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無所不能 | 0評論 | 3913查看 | 2015-12-24 10:35:00
1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巴黎歸來談氣變”中外媒體見面會,邀請到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等巴黎峰會談判代表,介紹中國代表團參加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情況,并介紹中國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以下是內容摘要。
內陸核電正在選址 尚在進一步論證
當被問及內陸核電重啟問題,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發布會上表示,內地現在在選址,到底什么時候建、在何地建,可能還在進一步論證。他說:
“關于核電的問題,最近國家又開工了一些核電項目。如果我們真正把煤和火電比重壓下來,單純發展可再生能源可能還不足以達到我們確定的2030年占比20%的目標,必須要發展一些核電。核電的發展首先要確保安全,包括設備的安全、管理的安全、廠址的安全,國家現在在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內地現在在選址,到底什么時候建、在何地建,可能還在進一步論證。但是,現在在沿海條件成熟的地方已經開始建,而且這些核電技術也在更新,從二代、二代半到三代,現在都在更新。核電的發展,就中國的國情來說還是要搞?!?/span>
解振華:發達國家1千億美金/年支持發展中國家
當談到此次協定會對今后國際社會之間的合作產生什么積極影響時,解振華表示:協定中要求發達國家必須要給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明確了2020年之間每年1000億美金以及2020年之后在此基礎上擴大的指標。他說:
“《協定》當中要求發達國家必須要給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發展中國家可以自愿的加強南南合作,也動員了私營部門的資金進入到氣候變化市場當中去。在《決定》當中明確發達國家有義務,2020年之前拿出每年1000億美金支持發展中國家,2020年之后還要在1000億的基礎之上繼續擴大支持規模。應該說,整個協定既動員了所有的國家都來采取行動,又體現了區別,是一個公平合理,很包容的協定。所以我覺得這個協定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來說是里程碑式的作用?!?/div>
中國在氣候變化上做出的改變與治理霧霾有協同效應
關于中國解決霧霾和應對氣候變化措施有什么關系,解振華表示兩者之間有協同效應,主要目標是節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將根據中國國情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一是我們應對氣候變化是根據中國自己的國情,采取的氣候應對變化的措施。比如,我們過去公布2020年之前的目標,今年又提交了2020年之后的目標和2030年的目標,確定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提前實現等等,還有碳強度、非化石能源占比等等目標。這些目標都是根據中國自己的國情,這是我們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且我們必須要做好,這不是別人讓我們做的,是我們自己要做的。
二是現在我們確定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目標,實際上對解決霧霾有協同效應。我們主要目標還是節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節能提高能效實際上也是一種新能源,如果我們能效提高1倍,經濟能夠翻一番,但是我的能源不需要增加這么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節能提高能效也是提供了一種新的能源。另外,我們調整能源結構,現在的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今年年底是占12%,我們原來的目標是11.4%,現在已經達到12%了,到2020年要達到15%,到2030年達到20%左右,能源結構在做大的調整。按照國外的評論,在中國確定自主貢獻的目標當中,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是最困難的,我們完全贊成這么一種評論。另外,還要增加森林碳匯、植樹造林,搞森林養護,對改善環境、增加碳匯會有好處。
如果我們這些目標能夠實現的話,實際上對解決霧霾的污染降低了42%,這是我們專家做的一個評估。我們國家已經發布的“大氣污染治理10條”,這10條采取的措施對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也有貢獻,這兩個具有協同性。
解振華:能源結構調整艱難,未來會有改觀
當記者問到巴黎協定會對中國今后5年新能源的轉變有怎樣的推動作用時,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比會逐步提高,能源結構在艱難地做調整。他說:
“關于能源結構的調整,現在主要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中國這幾年發展非???,最近這十年,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發揮了顯著的變化。比如水電這十年增加了2.57倍,風電增加了90倍,光伏發電裝機增加了將近400倍,整個總裝機容量占全球24%。裝機增量這部分,我們大體占了三分之一。由于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整個可再生能源成本大體上降低了50%。這是中國在這方面做的貢獻,因此我們的發展還是比較快的?!?/div>
中國為實現國家自主貢獻要采取這些措施
在被問及中國為實現國家自主貢獻要采取哪些措施時,謝振華表示:實現節能減排、調整產業結構是重要戰略手段,全球一半以上的節能是通過中國的努力取得的,未來的潛力也很大。他說:
“我們國家確定的自主貢獻有幾個內容,和其他國家也有不同之處。發達國家自主貢獻只是減排,不符合現在協定要求,還要增加適應的內容,而且特別要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支持,他們要寫到貢獻里面。中國的自主貢獻既包括減緩也包括適應,要實現這一目標采取哪些政策措施,還有哪些行動,應該說是既有目標,又有配套政策措施,還有行動工程,是有保障的。我們對外宣布減緩的目標包括:
2030年碳強度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60%—6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達到20%左右;
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要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可能早達到峰值。
我們也公布了中國適應戰略,也是確定了如何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預警預報系統,提高減災防災的能力,各個領域怎么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減輕對老百姓的損失損害,這是我們確定的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首先要轉變發展方式,轉變生活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措施:
第一,調整結構。調整結構是節能提高能效的根本性的措施,從結構上先來解決問題。
第二,在工業、建筑,交通和人民生活消費這個領域節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這方面我們國家潛力還是非常大的。應該說,我們綜合能耗水平比世界上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雖然我們已經作出了很大成績,但是差距還很大。最近20年,中國的節能降耗累計節能量占了全球52%,全球一半以上的節能是通過中國的努力取得的。即使這樣看我們潛力還是很大,跟國際先進水平我們還有很大差距。這一點上繼續在各個領域節能,特別是工業節能,我們還有很大潛力。 另外,在城鎮化過程中建筑領域的節能和交通領域節能還是有很多工作要做。老百姓消費生活方式也應該有根本變化,也就是說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搞環保,大家都要參與,這是必須要做的一些事。
第三,調整能源結構,現在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雖然暫時不能夠改變,但是我們從長遠來看,必須要進行調整,煤電、火電存量必須繼續提高效率,更清潔、更環保、更節能。增量這一部分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除了可再生能源之外,核能還要繼續發展,這樣才能真正把能源結構調整過來,實際上這是一場革命。
第四,要增加森林碳匯,植樹造林。植樹造林不光是增加碳匯,也很環保,能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生態環境,增加我們的生物多樣性,這也是非常利國利民長遠的措施。
這些措施現在我們國家政策當中,從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稅收政策、價格政策方面要逐步體現對節能、減排、環保、低碳的鼓勵和限制,盡可能采取一些激勵性的政策鼓勵節能減排,在我們國家自主貢獻里面都體現了。 整個國家自主貢獻的方案也是一個變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為發展機遇的方案。有專家算了一下,如果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完成這個目標,大體上按照現在的技術水平,這種投入成本來看可能需要41萬億人民幣,6.7萬億美金。但是我想,如果真正實行起來不會這么多,為什么?因為技術要進步,五年一個技術更新,成本就會降下來,我們的目標可能會早一點實現?!?/div>
蘇偉:巴黎協定重拾走綠色低碳道路的信心
相比六年前的哥本哈根會議,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