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 0評論 | 4115查看 | 2016-03-23 09:35:37
3月16日,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首個地區分中心落地新疆哈密。國內首個與綜合能源基地結合的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投運,標志著我國能源領域與“互聯網+”深度融合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互聯網+’與能源的結合可以有多種形態,對于綜合能源來說,從前一直是各干各的單點建設,無法體現綜合能源基地利用的特點和優勢,此次建成的哈密分中心將借助互聯網+的手段,在能源大數據的支撐下,對綜合能源利用基地進行更加科學的監測和管理。”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中心副主任郭雁珩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綜合能源基地試水“互聯網+”
根據今年2月份出臺的《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要求,新疆哈密地區政府在國家能源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大力支持下,委托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在哈密設立了國內首個地區分中心,承擔綜合能源基地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哈密)的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
新疆哈密地區是我國首個特高壓通道跨區外送消納的大型新能源發電示范基地和綜合能源利用基地,也是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重要區域。憑借顯著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資源稟賦,以及多能源種類的高效協同利用,哈密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綜合能源示范基地之一。
2014年,我國“疆電外送”首個特高壓項目——哈鄭±800kV特高壓直流工程在哈密建成投運。國家同時規劃了800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125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和660萬千瓦火電項目作為該特高壓工程的配套電源,創新性的將新能源電源所發電力通過特高壓輸電線路與火電“打捆”外送至河南鄭州,建成了全球首個采用“風光火”聯合運行、特高壓跨區遠距離外送消納的大型新能源發電示范基地和綜合能源利用基地發電的外送通道。
“哈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三維GIS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哈密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火電、電網項目和能源裝備制造等進行信息化管理,可對哈密地區各類能源資源分布、產業規劃布局、建設開發進度、運行情況等信息進行查詢、監測、分析和處理;能為國家和地方各級能源主管部門、電網調度部門和各能源開發、裝備制造企業等提供大數據服務。”哈密地區行署副專員張紅光向《中國能源報》記者介紹。
搭建綜合能源基地大數據平臺
在中國可再生能源信息哈密分中心的數控現場,記者看到,操作臺前的偌大屏幕上清晰呈現出多種信息數據,集查詢、監測、功率預測預報、數據分析等功能于一體,其中,包括各個電廠的運行情況。這些信息將通過移動終端技術向國家能源局、新疆自治區發改委、哈密地區行署等政府部門提供大數據服務。
郭雁珩說,通過哈密分中心平臺的建設和投運,將全面打通政府部門和能源企業之間的信息壁壘,促進地區能源各類數據資源整合,提升能源統計、分析、預測等業務的時效性和準確度,為探索“規劃、計劃、政策、監管”四位一體的能源管理機制,推動哈密能源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提供信息支持,同時為推動自治區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大數據支撐。
中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該數據中心的投運是我國對“互聯網+綜合能源利用基地”和“互聯網+智慧能源”在互聯網與綜合能源基地深度融合模式的一次重大探索和實踐,做好基地建設和運行管理,將為國家“十三五”其它大氣污染防治輸電通道外送清潔能源規劃建設提供重要的引領和借鑒作用。對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推進能源生產智能化,建立能源生產運行的監測、管理和調度信息公共服務網絡,促進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協同發電等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他透露,“十三五”期間,我國還將陸續建設幾條“風光火網聯合運行、跨區外送”的特高壓通道,哈密綜合能源示范工程建設的示范作用,將直接影響“十三五”電網規劃的效果。“從大數據中可以看出電源如何協調發展以及項目開發建設和設備制造的發展情況,做好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未來,結合國家和地方政府能源開發管理的雙重需要,綜合能源基地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在哈密分中心的示范經驗,將為今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在全國范圍的應用提供借鑒。”易躍春說。
緣何棄風棄光,大數據說了算
近幾年,新能源發展迅猛,國內棄風、棄光問題日益加劇,進一步激化了新能源與電網企業之間的矛盾。認為風電、光伏發展過快,電網設施建設滯后不相協調的不在少數,但也有不少質疑過多火電上馬擋了新能源發展之音,郭雁珩說:“回答這一問題,需要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和驗證。”
郭雁珩介紹,國家可再生能源數據中心作為第三方評測機構,將哈密分中心項目稱為“照鏡子”工程。把各能源出力情況納入電力調度系統同一個公共平臺進行對比,就能清楚了解火、光、風電場運行情況,實時獲取數據,分析棄風、棄光的原因,通過數據做出科學地評判,進而為國家尋找政策層面的解決方案提供參考依據。
“以新能源為例,之前無法預測預報的情況,在通過信息服務公共平臺就可以把數據搞清楚,為下一步電力系統的調度提供支撐。比如,一條直流特高壓輸送線路,在同時輸送火電和新能源電力時,可以計算出最佳的安全配比界限。”張紅光說,“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就可以采取相應的調度手段精準解決棄風、棄光問題。”。
事實上,已經接入平臺的新能源企業正在受益。“通過接入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了對每一臺風機、每一個光伏組件的遠距離監測,在提高設備運行效率的同時,大幅降低企業運維成本。”一位新能源電站業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