分城區公共充電站無序發展。例如,武漢市充電設施分布不均,城區部分區域存在扎堆現象,利用率不足5%,而部分城郊充電設施又一樁難求;
二是高速公路充換電設施運營較為艱難。例如,國網湖北電力累計投入9.8億元建設高速充電站175座,實際運營每年還要投入運維費和場地租金超200萬元,但全省高速年度充電電量剛剛達到556.93萬千瓦時(2020年),服務費僅37.62萬元;
三是住宅小區充電樁建設落地難。例如,因個人充電樁施工需協調業委會、物業、人防、綠化、消防等多方主體,固定車位建樁的難度較大。針對新建小區,車位方面,未嚴格落實國家100%配建或預留充電樁安裝條件,變壓器方面,預留的容量不充足,導致“回家充電”難。
針對這三個方面痛點,我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推動公共充電設施有序發展。建議由國家能源部門牽頭,建立“省級統籌指導、地市具體實施”的布局規劃責任體系,地市政府以區縣為基本單位編制公共充換電設施布局規劃,并納入國土空間控制性詳細規劃;
二是支持高速公路充電站建設和運營。建議由國家交通部門主導,加快制修訂高速公路服務區相關設計標準與建設管理規范,將充換電設施納入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套基礎設施范圍,對高速服務區充電站建設運營給予專項補貼,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高速充換電設施建設領域;
三是推動住宅小區充電樁“統建統管”。建議落實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主體責任,鼓勵由社會運營商開展住宅小區充電樁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建設改造、統一運營運維,解決零散安裝、無序發展帶來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