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本網記者Jason Alice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1評論 | 7010查看 | 2013-01-15 13:34: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專訪中國光熱發電產業專家張建城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十多年前,張建城即開始研究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十多年間,他先后獲得20余項與光熱發電相關的專利授權。如今,年過六旬的他依然緊盯全球光熱發電產業的技術發展和產業動態,為促進中國光熱發電產業的發展努力著。
張建城微笑著說,“我研究光熱發電已經十多年了,從黑發人變成白發人,但是直到今天依然在研究,這是有利子孫后代的陽光事業,小車不倒盡管推,從不敢止步”。1月11日, CSPPLAZA記者試圖一探這位老人對中國光熱發電產業發自內心的執著與期待。
技術路線難統一
張建城對CSPPLAZA記者感嘆道,“我最擔心的就是,中國的光熱發電產業走彎路。”他拿自己當年在研發彩色電視和選擇電視制式時所走的彎路舉例,證明一旦走了彎路,不僅耽誤時間,而且也會給企業、國家和行業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目前,國內光熱發電產業在技術走向上缺乏政府正確引導,各企業選擇的熱發電技術路線也不盡相同,槽式、塔式、菲涅爾、碟式、模塊式在我國全面開花,這看似是件好事,但卻極有可能遲滯我國整個光熱發電產業的發展。目前突出表現是業內對光熱發電技術路線的選擇和各大電力公司有較大差別,各大電力公司面對五花八門的技術搖擺不定,這對整個光熱發電行業的發展毫無益處。
張建城認為,各種光熱發電技術都有其優缺點,但對于中國來講,應從中國實際出發,從最成熟的技術做起。從全球范圍來看,槽式是最為成熟且經過商業化驗證的光熱發電技術,塔式技術盡管有幾個在建電站,但已經運行的電站如西班牙最早的PS10和PS20電兩座站,其實際效率遠未達到設計目標,號稱可實現24小時持續供電的GemaSolar塔式電站的實際運行效果也不甚理想,菲涅爾和碟式技術的實際試驗項目都暴露出難于克服的技術缺陷,離商業化應用尚待時日。從我國建立塔式示范電站的過程看,其關鍵技術環節相比槽式要多,難度要大,這已經讓我們看得很清楚。
張建城認為,光熱發電技術與其他可再生能源技術相比盡管有很多優點,但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不可忽視。所以慎重選擇技術路線很關鍵。從中國的實際情況看,由于槽式是目前唯一可以工業化開發和商業化應用的技術,而且我國已基本掌握槽式的相關技術和核心組件制造工藝,具備產業化的基本條件。因此選擇槽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作為主攻方向是明智的選擇。
張建城憂心忡忡地說道:“現實的情況是,我國目前尚未有一個大的槽式光熱發電工程性示范項目,南京江寧塔式電站、中科院延慶的863塔式電站示范、華能三亞的菲涅爾式示范、益科博三亞的‘模塊定日陣’示范等,這些示范項目都沒有令人信服的數據能夠證明其在中國的可行性,有的甚至與基本原理都相悖,而最為成熟的槽式熱發電站至今沒有成為示范電站的選擇,令人感到遺憾。從根本上講,放棄成熟技術的開發無益于我國光熱發電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我國應遵循光熱發電產業的歷史發展規律,從最為成熟的槽式技術一步一步做起,逐步積累相關經驗。”
張建城就此呼吁,我國應將槽式太陽能熱發電列為我國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的主要技術路線,充分發揮制度優勢,集中各方面力量,建設一個5MW的槽式工程性示范項目,盡快掌握槽式電站的設計、建設和運行經驗。各大電力公司也應對光熱發電的各種技術發展有更為清晰的認識,謹防走彎路。
槽式技術在中國完全可行
