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0評論 | 3868查看 | 2014-10-09 11:20:00
繼國家能源局之后,被外界稱為“天下第一司”的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成為了反腐風暴的中心。
9月22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原副巡視員郭劍英被帶走調查。9月28日,價格司又有3名官員被帶走,包括剛剛接替曹長慶擔任司長的劉振秋,以及周望軍和李才華兩名副司長。更早之前的8月24日,司長曹長慶被帶走調查。
至此,“天下第一司”已經有5名官員被查,偌大的價格司只剩下一名巡視員和一名副巡視員兩名司局級領導。
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感慨:制度使然。價格司權力過大,項目價格審批存在巨大的尋租空間,多名被查官員極有可能牽扯其中。
制度使然?
價格司是我國價格主管部門,長期以來對價格實行政府定價。
油、氣、煤、電領域一直以來是政府按照成本加成的辦法確定價格,缺乏真正的市場化管理手段。成品油舊的價格機制就因此飽受批評。
劉振秋在2013年的一個座談會上曾表示,價格司其實一直不想靠僵化的方式管理價格,能源價格管理也始終朝著市場為主形成價格的方向改革。
2012年電煤并軌后,煤炭價格已實現了市場化。
2013年“兩會”時,推出的成品油定價新機制縮短了調價周期,調整了掛靠的油種,已經非常接近市場定價。
而天然氣價格以市場凈回值法為主的新政策,正在全國推行,雖然還存在掛靠石油價格等細節問題,但總體也已經初步市場化。
電價則比較復雜,2002年啟動的電力體制改革,始終沒有完全實現。價格司對主要的電源實行標桿電價政策,火電、風電、水電都有標桿電價。但本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顯示,標桿電價之下,上網電價還是千差萬別,一機一價的情況依然存在。
一位能源官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即使在標桿電價下,還是可以批出不同的上網電價,這中間有運作空間。批的電價高,企業收回成本快,因此有足夠的動力去勾結官員。
在能源局官員事發后,一位價格司人士曾對本報記者說,能源局官員事情出在審批權上,他認為價格司在改革的路上已經走得比較遠了。
權力無孔不入?
價格司是國家發改委最重要的職能部門之一,下設11個處,負責對包括電價、水價等在內的多種壟斷商品和公共服務的價格進行審核和監管,組織擬訂重要價格收費政策。
價格司職責官方表述是:監測、預測居民消費價格,重要商品的零售價格,主要生產、生活資料價格的變動趨勢。
而通俗地說,只要涉及政府定價的環節都在該司的職責范圍內。
以能源項目為例,對大型能源項目實行審批、核準制。依據政府投資目錄,涉及的行業項目都要經過政府核準和審批,能源局負責立項,涉及價格的都要經過價格司會簽。
地方則是物價局,但能源領域諸多項目是央企執行投資,都要由價格司負責。上述能源官員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電站項目上網電價審批都要跑價格司,很多能源發展項目因為價格政策遲遲不出臺而影響進度,價格確定對企業更為關鍵。
審批惹的禍?
審批和核準在外界看來,神秘莫測。實際上,也確實是神秘莫測。只要價格不是完全市場化形成,或者政府的價格管理方式對市場考慮不夠,都存在差價,差價部分就會滋生尋租。
一名電力企業人士對記者稱,即使在新的投資目錄出臺,審批、核準權下放和取消后,還是要到主管部門去批項目,在標桿電價內,也有因機組的環保效果和性能差別造成的不同價格,不同價格意味著不同的回報率。
一些大型能源央企都有人員常駐在發改委,以隨時提交項目和投資所需要的材料,做好銜接。當然,很多腐敗發生在個人之間,靠個人關系維系,外界很難窺見詳細過程。
目前外界猜測,價格司涉事官員是卷入醫藥領域的腐敗。是否卷入了能源項目,公開資料尚無涉及。
而本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顯示,能源局卷入腐敗的官員也不全是審批本身的腐敗。不過上述能源官員對記者稱,因為標桿價格、項目成本核定都由價格司負責,造成能源項目的審核在不同部門之間一直有爭奪,但最重要的顯然是價格。
海上風電價格就是一例,能源局的規劃中提出的發展目標很大,但海上風電標桿電價一直到最近才出,出臺之前,規劃目標其實沒什么用,開發商都盯著價格計算收益率。
劉振秋曾對本報記者稱,從主管部門角度,也在推動改革,不然以數量有限的官員去監管各個環節的成本非常困難,最后只會造成無法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