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南方能源觀察 | 0評論 | 2937查看 | 2016-06-29 09:58:24
6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二十一次會議,會議將審議國務院提交的節約能源法修正案(草案)議案。據報道,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作修法說明時表示,建議對節約能源法第15條進行修改。
節能審查不再作為項目核準的前置條件
節能法第15條規定,“國家實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不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的項目,依法負責項目審批或者核準的機關不得批準或者核準建設;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已經建成的,不得投入生產、使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管理節能工作的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與節約能源法同時修改的還有水法、防洪法、職業病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航道法。現有6部法律中分別設定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水工程建設流域綜合規劃審查、水工程建設防洪規劃審查、河道管理范圍內工程建設方案審查、非防洪建設項目洪水影響評價報告書審批、衛生行政部門實施的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審核、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審核等8項行政審批,明確規定這些審批辦結后才能向發展改革部門申請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或項目核準。
修正案草案主要涉及關于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前置審批改革和關于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等事項涉及法律規定的修改。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勇在對6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作說明時表示,考慮到將這些審批與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或項目核準同時進行,可以優化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流程,節省企業辦理審批的時間,草案對這6部法律的相關條款作了修改,上述8項行政審批不再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或項目核準的前置條件。同時強調上述審批仍須在開工前完成,未經批準開工建設的,由負責審批的部門各負其責,依照相關規定予以處罰,依法加強監管。
多龍不治水的局面未改
節約能源法是節能領域最重要的法律,1997年經全國人大審議通過,正式施行于1998年。該法律共有六章50條,包括總則、節能管理、合理使用能源、節能技術進步、法律責任和附責。其目的是“為了推動全社會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但在具體實施中,節能法的落實情況并不理想。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對節能法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認為節能法在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方面有一定成效,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總體來看,“節約優先的方針沒有得到落實,節能工作遠不適應我國能源短缺的國情”。
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節能管理部門分工不清、職責不明。1998年的節能法體現了“統一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在“統一管理”方面,全國節能工作最初由原國家計委和原國家經貿委共同管理,后來轉移至國家發改委環境與資源綜合利用司節能處。而且在后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中,負責節能工作的主管部門多次變更,節能工作的職責也被分散到不同的部門。
而在“分工負責”方面,一直未明確有關部門的職責范圍,也沒有確定具體的執法機構。由于節能工作牽涉到財政、投資、能源政策以及科技,需要多個職能部門協同推進,但是法律條文并沒有對各個部門的具體職能做出清晰的要求,這也是節能法難以落實的重要因素。
隨著國內能源消費快速增長,節能減排壓力日益嚴峻,施行近十年的節能法已經不能滿足節能工作的需要。于是在2007年,由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起草的節約能源法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并在2008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
與1998年施行的節能法相比,新的修訂案增加至七章85條,出現較大的改動。修訂后的節能法確定了節能管理和監督主體,并設定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制度。不過新節能法仍未理順主管部門與分管部門職責問題,節能管理工作依然是多頭管理。
2008年國務院進行機構改革,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國家發改委工業行業管理職責被劃入新成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節能工作也由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負責,其主要職責是“擬訂并組織實施工業、通信業的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政策”。
而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下設有節能處,與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的職權有所重疊,并且掌握了工業項目審批權的資環司更具話語權。修訂后的節能法規定,建筑節能和交通運輸節能分別由建筑和交通主管部門負責,住建部下設有建筑節能與科技司,交通部設立有交通運輸節能減排項目管理中心,分別負責建筑和交通領域的節能工作。
此外,介入節能領域的部門還有環保部,環保部握有環評審批權,新《環保法》使環保部門對“未批先建”的項目擁有處罰權,這意味著環保部門擁有對工業企業的直接執法權。
新《環保法》的施行使得環保部門在節能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反觀作為工業節能管理部門的工信部,其節能工作開展顯得步履維艱,部分原因在于其權力和地位并沒有得到法律明確,使得其缺少有力的協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