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流行以來,國際社會對中國倡導并積極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與發展情況表示高度關注。最近有歐洲媒體報道說,由于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投資大幅減少;有人對“一帶一路”債務問題繼續表示關切;也有人對“一帶一路”投資于發展中國家煤電建設項目表示關注。同時,有更多的人關心疫情下以及后疫情時代“一帶一路”發展新機遇和新趨勢。本文試圖對這些與“一帶一路”相關的熱點問題談些看法。
一、投資:總量不僅沒有減少,而且大幅增長
2020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總額為177.9億美元,而2019年的這一投資額只有150.4億美元。因此,2020年與上年相比,投資額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27.5億美元,增長18.3%;相應地,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占其對外投資總額的比重也由2019年的13.6%上升到了2020年的16.2%。
大家知道,“一帶一路”倡議是2013年秋季提出的。隨后的2014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就迅速地從上一年的100億美元左右增加到了125.4億美元;2015年繼續增加到148.2億美元,同比增長18.2%;在2016年和2017年稍有回落后,2018年超過了150億美元,達156.4億美元;2020年更是高達177.9億美元。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7年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了1,000億美元,達1047.2億美元,年平均投資額149.6億美元。
2014-2020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億美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顯而易見,歐洲有的媒體所做的報道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事實正好相反,盡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但2020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不僅沒有減少,而且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7年來投資最多的一年。與2019年相比,2020年的增幅為18.3個百分點;與7年來的年平均投資額相比,更是高出18.9個百分點。從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額占其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比重來看,2013年不到10%,2020年已經提升到了超過16%的水平。
從項目層面來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初期階段,確實有一些“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被迫短暫停工,但絕大多數項目都很快復工。不僅如此,即使是在去年疫情大流行最嚴重的時期,中國與相關國家還啟動了一批新的建設項目,如匈塞鐵路的匈牙利段、在巴基斯坦建設的科哈拉水電站等。去年,中國還與日本、法國簽署了在卡塔爾建設首個非化石燃料充電站的協議,也與烏干達簽署了建設光伏發電站的協議,等等。
總之,中國與相關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決心是堅定的,不會因疫情或其他突發因素的影響而有任何改變。隨著中國與相關國家如沙特阿拉伯、埃及、匈牙利、柬埔寨、菲律賓等國家聯合成立多邊金融合作中心,并積極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更大空間,中國和相關國家對“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投資將繼續表現出總體上不斷增長的勢頭,而不是表現出減少的趨勢。
二、債務:沒有一個國家因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而陷于債務危機
國家的債務問題,是一個歷史問題,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前就已存在,而且不僅僅只在發展中國家存在,發達國家也存在這一問題,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歐洲一些國家爆發了比較嚴重的債務危機并且持續時間比較長。
2008年以來,世界各國債務快速增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許多國家都實施了財政刺激政策,比較典型的就是美國和歐盟所實施的量化寬松政策。這就直接造成了國際資本市場上的資金總量大幅增加,且很多資金都流向了發展中國家。由于資金總量多了,因此國際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也比較多,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外債都增加了。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確實增加了對有些共建國的資金支持,但中國從一開始就堅持了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共商共建共享,與相關國家共同討論建設項目及其資金安排,絕不強制任何國家建設任何項目,更不強制任何國家向中國借債;二是堅持市場主導、企業主體,中國企業和相關國家的企業在市場原則基礎上開展項目合作,項目資金也主要是企業通過國際資本市場而得以解決的,包括多元化的國際融資、PPP融資等方式,政府間直接借款的數量很少;三是堅持發展導向,建設項目的選擇都是根據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確定的,以確保項目建成后對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能夠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
因此,“一帶一路”建設推進7年多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因為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而陷入債務危機。即使是經常被有的國家和有的人不斷提到的斯里蘭卡個案,其領導人前不久公開表示,該國對華債務只占其國家外債總額的12%。該國債務的絕大部分實際上都是來自金融市場的借款和多邊機構的貸款,即使是對華債務,也主要是低息優惠貸款。而對于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建設項目而言,中國企業-招商局花一定數量的資金根據市場規則和公平交易原則購得70%的股權以及租用港口和周邊土地建設工業園99年,屬于典型的市場行為,不應被政治化。
另外,經常被有的人提出質疑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債務問題,實際情況是,總體上80%的項目資金都是由中國企業和巴基斯坦企業共同出資成立的合資企業依據市場規則獲得的融資,只有20%的項目資金基于債務融資。
對于中國企業投資500多億人民幣建設中老鐵路的問題,中國和相關國家都是從促進區域經濟長期發展的角度來考慮的,不僅將直接促進老撾和中國經濟發展,而且也將直接有利于促進老撾、泰國、中國經濟的一體化發展,乃至促進整個東南亞經濟的一體化發展。
