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 0評論 | 4072查看 | 2016-08-08 14:53:58
一份評級報告,令有“電改小崗村”之稱的山東魏橋重回公眾視野,使外界得以一窺這家低調民營巨頭的經營現狀。根據《財富》最新公布的世界500強排名,主營電解鋁、紡織、能源的山東魏橋排名163位,比央企中國鋁業高了99位,甚至還排在了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之前。
多年來,通過自備電廠、自建電網,打破電網企業壟斷,魏橋的平均電價水平比國家電網低三成以上,為當地民營經濟注入活力的同時,也一度引發關于供電體系的大討論。
近日,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發布了對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魏橋集團)主體與相關債項2016年度跟蹤評級報告。報告披露,今年1-3月份魏橋集團自發電成本低至0.17元/千瓦時。除了給自身的紡織、鋁業企業供電外(自用比例在34.76%左右),魏橋熱電廠生產的剩余電力還用于外銷,經當地政府準許,應用自有管線銷售給非合并范圍內的關聯企業、周邊村鎮和企業,其電價比國家電網低三成以上。
從區域經濟角度看,魏橋是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的一個全國百強名鎮。但在中國電力發展史上,魏橋二字的內涵要豐富得多。通過搭建孤島電網,自行發電、調度、運行、供電,山東魏橋集團讓當地企業和居民用上了價格更低的電。為何孤島運行的魏橋電網價格要低于大電網系統?魏橋模式的借鑒價值有多大?直到今天,魏橋依然是觀察中國電力市場的一個特殊樣本。談電力市場化改革,繞不開魏橋。
自備電廠、自建電網,電價比國家電網低1/3以上
魏橋集團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鄒平縣魏橋棉紡織廠,由鄒平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出資設立。目前,魏橋集團總資產達1756億元,是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熱電等產業于一體的特大型企業。以紡織及其深加工為主營業務,魏橋集團已形成紡紗、織造和印染等紡織全產業鏈,同時兼營熱電業務和鋁礬土貿易業務。
對于魏橋自身而言,由于電、汽能源全部自給,與當地工業電價相比,自發電成本優勢明顯,為企業創造了可觀利潤。更重要的是,依托自備電廠的低成本優勢,魏橋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大,兼營業務已成為其利潤的重要來源。
評級報告顯示,魏橋集團仍是國內最大的紡織企業。盡管主營紡織業務收入下降,但得益于熱電業務和鋁礬土貿易的拉動,2015年魏橋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86.21億元,同比增加4.26%,毛利潤為73.67億元,同比增加30.55%。
2015年,魏橋集團綜合毛利率達到12.57%,熱電板塊毛利率為30.46%,同比減少3.77個百分點,主要是電的銷售價格下降所致。2015年,公司發電量為226.34億千瓦時,同比增加63.88%,其中銷售電量147.6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02.34億千瓦時,公司熱電收入大幅增加。
除了全球最大棉紡織企業的頭銜外,魏橋集團還是世界鋁業巨頭。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魏橋集團排名163,比上年位次前移71名,五年躍升了277個位次,在上榜大陸民營企業中位列前茅。
但回顧當年,魏橋集團的自建電網、自行供電,其實是無奈之舉。
上世紀90年代,全國性電力緊缺,隨意拉閘限電現象嚴重影響了紡織企業的生產秩序,并使生產成本大幅攀升。據《英才》雜志報道,在自建電廠之前,魏橋系一直以燒鍋爐的形式生產紡織所需的蒸汽,經濟性差且不環保。熱電聯產的好處在于,在生產電力的同時還能夠產生紡織工藝中所必須用的蒸汽。
