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場上,科創板的推進速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
5月27日,上交所公告稱,首場審議會議將于6月5日召開,這將是科創板上市委的首次亮相,而這距離提出設立科創板,還不到7個月時間。
根據安排,科創板的發行上市審核要經過受理、審核問詢、上市委審議、證監會注冊、發行上市等五個環節,目前三家公司已走到上市委審議,距離發行上市僅兩步之遙。
上市委審議將很快地披露上市委審議結果和現場問詢問題,若通過審議則需要提交證監會注冊,根據規定,證監會注冊需在20個工作日內完成,但業內人士預計一周內注冊流程就會搞定。一旦履行了注冊程序,科創企業發行上市就近在咫尺了。
看點一:首批科創板上會企業名單出爐
自去年11月初科創板被首次提出以來,關于它的一舉一動,市場都給予高度關注。
5月27日,上交所公告稱,科創板上市委6月5日召開2019年第1次審議會議,審議蘇州天準科技、安集微電子科技、深圳微芯生物科技三家公司首發申請。
看點二:背后的上市公司都有哪些
看點三:五位上市委委員首次亮相審議
根據上交所公告,下周三參會的上市委委員分別為陳瑛明,周芊,陳春艷,郭靂,祝小蘭。
來看看這五位“考官”的簡歷:
陳瑛明,男,1964年2月,上海市瑛明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
周芊,女,1977年12月,浙江證監局機構監管處調研員;
陳春艷,女,1971年4月,基金業協會秘書長;
郭靂,男,1975年8月,北京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教授;
祝小蘭,女,1971年2月,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管理辦法》,科創板上市委參與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工作,其職責包括對上交所發行上市審核機構提交的審核報告和發行上市申請文件進行審議;對發行人提出異議的上交所不予受理、終止審核決定進行復審;對上交所發行上市審核工作提供咨詢;以及上交所所規定的其他職責。
首屆科創板上市委由38名委員組成,委員來自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高校、市場機構、證監會系統相關機構。每次審議會議由五名委員參加,法律、會計專家至少各一名。
看點四:上市委會議審什么、怎么開?
上市委審議會議召開前,參會委員會撰寫工作底稿,會列出擬向發行人問詢的問題。上市委審議會議的主要議程,包括審核人員匯報審核報告和初步審核意見、委員發表意見、委員討論形成合議意見等主要環節。上市委審議會議可根據情況,要求發行人和保薦人進行現場問詢。
上市委員會主要“審什么”,看以下三個方面:
1、審核企業是否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首先由交易所審核機構承擔主體責任,提出初步審核意見,把好第一道關口。
2、上市委首先需要對交易所審核機構提出的審核報告和初步審核意見進行審議,重點從審核機構的審核問詢是否有重大遺漏、發行人及中介機構的回復是否充分、審核機構初步意見的形成過程和判斷依據是否合理,相關信息披露文件是否有利于市場判斷和投資者決策等角度,發揮把關和監督作用。
3、在對交易所審核報告和初步審核意見進行審議中,參與審核的上市委委員對招股說明書等信息披露文件也會進行審閱,提出需要問詢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提交上市委會議討論的問題,但需要避免對發行人信息披露文件進行不必要的全面重復性審核。
第一財經稱,當上市委的角色從“裁判員”變為“把關人”,市場也應該隨之轉變觀念,上會通過的企業并不等同于有監管審核來背書的“好企業”。尤其當審核的標準、過程、結果全面公開,監管審核的自由裁量空間將大幅壓縮,多重審核的情況減少。關于企業的實質性判斷,則更多交給了保薦人、投資者等市場主體手中。