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后,特別重視債務可持續性問題。2017年,中國與26個“一帶一路”國家簽署了《“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2019年,中國財政部發布了《“一帶一路”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對“一帶一路”項目的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流程與標準、項目所在國債務風險分析、債務承受力壓力測試、債務風險管理等提出了詳細分析框架,以提升債務風險管理水平,提高建設項目經濟效果。
對于那些確實難以按時償債的國家,中國從來沒有逼過債,而是通過友好協商方式解決。中國政府去年已經免除了對非洲國家截止到2020年底的無息貸款;為了減緩新冠肺炎疫情對發展中國家債務的影響,中國積極落實G20緩債倡議,緩債額已達13.53億美元,約占G20緩債總額的27.5%,是G20中貢獻最大的國家,甚至占到了G7國家緩債總額的83.9%。
三、能源:與相關國家共同推進能源轉型發展
到目前為止,與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絕大多數都是經濟發展水平比較落后的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之所以仍然很低,當然有很多客觀原因,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嚴重缺電。“一帶一路”國家平均的人均電力裝機只有0.5千瓦,人均用電量不足2000千瓦時/年,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缺電,這些國家就很難發展制造業,農業現代化水平也很難提高。通過在這些國家新建一些發電站,增加國家供電能力,對促進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能源建設意義重大,能源建設項目也就相應地比較多一些。以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項目為例,由于巴基斯坦嚴重缺電,因此電站建設項目占所有建設項目總數的60%以上。
總體而言,中國目前實施的基本政策是控制煤電發展規模。中國政府已發布了《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限制對涉煤建設項目的投資;中國人民銀行于2020年修訂了《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不再支持涉及煤和煤電等傳統化石能源項目建設。
這樣的基本政策也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得到了很好體現。譬如說,中國在巴基斯坦建設的電站,很多都屬于可再生能源類型的,譬如說水電站就有卡洛特(Karot)、瑪爾(Mahl)、蘇吉吉納里(Suki Kinari)、達蘇(Dasu)、科哈拉(Kohala)、阿扎德帕坦(Azad Pattan)等;除了水電站外,中國也在巴基斯坦建設了很多風電項目,如薩菲爾(Sapphire)、塔帕(Tapal)、瑪斯特(Master)、薩察爾(Sachal)、哈瓦(Hawa)、特里肯波斯頓(Tricon Boston)等,而且很多風電站如Sapphire、Tapal、Master、Sachal等都已投入商業運行,經濟和社會效率也都很好;還有核電站如卡拉奇核電項目(K2、K3)和太陽能發電項目如建設在巴哈瓦爾布爾市(Bahawalpur)Quaid-e-Azam Solar Park的100MW光伏電站等清潔能源項目。除了在巴基斯坦大量地建設了很多清潔能源電站外,也與相關國家在黑山共建莫祖拉風電站,在阿聯酋建設迪拜光熱電站等清潔能源項目。
但考慮到有些國家并不具備清潔能源發電的資源稟賦,卻擁有比較豐富的煤炭資源,加上目前清潔能源發電成本仍然相對較高,因此“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中確實也有一些煤電項目,譬如說中國在巴基斯坦建設的薩希瓦爾電站、卡西姆電站等就是燃煤電站,但都采用了世界領先的清潔燃煤技術,二氧化碳排放量嚴格地控制在國際先進水平。
總之,中國正充分利用共建“一帶一路”機遇,與相關國家一道,共同地推進能源轉型發展,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做貢獻;即使是在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后仍然與有關國家共同建設一些煤電項目,但會通過運用世界先進技術而堅決地做到低碳生產,清潔生產。中國所堅持的基本目標就是共同建設綠色、低碳、可持續的“一帶一路”。
四、疫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領域
鑒于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全球大流行的現實情況,“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應該把疫苗合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努力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保護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生命之路”和“健康之路”。
中國醫藥企業正嚴格按照科學規律和監管要求,規范有序地開展疫苗研發工作。目前中國已有16個疫苗品種進入臨床試驗,其中6個疫苗品種已開展三期臨床試驗。中國政府已經批準了兩種疫苗附條件上市,即來自中國國藥集團和科興公司的疫苗。經過嚴格的科學把關和十分廣泛的試驗,中國企業研發的疫苗表現出四個十分顯著的優勢:一是安全性和有效性很高;二是采用了成熟的技術路線,那就是滅活疫苗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其他病毒疫苗;三是副作用少;四是疫苗運輸對冷鏈運輸和儲存設施的要求較低,在攝氏2度到8度之間就可以。
中國企業目前正在與俄羅斯、埃及、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阿聯酋等10多個“一帶一路”伙伴國進行疫苗三期臨床試驗。中國企業(國藥集團)發布的在阿聯酋疫苗三期臨床試驗中期報告顯示,疫苗對抗病毒感染有效率達86%,中和抗體陽轉率為99%,能100%地預防中重度病例,且無嚴重安全隱患。
目前部分“一帶一路”伙伴國已經批準開始使用中國企業生產的疫苗了,包括阿聯酋、印度尼西亞、巴林、巴基斯坦、約旦、土耳其、巴西、智利、埃及、菲律賓、匈牙利等20多個國家。
中國已鄭重承諾,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做出中國貢獻。中國加入了“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并應世衛組織方面請求,已決定向該計劃提供1000萬劑疫苗,主要地用于發展中國家。基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中國將為更多相關國家提供疫苗服務,促進全球抗疫盡快取得全面勝利。
五、雙循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動能
基于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后所面臨的新環境、新特點,中國提出了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所謂“雙循環”,一個循環就是指中國國內的經濟循環;另一個循環就是指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之間的循環。中國試圖通過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既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同時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中國之所以目前特別強調促進國內經濟循環,主要是因為中國市場巨大,而且目前也有條件做到這一點。中國有14億人口,其中中等收入人口已超4億人,有1.3億個市場主體,不論是消費還是投資,市場空間都很大。尤其是近幾年來,中國的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凸顯出來,成為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2010年,中國的消費占GDP比重還只有49.3%,不到50%,隨后幾年快速增加,2016年超過55%,2019年達到了55.8%,2020年的嚴重疫情給消費增長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因此稍有回落,為54.3%。
