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投超過300億、三峽超過100億、中廣核超過150億元、協鑫新能源90億元……補貼被拖欠在數億元的光伏投資企業比比皆是,不僅是民營企業,就連這些“財大氣粗”的央企都數次在相關會議上呼吁主管部門想辦法為補貼拖欠找到一個解決的口子。即便面對如此大的壓力,新能源企業還是在尋求發展,為中國能源轉型貢獻力量。
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受補貼拖欠所累,這是一場事關“生死存亡”的考驗,2019年頻繁的電站交易印證了這一點——為了生存下去,民營光伏投資企業不得不通過變賣資產的方式獲取現金流;對于這些電力央企來說,在背負數百億元的巨額補貼包袱之后,其相關負責人也在年終述職時無法交待。
根據人大執法檢查組報告,目前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基金的征收總額僅能滿足2015年底前已并網項目的補貼需求,“十三五”期間90%以上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補貼資金來源尚未落實,截至2018年底,電價補償累計缺口達2331億元。中國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已經給光伏投資企業帶來了數千億元的“應收賬款”,整個行業不堪重負。
此前財政部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徐云波代表提出的關于妥善解決光伏發電補貼拖欠問題的建議發函答復》中透露,擬放開目錄管理,由電網企業確認符合補貼條件的項目,簡化撥付流程。
但放開目錄管理之后,補貼發放時間以及如何分配等問題仍未明確。關于財政部這份擬放開補貼目錄的文件在征求意見之后,也石沉大海杳無音訊,不少光伏企業仍在記者后臺苦苦追問第八批補貼何時發放等問題。
近期有關于2020年可再生能源補貼分配方案的傳言稱,擬將40%的補貼預算用于進入前七批補貼目錄的項目,剩下的60%優先安排給七批補貼之外的光伏扶貧、戶用等項目之后在進行分配。但實際上進入前七批目錄的項目規模僅有50GW左右,還有超過140GW的光伏電站在目錄之外。這給行業帶來了更多的不安與焦慮。
臨近2020年新年,劉明(化名)多次入京前往國家能源局以及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了解補貼的發放情況,春節前是否還能發補貼?2020年財政預算能夠覆蓋的具體時間?是否有明確的說法?這是領導壓給劉明的“重任”。
如此“細致”的問題,實際上反映了光伏投資企業緊張的現金流壓力——所以才要將補貼資金覆蓋的范圍以及到賬的時間點予以明確。所謂“年關難過”,不少光伏投資企業在2019年體會尤甚,數千億元的補貼拖欠正給整個光伏產業鏈帶來連鎖反應。
投資企業被欠著補貼,隨之而來的是,從EPC總承包到工人工資,從組件、逆變、支架等到膠膜、背板、玻璃等輔材,幾乎每個環節的企業都無法獨善其身。李樺(化名)是一家組件企業的銷售,進入12月份之后,催要貨款就成了李樺的日常工作。“業主的錢不好要,不去個三四次是要不回來的,補貼一直拖著,這個錢更難要了,業主也沒錢!”,李樺無奈道。
在記者采訪的業主企業中,需支付的供應商貨款幾乎都在上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的也不在少數。朋友圈催債、供應商堵門要錢……正成為2019年底光伏人的日常。
然而,即便如此,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光伏行業仍要卯足勁的往前走——畢竟停下來可能就被淘汰出局了。很多考驗,將在2020年卷土重來。
關于競價。2020年是國內光伏市場有國家補貼的最后一年,盡管國家政策仍舊“難產”,老話重提,計劃參與競價的企業還是要趕緊做好準備。與其苦苦等待政策,不如主動出擊,事實證明,2019年栽倒在政策延遲上的項目太多了。所以,早做準備的還是可以搶一下1231的,不然連搶的動力都沒有。
最后一年有“保護”的平價。留給行業實現真正的平價只剩下2020年了,國家能源局辛苦為行業爭取的20年不變的PPA也就到明年。2020年以后的平價項目上網電價將“隨行就市”,煤電標桿電價一動,光伏的標桿電價也沒法保證,所以手里有平價項目儲備的抓緊動吧,2020年可是光伏項目能明明白白算收益率的最后一年了。
還能怎么平價?青海有兩個光伏項目吸引了行業的目光,第一個是三峽新能源投建的500MW第三批光伏領跑項目,投標電價一出,外行都驚呼平價了。然而,0.2277元/千瓦時才是青海光伏電力真正的結算價格,說到底還是要補貼。青海特高壓基地那3GW光伏項目也是一樣。不過,最近國家電投黑龍江、遼寧朝陽以及廣州發展韶關武江80MW平價項目的并網,還是給了行業平價的“勇氣”。剩下那十幾吉瓦的平價項目在2020年還能不能做?究竟該怎么做?恐怕還得費一番心思。
“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2020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十四五”規劃定局的一年。到2020年底,光伏裝機規模突破200GW已成定局,要知道這幾乎是“十三五”規劃中110GW的翻倍。這也成了國家NYJ每次為行業補貼問題據理力爭時,被管錢的財政部懟的“槽點”——誰讓你不按照規劃發展,沒錢就是沒錢,能怎么辦!
破局與破產。2019年對于多晶硅企業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價格降到40-50元/公斤,很多老產能已經扛不住,企業要賺錢只能靠新產能來拉一把。上下一均衡,年底算賬發現,這一年基本沒賺錢,不虧就不錯了。沒有持續投入,這種典型的化工企業還將面臨安全、環保等一系列問題。國內市場萎縮,實際上也逼得一批沒有海外訂單的三線電池、組件企業出局了。再這么下去,2020年大概率將帶來一波的退出與破產,頭部企業的優勢將愈發明顯,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關于價格。今年以來,單晶、多晶組件價格降幅超過了20%與10%,這絲毫不弱于531后的幅度,目前二者的價格已經分別突破了1.7元與1.5元/瓦。在隆基、中環兩大單晶龍頭幾十吉瓦的擴產計劃背后,今年幾乎沒怎么降價的單晶硅片在2020年將走出怎樣的行情?單晶組件價格能不能突破1.5/瓦?我們拭目以待。
海外市場的遍地開花。2019年有一個令人驚喜的局面——國內應用端低迷,但一二線制造企業的業績其實還不錯,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外市場。不管是歐洲市場的復蘇,澳洲的堅挺還是北非、南美市場的崛起,都給了中國光伏制造企業更多的希望。希望2020年的海外市場能夠帶來更多的驚喜。
關于技術。提到技術,就不得不與價格一起說道說道,但事實上,無論是組件還是逆變器,中國的光伏制造企業在降本上真的很努力了。可是沒有辦法,光伏電價必須要再低一些,才能在電力市場的競爭中爭奪一席之地。就算你頂著清潔能源的帽子,也沒辦法讓整個社會接受用電價格上漲的決定。廉價、穩定、友好……光伏電力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