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務部 | 0評論 | 4590查看 | 2012-06-19 22:57:18
德國《商報》6月15日報道,曾經風光一時的德國太陽能產業已經日薄西山。在慕尼黑舉辦的“Intersolar”太陽能產業博覽會上閃亮登場的是中國乃至世界領頭羊企業三泰公司和賽維LDK公司。沒有任何一個行業像太陽能產業一樣,其市場分配變化如此之快。繁榮時期的德國太陽能產業所占全球市場份額超過20%,時至今日僅剩6%。而且這一萎縮趨勢還將繼續。企業咨詢機構Oliver Wyman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今后統治全球市場的太陽能模塊生產商僅剩10家左右”,德國企業如Solar World這樣的公司能否位列其中還很難說,因為德國企業的生產成本要高出亞洲同行15%。
報道稱,德國太陽能產業衰落的原因有很多。Wyman公司能源專家Wolfgang Weger認為:“很多德國企業缺乏面向未來的明晰的業務發展模式。”聽起來有些荒謬的是,德國企業失去競爭力是因為政府補貼過多,依據《可再生能源法》所提供的財政補貼讓太陽能設備生產商安于享受不思革新進取。太陽能市場研究中心(ZSF)稱,企業用于研發投入“極其的少”,僅占其營業額的2.7%,遠低于汽車制造(6%)、電子(7%)和制藥(9%)等成熟產業。韓國LG公司自2009年以來已申報專利172項,而Solar World僅75項。德國聯邦環保部一份戰略報告證實,為迄今已安裝的可再生能源設備所提供的財政補貼(至2031年)高達1500億歐元,分配到太陽能產業有850億歐元。受惠者不僅是德國企業,還包括亞洲企業。ZSF調查報告稱,2011年德國安裝在屋頂的太陽能設備僅15%來自本土企業,而且德國生產的設備有很多部件來自亞洲。
報道還指出,當德國以為是太陽能產業先鋒而沾沾自喜之時,中國卻在埋頭苦干急起直追,終于取而代之。而且中國的做法不同于德國,中國只補貼自己的企業。中國去年3月份出臺的十二五規劃將太陽能產業確定為需要扶持的關鍵產業,聰明的中國人懂得利用西方的補貼政策。德國對進口產品進行補貼的同時,中國對太陽能設備的生產和出口提供財政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