在消費不斷增長的同時,國內投資也仍然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因此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2010年,內需占GDP比重已經超過96%,2018年更是超過99%,但由于疫情影響,2020年稍有回落,為97.4%,也是一個很高的水平。伴隨著中國經濟結構以及人民消費結構的進一步變化,中國內需增長潛力將進一步得以發揮,內需對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進一步增強。
從國際循環來看,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度的進一步增強,一方面,中國的進口以及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OFDI)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另一方面,中國的出口與外商直接投資繼續快速增長。
即使是2020年受到如此嚴峻的疫情沖擊,以美元計,中國對外貿易總額仍然達到了46462.57億美元的新高水平,較2019年增長1.5%。其中出口25906.46億美元,增長3.6%;進口20556.12億美元,較2019年下降1.07%;全年貿易順差5350.3億美元,較2019年大幅增長了26.9%。
202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329.4億美元,同比增長3.3%;全年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繼續增加到1443.7億美元,同比增長4.5%,成為去年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這說明用有的人鼓吹“脫鉤”和“去全球化”,只是脫離實際的說法而已,根本解釋不了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客觀事實,至少中國與全球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而且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這樣的聯系也會越來越強。
“一帶一路”是中國促進“雙循環”發展的重要平臺。依托這一國際合作平臺,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已經在貿易、投資、國際產能合作等各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性發展。2020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進出口增長1%;其中中國與東盟10國之間的進出口增長了7%;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非金融直接投資更是大幅增長了18.3%。在中國與東盟國家貿易與投資關系進一步提升的基礎上,東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于2020年正式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協定,對促進整個地區及其各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對進一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在該區域的發展也將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
六、數字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機遇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情況下,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交易、交流方式都發生了很大改變,其中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基于互聯網的快速數字化發展,進而直接促進了許多不同形式的新業態發展,尤其是直接促進了網上購物、網絡教育、網絡游戲、遠程醫療等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
基于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中國已與16個國家簽署了數字經濟合作諒解備忘錄,與22個國家共同打造“絲路電商”合作平臺。為了協助“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抗擊疫情,中國醫療專家去年通過視頻會議方式與許多國家的同行交流防疫和診療經驗。
中國通過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數字經濟對國家GDP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三分之二的水平,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提供了有益參考。其中最重要的啟示在于,發展中國家如果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快速推進的新的歷史時期,能夠有效地促進數字化轉型發展,就很有可能走出一條新的跨越式發展道路,其現代化發展路徑不僅大大縮短,而且還能更好地滿足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提出的要求,更加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更加有效地促進可持續發展。
為了贏得這次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巨大歷史機遇,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的積極作用,我們認為目前應特別注意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助力防疫抗疫工作取得更好成效。譬如說中國在疫情大流行期間通過掃描健康碼而對人們的新冠肺炎感染情況進行有效辨識的數字技術,就很值得廣大的“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借鑒和推廣運用。又比如說,通過視頻會議交流防疫抗疫經驗、通過遠程醫療方式進行有效會診等都直接有助于使各國的防疫抗疫工作取得更好效果。
二是除了重視傳統基建外,需要加強新基建建設。通過5G等先進的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發展中國家的數字轉型發展進程,促進智慧農業、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信息產業等基于數字化技術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三是秉持公平正義和多邊主義,共同維護數據安全。中國已于2020年提出了《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倡導各國共同努力維護全球供應鏈的開放、安全和穩定,反對利用信息技術破壞或竊取他國關鍵基礎設施重要數據、侵害個人信息或從事針對他國的大規模監控,不得強制要求本國企業將境外數據存儲在境內或直接向企業調取境外數據,企業不得在產品和服務中設置后門,等等。
四是在數字化時代,要特別注意采取多方面的有效措施,防止因為“數字鴻溝”問題導致部分國家和部分人民而陷于新的貧困。
注: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