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轉型涉及范圍廣,內容豐富,需向高效、綠色、低碳轉型,格局仍待優化等等。中國的能源消耗和能源負荷區主要在東部地區,這決定了西電東送、北煤南運是長期國情。
關于能源供應,我提過“遠方來”和“身邊來”相結合的觀點。我國東部地區能源資源雖不及西北部,但換一個思路來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能源同樣不豐富,也沒有“西電”可“東送”,卻都在大力推進能源轉型,這為我國東部地區提供了參考。
然而,提高我國東部能源自給能力,在觀念、體制、實踐上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涉及我國能源格局,更涉及我國能源結構的優化。只有在觀念、體制、實踐上做出改變,才會加快我國能源轉型的進程。
提高東部城市能源自給比例——可行性高
談及發展可再生能源,大家首先想到在西北地區建設大型風電基地,西電東送。那么,我國東部有沒有能力利用自身可再生能源發電?
我認為,提高我國東部城市能源自給比例,在資源、技術、經濟三方面有很高的可行性和極大潛力。
首先是資源可能性。中東部各省對外來電依賴程度高,自行發電用煤也基本來自北煤南運。數據表明,在考慮低風速區域的情況下,我國中東部地區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共8.96億千瓦。水深在5~20米范圍內的海上風電可開發量約2.1億千瓦,陸上和海上風電可開發資源量共計約11億千瓦。
在太陽能方面,中東部地區集中式光伏電站可開發的潛力是3.58億千瓦,分布式光伏裝機的潛力是5.31億千瓦,包含光伏建筑一體化在內,共計近9億千瓦。中東部地區可再生能源現有開發利用量僅占可開發資源量的1%,加上生物質能、地熱能、東部特有的海洋能等等,東部地區可再生能源資源潛力非常大,再考慮到東部是我國核能發展的先行區、進口LNG的主要接收區等優勢,使我對東部城市能源“身邊來”信心十足。
第二是技術可行性。光伏發電的技術可行性已得到社會認可,風電的可行性也已成為現實,這幾年發展很快,技術上也不斷進步,低風速區和遠海地區風能發電技術都在提高。光伏和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可行性問題已基本解決,儲能技術進步也很快,火電調峰技術也在進步。這些都為東部地區發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技術基礎。
第三是經濟可行性。高成本曾是制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因素之一,然而這些年成本不斷下降,2010~2017年間國際上光伏發電成本從0.36美元/千瓦時已經降到了0.1美元/千瓦時,下降幅度達73%,并且還在進一步下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太陽能還是風能,技術進步帶動了成本的大幅下降,經濟可行性十分樂觀。
從資源可能性、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等方面出發,東部各省完全有可能做到能源較高比例的自給。比例具體能達到多少,各個地方要因地制宜,且并不排斥與西電東送相結合。
從“消費者”到“產消者”——觀念需轉變
個人建議,我國東部地區城市應優先開發和使用“身邊來”的能源,同時再加上西電東送的“遠方來”的能源,東部能源自給和西電東送相結合,不應坐等西部供應東部,而應轉變思路,進行能源自產自銷,持續提高能源自給比例。
城市能源轉型需要哪些力量?我認為政府、企業的努力以及配合非常重要,但最需要的是思想觀念的轉變,即讓東部從能源的“消費者”變為能源“產消者”,寓電于民。如果東部的能源開發和自給做得好,就能減少西電東送和北煤南運的壓力,這對國家和人民都是好事,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改善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我在東部多省調研后發現,這些地區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使用身邊能源的觀念。長三角地區包括沿海的大型城市,都應該樹立這樣的思想觀念,即要盡可能充分利用當地的可再生能源。
我注意到,浙江省湖州市正在推進“家庭屋頂光伏計劃”,力爭到2020年建成10萬戶家庭屋頂光伏,屆時該市煤電裝機占比要降到37%,這是很大的進步,我認為該計劃在浙江具有普適性。另外,江蘇省鹽城市也提出盡快把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高到50%以上??梢哉f,東部地區新能源產業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非常廣闊。
低碳、智慧、無廢城市協同建設——體制是關鍵
大氣污染、交通擁堵、垃圾圍城是眾所周知的三大城市問題,這三個問題都與能源有關,因此也可以從能源角度解決以上問題。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可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發展綠色公共交通和智能出行會大量減少堵車和尾氣污染,將垃圾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和能源化,如變成沼氣或發電等等,均可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三大城市問題。
為解決城市問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我國不同部委在分別推行低碳城市試點、智慧城市試點和無廢城市試點。我和業內同仁們提出《關于通過“無廢城市”試點推動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建設“無廢社會”的建議》和《關于建設“無廢雄安新區”的幾點戰略建議》兩個院士建議,得到國家領導的重要批示。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中專門提出雄安率先建成“無廢城市”,現在已成為行動。我認為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和無廢城市可以統籌起來。例如采用智慧城市信息大數據手段對垃圾處理、能源使用、碳排放等進行綜合管理。
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和無廢城市協同建設,體制是關鍵。光伏建筑一體化就非常適用于東部城市,然而推廣卻不暢,究其原因,是建筑管理部門與能源管理部門沒有協調統一,沒有要求新建建筑必須與光伏結合,并上升到國家標準。這就是體制和政策方面存在問題。
東部城市能源自給觀念確立后,進一步要解決體制問題,把我國東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與各部委政策相結合,包括建筑、農業、土地等等,制定明確的能源轉型目標,然后落實到各個產業部門、企業、用戶等。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國能源的格局和能源結構將會有極大改善,中國的能源轉型、能源革命前景將會無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