對于中國西部晝夜溫差大、風沙大的環境是否適合發展槽式光熱發電這一問題,張建城認為,這絕對沒有問題,目前的反射鏡、集熱管等組件產品的質量完全可以滿足這種環境的要求。相關產品都要經過耐沖擊、耐腐蝕、老化試驗等測試,供應商需要提供相關的產品測試證明,滿足相關的要求才可能獲得采購商的認可。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在我國西部建設槽式電站是可行的。而其他技術由于本身的固有缺陷則不適于在溫差、風沙較大的西部建設。
另外,對于“導熱油傳熱熔鹽儲熱、熔鹽傳熱儲熱、DSG直接蒸汽發生”這三種主流技術路線,張建城最看好的是熔鹽傳熱儲熱的技術路線。他認為,相對傳統的導熱油傳熱熔鹽儲熱技術,從傳熱介質上來看,導熱油的成本首先高于熔鹽,而且壽命較短,需五年更換一次,同時,熔鹽是一種工業材料,國內的很多化工企業都可以生產,只要市場起來了,符合光熱發電要求的國產熔鹽產品很快就可以走向市場。在技術上,低結晶點的熔鹽目前也正在開發之中,全球已有廠商宣稱開發出了這種熔鹽產品。另外,從工藝流程上看,使用熔鹽作傳熱介質少了一道換熱程序,降低了整個系統的造價,也降低了系統的折舊費用。
對于DSG技術,張建城經過幾年的研究,認為目前尚無成熟的儲熱技術方案,而且技術本身也不適應我國西部氣候環境,發展前景不被他看好。
組件生產商應戒驕戒躁
對于槽式光熱發電核心組件的現狀,張建城表示,在槽式真空集熱管方面,我國已經取得了較大突破。他本人發明的槽式強化太陽能集熱管已經取得多項發明專利,是國內唯一完成中試的產品,并在中航空港通用設備有限公司、華電中科以及很多實驗裝置上予以應用。張建城認為,國內諸多企業涉足槽式太陽能集熱管的生產制造,對行業的發展是一件好事,但他也希望這些企業能夠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把技術做好。目前他的感覺是,國內產業界總體上看較為浮躁,沒能腳踏實地的研究技術、標準、工藝,很難達到和超過國外技術。目前國外企業對我國太陽能熱發電產業虎視眈眈,眾多企業都在國內建立工作機構,有些企業早早就在中國設置專利壁壘,對于這些情況我們應該保持清醒頭腦。
而對于中國的光熱發電反射鏡市場,張建城認為,鏡子在中國是一個十分古老的行業,我國現有的制鏡行業已經十分成熟,且產能已經嚴重過剩。中國的制鏡成本是全球最低的,海外廠商的產品價格無法與中國廠商相抗衡。對于光熱發電反射鏡市場,價格是競爭的主要影響因素,低于260元/平方米以下的產品在中國才有市場,這是一個臨近點,否則將不可能在中國市場站住腳。從原材料成本上來看,目前中國市場的低鐵玻璃僅僅30多元/平方米,海外產品的原材料采購環節就比國內產品高出一大截,再加上運輸、關稅、增值稅等多項附加成本,海外廠商的產品很難進入中國市場。但即便如此,國內廠商依然應注重自身產品質量的提升,不要因價格優勢而忽視產品本身性能的提升。
在光熱發電的核心組件制造領域,張建城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參與進來。適度的競爭利于技術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有利于行業發展。但他也提醒道,光熱發電產業,即便是集熱管的生產制造,也屬于資金密集型的產業,民營企業在投資進入之前,應對自身的資金實力有清醒客觀的認識,以免日后陷入資金泥沼。
資本政策環境亟需改善
在采訪中,張建城不止一次地對CSPPLAZA記者強調,“光熱發電是一個資金和技術雙密集的產業。”但目前的情況是,資金實力雄厚的國有電力企業不愿承擔投資風險,國家財政也不愿給予財政支持,風投機構看不到盈利前景更不愿投資,唯有科技部給予了一些科研方面的經費支持。相反,部分民企的積極性要遠遠高于國企,自掏腰包投資光熱發電。但這種情形長期持續下去,勢必打壓民營企業的積極性。
總的來看,光熱發電的產業資本環境還十分惡劣。資本不青睞光熱發電,其中一大原因是我國尚未出臺相關的光熱電價政策。對于政策方面,張建城認為,國家應及時出臺光熱發電的電價政策,以促進產業發展。在行業發展早期,張建城認為國家給予光伏發電的5.0—8.0元/W設備補助政策應該同時給予光熱發電,那么光伏發電補助電價上限的1.5元/Kwh應該可以接受。
張建城還建議,我國產業界當前應設法組建一個聯合體,以實現資金和技術的雙密集。聯合體應擁有從光熱電站的設計到技術研發、裝備制造、設備安裝、項目投資、電站建設、電站運營等的全產業鏈業務能力,擁有較強的資本和技術實力,一起來參與海內外相關項目的開發和建設。比如可由槽式光熱電站產業鏈上下游的,具有技術實力的企業聯合在一起,由資金實力較強的國有企業或民營企業牽頭組建。
他還建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