1999年9月28日,魏橋第一熱電廠建成投產,裝機容量為7.8萬千瓦。但第三天上午,魏橋方面就接到淄博電網通知,要求其必須從大電網中解列(指電力系統受到干擾,其穩定性遭到破壞,發電機和電力系統其他部分之間、系統的一部分和系統其他部分之間失去同步并無法恢復同步時,將它們之間的電聯系切斷,分解成相互獨立、互不聯系的部分,以防止事故擴大造成嚴重后果。)考慮到孤網運行的風險,魏橋方面一時不敢答應解列。但淄博電網同時對鄒平縣政府提出了警告。
“縣長親自找到我,說淄博電網警告了,如果魏橋的自備電廠不解列,將對整個鄒平縣的用電安全產生威脅。”魏橋集團董事長張士平對媒體回憶稱,縣長登門令其想法突變,他告訴縣長,一定會爭口氣,要變壓力為動力,同意解列,“我當時想,淄博電網叫我下網,他以后就管不著我了,我的發電量肯定還要擴大,以后他求我上網,我也不上了。”此后的故事廣為流傳,魏橋集團的自備電廠不但為本集團旗下企業供電,還通過自建電網向當地其它企業供電。這一模式下,魏橋的紡織和鋁業業務快速擴張。
據評級報告披露,今年1-3月份,魏橋集團自發電成本低至0.17元/千瓦時,2013-2015年這一數據分別為每千瓦時0.29元、0.21元、0.18元。除了自供電外,魏橋集團還售電給非合并范圍內的關聯企業、周邊村鎮和企業,電價比國家電網低三成以上,實打實的價格優勢吸引了魏橋鎮周邊其它城鎮的民營企業到魏橋集團來買電。
“我不是吹牛,我們從來沒有出過停電事故。”張士平曾對外表示。
據上述評級報告披露,截至2016年3月末,魏橋集團的總裝機容量上升至528萬千瓦。報告同時也提及,如果改為使用網電將給公司帶來一定的政策風險。
魏橋模式:孤例還是趨勢?
“以魏橋電網的效益和價格來看,大系統的效率比小系統還要高,因此(大電網)電價應該更低才對。魏橋的平均銷售電價是4毛,但現在用戶買電哪有低于4毛錢的?”一位資深電力人士曾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評述道,魏橋模式是非常鮮活的例子,電力行業大可以將魏橋終端平均用電效率作為參照系,大電網完全有理由超過它。
持相似意見的電力觀察人士分析稱,魏橋事件可謂是改革的敲門磚、導火索、“業界需要深思的是,如果民營資本進來,那么電價成本肯定會降低。”
魏橋模式之所以備受推崇,是因其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電價的“真相”。有分析稱,在山東,每一度電中含農網還貸資金2分錢、三峽工程建設基金0.7分錢、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1分錢、庫區移民后期扶持資金0.88分錢、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0.1分至0.4分錢等一系列費用,而用自備電廠發電的魏橋集團無須承擔這些。加上較低的人力資源成本等,才有了魏橋集團的電價比國家電網低1/3的現實。
但魏橋模式自誕生之日起便充滿爭議。支持者認為其代表了電力市場化的方向,反對者則指責稱,魏橋模式“不合法、不安全、不環保”,沒有承擔社會責任、是“違法供電”。
幾年前,各地民企和媒體曾蜂擁至山東鄒平,欲效仿魏橋模式。據報道,2011年底,新疆相關部門官員到魏橋鎮調研,希望在新疆復制魏橋模式,但調研結果讓新疆的官員感到失望。“山東有像魏橋集團這樣的用電大戶作基礎,這是新疆所沒有的。”
一種較為普遍的觀點是,魏橋模式僅是局部個例。充足的資金和穩定的用電量、能拿到相應的項目、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幾項因素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山東在中國電力行業中地位特殊,五大發電集團和電網企業的高管中,山東人占據了主導力量。因此,魏橋模式難以復制。
對于國家電網公司來說,魏橋模式的存在是一個巨大挑戰,若在全國推廣,勢必對其利益形成沖擊。據媒體報道,魏橋集團此前曾與國家電網山東電力公司產生過多次激烈沖突。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武斗發生在2009年,地點在山東省惠民縣李莊,沖突的焦點就在于魏橋集團欲將自己的電輸往惠民縣。后據當地媒體報道,2012年中國家電網已經與魏橋集團達成協議,魏橋的余電在滿足廠區周邊商戶用電后重新并入山東電網,實現互利共贏。
或者可以換個說法總結,魏橋模式的出現,是電網企業、地方政府和企業在特殊歷史時期相互平衡、妥協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