上市委會議采取合議的形式,形成同意或不同意發行上市的審議意見。具體包括三種具體的審議意見。分別是同意發行上市;同意發行上市,但要求發行人補充披露有關信息或要求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補充核查;以及不同意發行上市。
上市委會議后,上交所將結合上市委審議意見,出具同意或終止發行上市的最終決定。對于同意發行上市的決定,將按程序報送證監會履行發行注冊程序;做出不同意發行上市決定的,將按規定終止發行上市審核程序。
看點五:采用少數服從多數原則
在科創板發審制度下,合議制于市場而言略顯陌生。具體來看,科創板上市委審核會議上,參會委員可以發表意見并進行討論,最終由召集會議的委員進行總結,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形成審議意見。
有市場人士對此表示,在以往票決制和實質審核的發審制度下,當會上提出針對企業的部分問題時,有時會出現“多數服從少數”的局面;而合議制下,按照重大性原則進行提問和討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更符合注冊制的改革精神。
看點六:7月中旬或迎首批掛牌公司
資深投行研究人士王驥躍認為,在科創板注冊制審核體系下,“上會”不再是決定企業上市生死的唯一時點,后續發行詢價環節將更加重要。讓市場挑選上市公司而非由審核挑選上市公司的這一重大轉變,將從科創板開始。過會率這個核準制下特別受到關心的數據,在注冊制下將被漸漸淡化。
王驥躍預計,從法定時間推算,5月27日發出上市委通知,6月底開板在理論上已不可能。因此,科創板上市開板已是7月份的事。
已經完成二詢或三詢的公司,大多應該趕得上首批集體掛牌。按每天3家到5家的上會速度,預計在6月14日之前上會的公司都可以首批集體掛牌,首批集體掛牌時間或在7月12日前后。據此,王驥躍建議,那些上會時間靠后的公司,要慎重考慮是否引進戰略投資者相關事宜。
看點七:第二批5只科創板基金獲批
距離第一批科創板基金獲批1個月后,第二批科創板基金終于拿到“準生證”。
5月27日,鵬華、廣發、富國、華安、萬家等5家基金公司上報的科創主題3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傳來正式獲批的消息,5只基金都有封閉3年的運作期意味著均可參與戰略配售。
以上5只基金均是在2月27日向證監會提交材料,到正式獲批用時3個月。第一批7只科創板基金都是在獲批后一周時間內快速完成發行,首發吸金超過1000億元,實行比例配售,最低配售比例僅有3.6%。
第一批中僅有一只工銀瑞信科技創新3年封閉基金,而第二批科創板基金全部都有封閉3年封閉運作期,意味著均符合科創板公募基金參與戰略配售的條件。
根據上交所發布的《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業務指引》,參與戰略配售的投資者有六大類,其中一項就是“以公開募集方式設立,主要投資策略包括投資戰略配售股票,且以封閉方式運作的證券投資基金”。
因此,目前公募基金符合參與科創板戰略配售條件的分別是工銀瑞信、鵬華、廣發、富國、華安、萬家等6只科創主題的3年封閉基金,以及2018年發行的華夏、招商、易方達、南方、匯添富、嘉實等6只戰略配售基金。
鵬華基金穩定收益投資部總經理姜山認為,公募機構發行三年期封閉產品可能基于兩個考慮:第一方面是戰略配售層面的要求,即參與戰略配售的公募基金是有一定期限要求的;第二方面是從歷史角度來看,三年期封閉產品能夠更好體現比較長期為投資者帶來正回報的影響。
看點八:已受理111家企業
截至目前,科創板受理企業已達111家,第三輪問詢回復已經開始,有4家申報企業被中止審核,且已有1家保薦機構受到警示。
就受理企業的注冊地來看,來自北京的企業數量最多,總共有25家;其次是江蘇的企業,為19家;注冊地位于上海的企業數量為17家;注冊地在廣東的企業數量為15家。
就保薦機構方面,“三中一華”共分得超四成的申報項目,中信建投以16個項目(其中1家為聯合保薦)位居首位;中信證券11個項目,中金公司、華泰聯合證券各9個項目,其中華泰聯合有1個聯合保薦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