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新-無所不能 | 0評論 | 3882查看 | 2014-07-04 08:42:00
德國正式宣布放棄核電后,新能源投資增長迅速,其中不乏以可再生能源合作社形式進行的私人投資。一場由公民投資、生產、消費的公民能源運動正在興起。
2011年的“福島核危機”加快了德國的棄核步伐和新能源轉型戰略的實施。德國政府期望,在2022年前關停所有核電站并將新能源比重提高至35%;在2050年,將新能源比例提高至80%。
目前,德國已有約15萬普通公民通過700余個可再生能源合作社參與可再生能源的生產與分銷。能源合作社的野心并非局限于自產自銷能源,近日,一家名為“柏林公民能源”(Bürger Energie Berlin)的合作社已與柏林市政府合作,將在2014年下半年與現行運營商、瑞士電力巨頭Vattenfall共同競爭柏林市電網的特許經營權。
公民購買電網
2013年,27歲的德國女生露易絲·諾依曼-科賽爾(Luise Neumann-Cosel)發起成立“柏林公民能源”合作社,倡導由柏林市民自行出資購買柏林電網。
在德國,供電網絡為聯邦政府所有,以公私合營模式運營,每20年通過招投標方式出讓特許經營權。2014年末,柏林電網現有運營公司——一家在核能和火電上經驗豐富的歐洲大型能源公司Vanttenfall——的特許經營權即將到期,這也為公民參與電網運營創造了窗口。
柏林市供電網總長約3.5萬公里,供給約300萬戶消費者。柏林市政府經濟處對柏林電網估值約為4億歐元,Vantternfall估值30億歐元,柏林公民能源則估值10億歐元。
柏林公民能源合作社打出的口號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2014年9月,柏林公民能源將參與第一輪競標談判,目標是獲得柏林電網下一個20年的特許經營權。
據露易絲介紹,最初公開招標時,有來自法國、德國、荷蘭、瑞士、中國等共10家機構參與,現在僅剩下柏林公民能源合作社、柏林市政府和Vantternfall三家競爭者。
成立合作社競買、運營電網,柏林市民并非首例。早在1997年,德國南部小城舒納爾Sch?nauer市民就通過能源合作社,購得該市電網。
目前,合作社開設的信托賬戶已從2500余個成員處籌措了1000萬歐元。雖然距離10億歐元估值相去甚遠,柏林合作社卻對中標信心滿滿。尤其是近期,柏林市政府已表示出與合作社聯合競標的意向。
根據該合作社設計的方案,若競標成功,首次40%的付款中,合作社僅需自籌約20-25%,其余由柏林市政府分攤。后續款項則可通過銀行貸款支付。
“我們一心想要購買柏林電網,是因為我們認為新能源的使用需要公平的公民參與。合作社即是經濟體,又不以盈利為目的,這改變了傳統能源企業以盈利為目的的形態。柏林市民既是電網的使用者,也會成為電網的擁有者。”露易絲說。
露易絲告訴財新記者,柏林電網盈利率高達9%-10%,但傳統能源企業沒有動力投入大量資金對電網進行新能源改造。在合作社接管電網后,將壓低盈利率,并大力投資電網改造,以適應能源轉型需求。
柏林公民能源合作社得到了德國前環境部長彼得?阿特麥爾的支持,他是合作社的早期成員之一。露易絲相信,隨著媒體報道和網絡宣傳的增加,將會有更多認可可持續能源理念的柏林加入。合作社亦不排斥外來投資者和社會企業。
公民風力發電場
在德國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埃騰海姆市民于2011年6月發起合作社性質的市民能源協會,自籌資金用于開發當地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
埃騰海姆市位于“黑森林”前沿,地處德法邊界,是一個擁有24萬人口的千年古城。根據巴登-符騰堡州的要求,至2020年,該州可再生能源比例將上升至40%。
埃騰海姆市市民能源協會目前已在市區內啟動了耗資33萬歐元的6個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其中約三分之一為協會自有資金,其他來自銀行貸款。協會與市電網簽訂了20年的電力購買合同,利潤率可維持在7%左右。
協會目前還啟動了首個公民風力發電廠的籌備工資,目前已有德國和法國公民參與投資。
由協會與市政府共同進行的評估顯示,埃騰海姆市周邊可容納八個風力發電廠。若該市的太陽能和風能得到充分開發,新能源將可能占到該市能源供給的50%左右。
協會會長約爾格?博格(Jorg Borg)介紹說,風電場總投資將達4000萬歐元,規劃投資比例為市政府和協會共占51%,外來投資占49%。協會預計在未來20年內,逐漸償還完銀行貸款,贖回外來投資者的股權,最終由合作社和市政府掌控風力發電廠的所有權,并在下一個十年獲得盈利。
“我們希望市民能夠擁有對電力供應的所有權。在保障外地投資者利益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優化地區利益。” 約爾格?博格告訴財新記者。
目前,該社擁有140名成員,已籌集資金20萬歐元,埃騰海姆市市長也是合作社成員之一。德國合作社銀行Volksbank也參與了該合作社的投資。
能源所有制轉型
據德國合作社協會、德國太陽能產業協會和德國可再生能源署于2013年7月發布的調查報告,截止2013年3月,德國已有665家能源合作社,超過13萬公民以合作社形式投資新能源,總投資超過12億歐元,裝機總量達到近42萬千瓦時,發電量達580萬千瓦時。
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總量持續增長。目前已超過700個,合作社成員數量超過15萬人。這意味著,在過去兩年時間里,可再生能源合作社的成員已增長87.5%。
“在我看來,能源合作社是非常偉大的形式。將能源體系真正掌握在公民手中,是民主的一個巨大進步。” 德國聯邦議會環保委員會主席、綠黨成員巴貝爾·霍恩對財新記者說。
巴貝爾指出,“能源轉型”在德國“絕不僅是技術轉型”,還有“背后的能源架構、能源所有制的轉型”,“德國未來有可能變成公眾所有(制)的能源結構”。
德國聯邦議會環保委員會、基民黨/基社黨成員阿圖爾·奧爾漢姆(Artur Auernhammer)補充說,新能源項目,如風機建設,因產生噪音、影響光照等問題,在一些地區曾遭遇抵制,“公民參加能源合作社后,能源自產自用,任何人都不會抱怨它產生的問題,可以減少社會沖突。”
值得注意的是,在合作社之外,還有許多公民、農民、小企業對自用建筑進行新能源改造。一份2011年10月進行的可持續能源投資趨勢分析顯示,德國超過50%的可再生能源設備由公民、合作社所有,他們也生產了新能源動力的50%。 德國可再生能源署執行主任Phillip Vohrer此前曾表態說,社區能源項目為能源轉型贏得了極大的接受度,決策者有必要為社區成員提供可信賴的長效能源政策框架,并確保可持續能源優先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