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特別節目《2023新科技》,1月1日(周一)11:46播出節目《槽式光熱發電站》,聚焦報道巴彥淖爾烏拉特中旗100MW/10h儲能槽式光熱發電項目。一起來看看吧!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位于內蒙古高原西部,年平均日照時數3000多小時,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6000多兆焦每平方米,是光熱發電的理想之地。
在這里,有目前國內單體裝機規模最大、儲能時間最長的烏拉特中旗100兆瓦/10小時儲能槽式光熱發電站。在戈壁灘上的發電站,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這座發電站占地面積約7300畝,其中集熱回路數量達352條。行行排列如同軍團列陣,從高空俯瞰好像荒漠中的一片藍海。那么這片藍海是如何為千家萬戶提供電能的呢?
槽式光熱發電站分為集熱區、儲熱區、發電區三大部分。集熱單元通過串聯方式連接起來,形成600米的線性集熱器回路,上百個相同的集熱器回路并聯起來組成集熱場。
槽式光熱作為全球光熱的主流技術路線,集發電與儲能為一體,解決了普通光伏發電轉換效率低的問題,運行更加穩定,同時也整體減少了能源損耗,有效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烏拉特中旗槽式光熱發電站連續12個月累計發電量超過3.3億千瓦時,以每個家庭平均每天用電量十千瓦時為例,這樣一座發電站大約可以供超過9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而且每年還可以節約標煤約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5萬噸,相當于造林約7500畝。
槽式光熱電站除了為電力系統提供基礎復核和調峰復核,還利用集熱回路間隔,種植沙蔥、紫花苜蓿等經濟作物,使用自動化清潔車清洗反射鏡時,清洗鏡場的水下滲到地表,反射鏡高效攔截陽光,有效降低地表蒸發量,為作物生長提供保障,改善生態,并且通過“牧光互補”的方式,確保了草場功能的有效發揮。
巴彥淖爾烏拉特中旗100MW/10h儲能槽式光熱發電項目,在荒漠戈壁之上奏響光與熱的新能源“交響”,通過輸電網絡送往全國各地,點亮萬家燈火,也傳遞著綠色發展的理念。