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 0評論 | 4260查看 | 2014-09-02 09:33:00
在德國維爾斯特爾(Wilster)市鎮的郊區,下一條高速公路即將成形。不過,這條高速公路承載的不是奧迪和寶馬,而是高壓電。當地人將它稱之為Stromautobahn(輸電線路)。這些高壓電通過數百英里的鋁和鋼電纜從北海(North Sea)延伸到德國南部的工業走廊。
上述耗資數萬億美元的工程是德國能源革命的關鍵內容,旨在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使德國擺脫對核電和火電的依賴。
不過,許多企業、經濟學家甚至是德國的一些鄰國擔心,花費巨大的代價來取代目前正在運行的系統可能會損害德國的工業基礎,并對整個歐洲經濟產生不良的影響。德國今年第二季度GDP下滑了0.6%,抑制了整個歐元區經濟的增長。
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
此前,歐盟對所有成員國設定了一系列具有約束力的可再生能源的目標。其中,到2020年歐洲約35%的電力來自于可再生能源。這一目標非常宏大,但是顯然,德國的能源革命之路要走得更遠。德國政府的規劃顯示,2025年之前該國40%~45%的電力來自于可再生能源,2050年這一數字至少上升至80%。
目前,歐盟大多數國家制定的目標均比較低,并表示將繼續使用核能源。然而,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后,默爾克要求德國加快能源轉型,擺脫對核能的依賴。她表示,能源轉型不僅對戰勝全球氣候變暖有著重要的貢獻,對于結束全球對核能的依賴而言,也意義非凡。
近年來,德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發展迅速。德國《經理人雜志》(Manager Magazine)援引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可再生能源已經取代褐煤,成為德國最重要的動力來源。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貢獻了約81太瓦時(約合8100萬千瓦時)電力,而褐煤的貢獻值約為70太瓦時。去年,褐煤發電比例大于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中,漲幅最大的是太陽能,增長了28%,風能和生物能則分別增加了19%和7%。褐煤和硬煤發電量則分別下降了4%和11%,核能發電量也減少了2%。
德國政府估計,2040年之前能源轉型的花費將高達1萬億歐元。這一數值占德國年度GDP的一半,也相當于德國在促進東德和西德統一上的花費。
盡管德國今年第二季度GDP表現不佳,歐洲這一最大經濟體仍然從其他國家對德國機械和汽車的強勁需求中受益,這有助于德國順利度過債務危機。
環保阻力
對于德國來說,電力分配要遠比發電復雜得多。德國北部的風電必須輸送至能源匱乏的南部地區。目前,德國的用電格局矛盾突出:北方產電多,但城市少、用電需求小;南方則截然相反,發電量雖小,但城市多、用電需求大。
顯然,對全球這一第四大經濟體進行能源變革并非易事。德國沒有一個單獨的橫貫南北的電力傳輸走廊。過去幾十年來,該國電網主要圍繞當地的發電廠逐漸形成,為社區服務,遠途輸送電力并不常見。
目前正在推進的輸電線路建設是德國自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工程。德國政府試圖建造一條超過4000英里的海上高壓輸電線路,經過人口稠密的地區。不過,伴隨它的除了喝彩聲,還有環保問題、成本超支和監管糾紛等方面的爭議聲。
截至目前,僅有220英里已經完工。當地社區的反對是這一電網走廊建設面臨的主要阻力。雖然多數當地人支持能源轉型,但是由于擔心電力輻射和破壞環境,很少有人愿意在居住地附近建設電網。
此外,由于德國現有的9個核電站將于2022年前關閉,上述電力傳輸走廊建設的耽擱可能會迫使該國重新將目光投向傳統能源。過去兩年中,由于不提倡使用核能,用戶轉向了廉價的煤炭資源,這導致德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
德國政府表示,這種趨勢只是暫時的,一旦風能和太陽能投入使用,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將會下降。
但是,由于從未建造過如此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技術也不成熟,企業擔心電力供應的可靠性。批評者稱,電網的不穩定或可再生能源不可預知的特性可能會使得用戶再次求助于煤炭資源。
能源成本上漲
不過,更為直接的焦慮是不斷攀升的能源成本。普華永道和德國工業聯合會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德國將近75%的中小工業企業稱,對于這場能源革命來說,能源成本的上升是主要風險。
為鼓勵綠色電力的生產,德國政府規定:本國電網公司利用可再生能源發出來的電一旦入網,就可享受擔保價格,有效期為20年。擔保價格根據發電量等因素制定,是常規電價的幾倍。
德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生廠商提供的補貼金額每年約為240億歐元,吸引了大量投資者。但是高額補貼成本被轉嫁到消費者頭上,消費者需要支付可再生能源發電附加費。
由于分攤在德國消費者身上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附加費增加了,事實上消費者使用的電力價格上漲了。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最近5年來,德國對家庭用戶和企業用戶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費將近漲了2倍,附加費在德國家庭用戶的電費賬單中占了約18%。企業用電價格平均上漲了60%,與美國相比,這一價格高出了2倍以上。不過今年6月,默克爾政府降低了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
德國2000多家重工業用戶,包括巴斯夫,至少在2017年之前都幾乎不用支付附加費。享有可再生能源附加費豁免權可使上述企業每年節省50億歐元。不過,這些大企業也頗有怨言:較高的能源成本從不享有豁免權的小企業和承包商那轉嫁到他們頭上了。
競爭力削弱
美國商會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六成在德國的美國企業認為,能源轉型削弱了德國的吸引力。此外,德國工商總會的一項調查也表明,國內經營成本的增加成了德國企業去海外投資的重要推動力,這還是2008年以來頭一次。
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巴斯夫(BASF SE)執行總裁博克(Kurt Bock)說:“如果這一情形持續下去的話,德國工業將會失去競爭力。” 研究機構 IHS副主席尤金(Daniel Yergin)也發出警告,稱:“德國目前一路飆升的高成本能源將降低其在世界經濟體中的吸引力,就業機會和工業投資均會減少。”
巴斯夫每年在德國工廠消耗的電力幾乎相當于丹麥整個國家的電力使用量。今年5月份,巴斯夫宣布由于德國的能源政策,將大量削減在該國的投資。未來5年,其在德國的投資將從全球總投資200億歐元的1/3減少至1/4。相反,會加大在亞洲和美國的投資力度。巴斯夫在德國的員工人數超過5萬名,約是占該司全球員工總數的一半。
德國政府則稱,一旦可再生能源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工,電力價格就會下降。此外,它也反駁道,德國工業作為綠色技術的領頭羊,能源轉型將為本國企業帶來另一種商機。
但到目前為止,德國能源轉型的主要受益群體是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裝置領域的投資者。個人和當地社區團體大約控制著德國一半的陸上風能和太陽能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