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企業各領風騷三五年,歸根結底在于中國的企業家沒有共存思想。我希望中國的企業能夠腳踏實地,真正做到長期發展,像杜邦、西門子一樣良性競爭,一百年、兩百年后仍屹立不倒。”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這桿活躍在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近四十年的老槍,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當前,中國正駛上通向平價上網時代的大道。上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能源〔2018〕823號),宣布了這場征程正式開始。
盡管2019年中國新增裝機量仍呈現繼續下滑態勢,但中國頭部公司在海外市場卻大放異彩。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僅上半年,中國出口的光伏產品額高達106.1億美元,同比增長31.7%。
不過,這條征程仍荊棘遍布。
“今年屬于停擺期,老政策要退坡,新政策未出臺。大家都在觀望。明年也將會是一個調整期,風電繼續搶裝,光伏也會有恢復性增長,不過對比今年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李俊峰說。
他認為,平價上網時代將是一個真正的市場。無論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還是電網企業和發電企業,都必須學會適應,這個適應是一個過程。
同時,他還呼吁企業不要再繼續觀望,要主動開拓市場,開發項目,積極和地方政府、電網企業或者用戶建立合作。在政府放手、市場主導的環境下,企業必須學會自己走路。
李俊峰對伴隨平價而來的激烈競爭表示擔憂。
但他也提出,平價只是某一個階段的需要,而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才是長遠之道。
以下是專訪節錄:
記者:能源革命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李俊峰:扮演的角色很確定。巴黎協定要求2050年實現碳中和,現在全球已經有70多個國家提出碳中和的設想,其中包括英國、德國、丹麥在內的近20多個國家已通過立法,批準至2050年實現碳中和。我們周邊國家韓國更是提出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計劃。
能源轉型是大勢所趨。習總書記明確指出,能源低碳發展事關人類未來。能源轉型就是為了逐步擺脫化石能源的依賴,我們必須要有低碳意識。
未來,將全部是非化石能源。而可再生能源將由補充性能源變為主體能源。
記者:從補充能源到主體能源是一個革命,在這個過程中,可再生能源應該如何融入大的能源體系?
李俊峰:這是一個國家規劃布局的問題,包括國家電網系統的建設,消納體系、用能系統,都要隨之改變。過去以煤炭為主的管理模式不再適用。
發展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需要政府適應。這種適應體現在機制上、制度上,包括政府的規劃、調度、運行。
目前,中國煤電的比例仍然較高,我們要借鑒他國的適應方法,尋找一個合適于我國的方式。這個適應需要長期探索。
這是一個漸變過程,而不是一個突變。
記者:能源轉型中,你認為最大的推動力是什么?
李俊峰:最大的推動力有兩個。
一個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要求。中國是《巴黎協定》的簽字國,習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要百分之百兌現中國對《巴黎協定》的承諾。碳達峰、非化石能源占比,都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碳中和也是實現全面現代化之中國的責任。
第二個就是技術進步。受益于產業技術進步,光伏發電成本在大幅下降。在未來,光伏發電將比煤電更加低廉。技術的進步引領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極大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經濟性。
讓能源回歸商品屬性,是能源轉型中的必經之路。為此應該從三個方面加速市場化進程。一是必須有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圍繞國家總體目標協調發展;二是打破地方發展不平衡,東部經濟發達省份應承擔一定責任,先富帶動后富;三是西部地區要打破理念束縛,將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
記者:未來,電網和光伏、風電等企業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互動關系?
李俊峰:國家對電網有明確的責任指標,包括配額制中要求電網企業必須有一定的消納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配額,電網必須為企業提供上網服務,這是電網必須要承擔的責任。
另外,發展可再生能源對電網企業也有責任要求,其必須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這些政策早已出臺,最重要的是如何去落實這些政策。
而企業則應積極推動地方政府出政策、做規劃,推動地方政府與電網企業的合作,這是企業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不應該是觀望。一切都是干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
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這是所有光伏企業,包括制造商、開發商都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記者:光伏企業進入全面平價時代,最重要的任務是什么?
李俊峰:我認為光伏企業彼時最重要的任務不是降成本,而是提高質量,提高投資價值,融入大的電網、大的能源系統中。彼時,光伏電價將是所有能源中的最低電價,繼續降電價已經沒有實質意義。
主要任務有三點。其一,提高質量;其二,融入系統。前兩大任務致為關鍵。最后一個任務是轉變他人的觀念,得到他人的認可。當然,融入系統也是一種接受。
另外,企業必須要有戰略眼光。技術進步是有限的,它最大的敵人就是技術革命。
技術進步就是改良,而技術革命則是顛覆。企業必須提前觀測到是否存在技術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